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腹部損傷(2)(1 / 3)

有腹腔內出血時,開腹後應立即吸出積血,清除凝血塊,迅速查明來源,加以控製。肝、脾、腸係膜和腹膜後的胰、腎是常見的出血來源。決定探查順序時可以參考兩點:①根據術前的診斷或判斷,首先探查受傷的髒器;②凝血塊集中處一般即是出血部位。若出血猛烈,危及生命,又一時無法判明其來源時,可用手指壓迫主動脈穿過膈肌處,暫時控製出血,爭得時間補充血容量,查明原因再做處理。

如果沒有腹腔內大出血,則應對腹腔髒器進行係統、有序的探查。做到既不遺漏傷情,也不做多餘、重複的翻動。探查次序原則上應先探查肝、脾等實質性器官,同時探查膈肌有無破損,從胃開始,逐段探查十二指腸第一段、空腸、回腸、大腸以及其係膜。然後探查盆腔髒器,再切開胃結腸韌帶顯露網膜囊,檢查胃後壁和胰腺。如屬必要,最後還應切開後腹膜探查十二指腸二、三、四段。在探查過程中發現的出血性損傷或髒器破裂,應隨時進行止血或夾住破口。也可根據切開腹膜時所見決定探查順序,如有氣體逸出,提示胃腸道破裂,如見到食物殘渣應先深查上消化道,見到糞便先探查下消化道,見到膽汁先探查肝外膽道及十二指腸等。纖維蛋白沉積最多或網膜包裹處往往是穿孔所在部位。待探查結束,對探查所得傷情做一全麵估計,然後按輕重緩急逐一予以處理。原則上是先處理出血性損傷,後處理穿破性損傷;對於穿破性損傷,應先處理汙染重的損傷,後處理汙染輕的損傷。

關腹前應徹底清除腹內殘留的液體和異物,如遺留的紗布等,恢複腹內髒器的正常解剖關係。用生理鹽水衝洗腹腔,汙染嚴重的部位應反複衝洗。根據需要選用放置煙卷引流、乳膠管引流,或雙套管進行負壓吸引。腹壁切口汙染不重者,可以分層縫合,汙染較重者,皮下可放置乳膠片引流,或暫不縫合皮膚和皮下組織,留作延期處理。

第2節腹部外傷

腹部外傷主要是指腹部受到外力的撞擊而產生的閉合性損傷。可累及實質性髒器如肝、脾、腎及空腔髒器,可發生在腹膜腔或腹膜後。本節主要簡介實質性髒外傷的影像學檢查。診斷要求明確損傷髒器及損傷的類型及腹膜腔與腹膜後間隙受累情況。

一、臨床與病理

實質髒器閉合性外傷可在實質內或包膜下形成血腫,可合並鄰近腹腔間隙、陷窩內積血空腔髒器外傷性破裂依受累髒器位於腹膜內或腹膜外而有不同改變。例如胃、空腸、回腸橫結腸等,發生破裂,其胃腸內容物及出血進入腹膜腔可導致急性腹膜炎。而十二指腸降、水平段或升、降結腸向後方破裂,腸內容物及出血則進入到腹膜後間隙。在臨床表現上,暴力點體征方麵也各有一定特點。實質性髒器損傷的發生率依遞減順序為脾、肝、腎、胰等。

二、影像學表現

實質髒器包膜下破裂:超聲檢查肝、脾、腎包膜基本上完整,肝、脾、腎切麵形態失常,其表麵與腹壁間見扁圓形代表血腫的無回聲區,內部可見散在小光點回聲,並有飄浮感,血腫位置若較深,在肝、脾實質周邊出現邊緣不清低回聲或邊界清晰的無回聲區,有時還可見條索狀間隔回聲,為血凝塊所致。CT掃描前述血腫區呈高或等密度影,髒器實質可顯壓迫內陷。

實質髒器內破裂:在超聲及CT掃描中,在肝、脾。腎實質內可顯示血腫征象。超聲呈局限性邊界不清的不規則低回聲區,其內部有小片狀無回聲區及不規則回聲增強等。CT掃描,肝、脾實質內腫密度與正常組織形成明顯差異。急性出血,其CT平掃時病變區密度可以增高;出血較久其出血部位CT平掃,密度可以較低。

實質髒器破裂,其包膜不完整,超聲及CT掃描不一定顯示。但於膈下、肝腎陷窩,盆腔及左右結腸旁溝區域均可識別積血,超聲顯示積血形成的無回聲區,CT掃描顯示積液,並可見相應的肝、脾、腎髒內的前述改變。

三、診斷與鑒別診斷

腹部閉合性損傷影像學表現有:髒器實質內或包膜下血腫、腹腔內積氣、積血、急性腹膜炎征象等。結合明確的外傷史、相應的臨床症狀與體征,診斷並不難。

腹部閉合性損傷首選的檢查方法是CT檢查,有很高的敏感性與特異性,且可明確損傷的類型與範圍,必要時行CT增強掃描可提供更多的診斷信息;超聲檢查也有一定的診斷價值,而X線平片則提供的診斷依據不多,腹部平片結合超聲檢查可互補其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