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概述
腹膜是由間皮細胞組成的一層很薄的漿膜,可分為相互連續的壁腹膜和髒腹膜兩部分。壁腹膜貼附於腹壁的內麵,其深麵為疏鬆結締組織層,含有膠原彈力纖維,其間有巨細胞和網織細胞。髒腹膜覆蓋於內髒表麵,並將內髒器官懸垂或固定於膈肌、腹後壁或盆腔壁,形成網膜、腸係膜及幾個韌帶。
腹膜腔是壁腹膜和髒腹膜之間的潛在間隙,男性是密閉的,女性的腹膜腔則經輸卵管、子宮、陰道與體外相通。腹膜腔是人體最大的體腔。在正常情況下其中含有75~100mL草黃色清液起潤滑作用。在病變時,腹膜腔可容納數千毫升液體或氣體。腹膜腔分為大、小腹腔兩部分,即腹腔和網膜囊,經由網膜孔相通。
大網膜自橫結腸下垂遮蓋其下的髒器。大網膜有豐富的血液供應和大量的脂肪組織,活動度大,能夠移動到所及的病灶處將其包裹、填塞,使炎症局限,有修複病變和損傷的作用。
壁腹膜主要受肋間神經和腰神經的支配,痛覺敏感,定位準確。腹前壁腹膜在受到刺激時可引起反射性的腹肌緊張,是診斷腹膜炎主要的臨床依據。膈肌中心部分的腹膜受到刺激時,通過膈神經的反射可引起肩部放射性痛或打嗝。髒腹膜神經來自交感神經和迷走神經未稍,對牽引、胃腸腔內壓力增加或炎症所致組織內壓力增高以及壓迫等刺激較為敏感。內髒痛常為鈍性,對痛覺的定位較差,多局限於臍部;重刺激時可以引起心率變慢、血壓下降和腸麻痹。
腹膜有很多皺壁,其麵積幾乎與全身的皮膚麵積相等,約2m2。腹膜是雙向的半透明膜,水電解質、尿素及一些小分子能透過腹膜。腹膜向腹腔內滲出少量液體,內含淋巴細胞、巨細胞和脫落的內皮細胞。在急性炎症時,腹膜分泌出大量滲出液,以稀釋黴素和減少刺激。滲出液中的巨噬細胞能吞噬細菌、異物和破碎組織。滲出液中的纖維蛋白沉積在病變周圍,發生黏連,以防止感染的擴散並修複受損的組織,可因此而造成腹內廣泛的纖維性黏連,使腸管成角、扭曲或成團塊,而引起腸梗阻。腹膜有很強的吸收力,能吸收腹腔內的積液、血液、空氣和毒素等。膈下腹膜較其他部位吸收力更強。在腹膜炎時腹膜可吸收大量的毒性物質,而引起感染性休克。
第2節急性彌漫性腹膜炎
一、概述
腹腔內進入細菌或胃腸內容物後,機體立即產生反應,腹膜充血、水腫並失去原有的光澤,接著產生大量清晰的漿液性滲出液,以稀釋腹腔內的毒素;並出現大量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加上壞死組織、細菌和凝固的纖維蛋白,使滲出液變為混濁而成為膿液。以大腸杆菌為主的膿液呈黃綠色,稠厚並有糞便的特殊臭氣,可幫助診斷。
腹膜炎發生後根據患者的抵抗力、感染的嚴重程度和治療效果,有各種不同的後果。年輕體壯者抗病能力強,可使病菌毒力減弱。病變損害輕的能與鄰近的腸管和其他髒器及移過來的大網膜發生黏連,將病灶包圍,使病變局限於腹腔內的一個部位成為局限性腹膜炎。滲出物逐漸吸收,炎症消散,自行修複而痊愈。如局限部位化膿,積聚於膈下、髂窩、腸袢間、盆腔,則可形成局限性膿腫。
患者年老體弱,病變嚴重,如髒器穿孔大,外傷嚴懲,進入腹腔的胃腸液及內容物多,細菌毒力強或治療不當,感染就不能局限,而是迅速擴散並加重。腹內髒器浸在大量膿性液體中,腹膜嚴重充血,廣泛水腫並滲出大量液體,引進脫水和電解質紊亂,血漿蛋白減低和加重貧血,加之發熱、嘔吐,腸管麻痹,腸腔內大量積液使血容量明顯減少。腸管被膿液浸泡擴張,可使膈肌升高而影響心肺功能,使血液循環和氣體交換受到影響,加重休克而導致死亡。
腹膜炎治愈後,腹腔內多有不同程度的黏連,大多數黏連無不良後果,一部分腸管黏連可造成扭曲或形成銳角,而使腸管不通發生機械性腸梗阻。
二、臨床表現
可突然發生或漸發。如因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或空腸髒器損傷破裂可突然發生。闌尾炎、膽囊炎等引起的腹膜炎多先有原發病症狀,以後才逐漸出現腹膜炎表現。
(一)腹痛
一般都很劇烈,不能忍受,呈持續性。深呼吸、咳嗽、轉動身體時疼痛加劇。患者多不願改變體位。疼痛先從原發病變部位開始,隨炎症擴散而延及全腹。如胃腸穿孔,胃腸內容物突然湧到腹腔內,則發生全腹突然劇痛。疼痛的程度與炎症的輕重、身體素質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