“四八烈士”黃齊生(連載10)
長篇連載
作者:王鴻儒
“四八烈士”指的是1946年4月8日葉挺、王若飛等從重慶飛延安時的遇難烈士。同機遇難的還有一位67歲的老人,他就是近代大名鼎鼎的愛國教育家黃齊生。他的一生漂泊坎坷,充滿傳奇。為此,特連載已故知名作家王鴻儒先生的《黃齊生傳》。本刊略作精簡。
5.“文明到此啟懷疑”
黃齊生與徐特立趕到西郊,勤工儉學生們卻已提前散會,離開了咖啡館。
他們來到華法教育會,也未能找到蔡和森。一個勤工儉學生告訴他倆:午後的會上,通過了爭“吃飯權”、“工作權”、“求學權”的口號,並決定28日全體新民學會會友、工學世界社社友及巴黎勤工儉學生一起到駐法公使館請願。
黃齊生與徐特立知已無法更改學生們的決定,又想到請願不過是請願,終不至出現什麼危險,便回到了博愛路13號徐特立的寓所。他們又談了些教育方麵的事情及來到法國後的諸般感受,夜深時分,方才睡去。
誰知第二日卻出了事。28日早上,400多名勤工儉學生在蔡和森、王若飛及向警予等人的率領下開向駐法公使館,公使陳篆卻拒不與學生見麵,後來在學生的強烈要求下,陳篆作好了布置,才答應下午在公使館附近的塞弗方公園與勤工儉學生會談。
午後,雙方來到公園。學生們再次向陳篆提出繼續發放暫時維持費並設法安排他們工作和學習的要求,卻被陳篆一口回絕。陳篆認為勤工儉學生是華法教育會組織來的,有困難應當去找他們,公使館管不了,甚至強調他沒有責任管這些事。陳篆的惡劣態度激起了學生們的憤怒,他們把陳篆團團圍住。正在雙方相持不下之際,突然警笛長鳴,事先埋伏在附近的法國警察闖入人群,他們舉起警棍打散學生,保護著陳篆逃去。混亂中有一名勤工儉學生因逃避警察的追打,被電車撞死,部分學生被打傷,4名學生被捕,這就是勤工儉學史上有名的“二·二八”事件。
黃齊生與徐特立得知學生請願受挫,萬萬想不到堂堂中國公使會勾結法國警察毆打和逮捕中國學生,更想不到號稱民主、平等、自由、博愛的法國,會出現此等血案,法國警察會以如此殘暴的手段對付手無寸鐵的同學。他們又氣又恨,當天即趕到華法教育會,慰問受傷同學,與李石曾等交涉,全力投入了聲援勤工儉學生的活動。
中法反動當局的暴行,激起了旅法各界華僑的憤怒抗議;趙世炎、李立三領導的勞動學會也立即印發聲明,揭露中國公使館勾結法國軍警、毆打學生的真相。周恩來則以《留法勤工儉學生三大波瀾》為題撰文在天津《益世報》上發表,及時地向國內報道了這次鬥爭的經過。在國內外輿論的壓力下,陳篆不得不向法國當局提請釋放了被捕的學生代表,並答應向勤工儉學生發放三個月的暫時維持費。
“二·二八”事件加強了勤工儉學生中各方麵的團結。王若飛在事件之後即搬到蒙達尼,一方麵在加侖公學繼續補習法語,另一方麵則與李維漢等同在附近一家製鞋廠做工。他奔走在勞動學會與新民學會之間,在趙世炎、李立三與蔡和森、向警予之間起到了溝通雙方觀點和認識的作用,還為他們在蒙達尼近郊的樹林裏安排了一次長談,從而促成了勤工儉學生中統一戰線的建立。從這個時候起,人們即已發現了王若飛在交際、聯誼方麵的特殊才能。
勤工儉學生的團結是以趙世炎、李立三發起組織勤工儉學會為標誌的。他們號召大家不擇條件,有工就作,並致信華法教育會,向社會廣泛籲請:要求各工業學校,盡可能開辦特別預備班吸收勤工儉學生;各大工廠開設特別學習部,吸收勤工儉學生為學徒。不僅引起法國有關人士的注意,更得到廣大勤工儉學生的擁護,在法的大多數勤工儉學生,都參加了這個組織,短短時間內,即擁有1500餘名會員,在不久之後掀起的拒款運動中發揮了作用。
就在這一年的6月,北京政府內務總長朱啟鈐到達巴黎,他的秘密使命是以中國的煙酒稅和印花保險,以及滇渝鐵路的修築權為代價向法國政府借款三億法郎,購買軍火,再開內戰。周恩來最先揭露了這個借款的內幕,接著與王若飛、蔡和森、趙世炎、李立三、陳毅等共同領導了勤工儉學生與旅法華人反對秘密借款的鬥爭,迫使中、法政府不得不取消了這次借款條約。
黃齊生在兩次鬥爭中越來越看清了中外反動政府的猙獰麵目,同時也看到了勤工儉學生們高尚的愛國精神及其團結鬥爭的力量。隨之而來的爭奪裏昂中法大學的鬥爭,則進一步轟毀了他對西方資產階級文明寄托的幻想。
與此同時,國內,貴州在“民九事變”之後,劉顯世政權土崩瓦解,黔軍總司令王文華隨之又被刺殺而死,貴州政局陷於混亂。在英國留學的劉方嶽,經費完全斷絕,不得已而來到了法國。通過黃齊生與王若飛的引見,結識了周恩來、蔡和森、趙世炎、李立三等人,很快成為為勤工儉學生爭生存權、學習權的一員,更是爭奪裏昂中法大學一役中的中堅。
裏昂中法大學的創立,當初即是以勤工儉學生的名義向國內外募捐、專為赴法勤工儉學生開辦的。但因為前兩次的鬥爭,駐法公使館及華法教育會的負責人已對學生恨之入骨,於是密謀策劃將這些學生遣送回國,實行報複。並拒絕了勤工儉學會要求開放裏昂中法大學的倡議。至9月份,不僅停發了學生的維持費,裏昂中法大學也發出通告,拒收無錢、無資,又未經考試的勤工儉學生入學。勤工儉學生們還了解到,吳稚暉回國招收的另一批“有錢的貴族子弟”也即將到達法國。這種情況下,赴法勤工儉學生代表大會決定以周恩來、王若飛、李維漢、徐特立、肖三等五人留守巴黎,負責各方麵的聯係;由蔡和森、趙世炎、劉方嶽、陳毅等率領125人,搶先占領裏昂中法大學。
9月21日,勤工儉學生先遣隊進駐裏昂中法大學,第二日法國裏昂當局即派警察將學生包圍,騙去了他們各自手中的護照,然後將全部學生強行遷出,推上汽車,押送至一個兵營監禁起來。消息傳到巴黎,周恩來、王若飛等立即往見陳篆,要求他向法國當局交涉,立即解除對先遣隊員的監禁。誰知陳篆表麵答應,背地裏卻與法國當局串通,加緊對這批勤工儉學生回國的遣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