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多較洶湧,且有並發空氣栓塞的可能,死亡率高達80%,處理十分困難。通常需擴大為胸腹聯合切口以改善顯露,采用帶蒂大網膜填塞後,用粗針線將肝破裂傷縫合、靠攏。如此法無效,則需實行全肝血流阻斷(包括腹主動脈、肝門和肝上下端的下腔靜脈)後,縫補靜脈破裂口,不論采用以上何種手術方式,外傷性肝破裂手術後,在創麵或肝周應留置多孔矽膠雙套管行負壓吸引以引流出滲出的血液和膽汁。
(三)胰腺損傷
1.概述
胰腺損傷約占腹部損傷的1%~2%,胰腺損傷常係上腹部強力擠壓暴力直接作用於脊柱所致,損傷常在胰的頸、體部。由於胰腺位置深而隱蔽,早期不易發現,甚至在手術探查時也有漏診可能。胰腺損傷後常並發胰液漏或胰瘺。因胰液侵蝕性強,又影響消化功能,故胰腺損傷的死亡率高達20%左右。
臨床表現及診斷胰腺破損或斷裂後,胰液可積聚於網膜囊內而表現為上腹明顯壓痛和肌緊張,還可因膈肌受刺激而出現肩部疼痛。外滲的胰液經網膜孔或破裂的小網膜進入腹腔後,可很快出現彌漫性腹膜炎,結合受傷機製,容易考慮到胰腺損傷的可能。但單純胰腺鈍性傷,臨床表現不明顯,往往容易延誤診斷。部分病例滲液被局限在網膜囊內,直至形成胰腺假性囊腫才被發現。
胰腺損傷所引起的內出血數量一般不大,所致腹膜炎在體征方麵也無特異性,血澱粉酶和腹腔穿刺液的澱粉酶升高,有一定診斷參考價值。但血澱粉酶和腹腔液澱粉酶升高並非胰腺創傷所特有,上消化道穿孔時也可有類似表現,且胰腺損傷也可無澱粉酶升高。重要的是,凡上腹部創傷,都應考慮到胰腺損傷的可能。B超可發現胰腺回聲不均和周圍積血、積液。診斷不明而病情穩定者可做CT檢查,能顯示胰腺輪廓是否整齊及周圍有無積血、積液。
2.處理
高度懷疑或診斷為胰腺損傷者,應立即手術治療。因腹部損傷行剖腹手術,懷疑有胰腺損傷可能者,應探明胰腺。胰腺嚴重挫裂傷或斷裂者,手術時較易確診;但損傷範圍不大者可能漏診。凡在手術探查時發現胰腺附近後腹膜有血腫者,應將血腫切開,包括切斷胃結腸韌帶或按Kcher方法掀起十二指腸等探查胰的腹側和背側,以查清胰腺損傷。手術的目的是止血、清創、控製胰腺外分泌及處理合並傷。被膜完整的胰腺挫傷,僅做局部引流便可。胰體部分破裂而主胰管未斷者,可用絲線做褥式縫合修補。胰頸、體、尾部的嚴重挫裂傷或橫斷傷,宜做胰腺近端縫合、遠端切除術。胰腺有足夠的功能儲備,不會發生內、外分泌功能不足。胰腺頭部嚴重挫裂或斷裂,為了保全胰腺功能,可結紮頭端主胰管、縫閉頭端腺體斷端處,並行遠端與空腸吻合術。胰頭損傷合並十二指腸破裂者,可施行十二指腸憩室化手術。隻有在胰頭嚴重毀損確實無法修複時才施行胰頭十二指腸切除。
各類胰腺手術之後,腹內均應留置引流物,因為胰腺手術後並發胰瘺的可能性很大。引流物不僅要做到引流通暢,還不能過早取出。最好是同時使用煙卷引流和雙套管負壓吸引,煙卷引流可在數日後拔除,膠管引流則應維持10天以上,因為有些胰瘺要在1周以後才逐漸表現出來。
如發現胰瘺,應保證引流通暢,一般多可在4~6周內自愈,亦有拖延數月之久者,但很少需再次手術。生長抑素八肽(善得定)及生長抑素十四肽(施他寧)可用於預防和治療外傷性胰瘺。另外,宜禁食並給予全胃腸外營養治療。
(四)胃和十二指腸損傷
1.概述
腹部閉合性損傷時胃很少受累,隻在胃膨脹時偶可發生。上腹或下胸部的穿透傷則常導致胃損傷,且多伴有肝、脾、橫膈及胰等損傷。胃鏡檢查及吞入銳利異物也可引起穿孔,但很少見。若損傷未波及胃壁全層(如漿膜或漿肌層裂傷、黏膜裂傷),可無明顯症狀。若全層破裂,立即出現劇烈腹痛及腹膜刺激征。肝濁音界消失,膈下有遊離氣體,胃管引流出血性物。但單純胃後壁破裂時症狀體征不典型,診斷有時不易。
手術探查必須包括切開胃結腸韌帶探查後壁。部分病例,特別是穿透傷,胃前後壁都有穿孔,還應特別注意檢查大小網膜附著處以防遺漏小的破損。邊緣整齊的裂口,止血後可直接縫合;邊緣有挫傷或失活組織者,需修整後縫合。廣泛損傷者,宜行部分切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