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增生型
腫瘤向腔內生長,呈菜花狀。表麵可有淺潰瘍。腫瘤基底寬,腸壁增厚;
(二)浸潤型
癌瘤主要沿腸壁浸潤。使腸壁增厚,病變常繞腸壁呈環形生長。使腸腔呈向心性狹窄;
(三)潰瘍型
腫瘤主要表現為深而不規則的潰瘍。
臨床表現為腹部腫塊、便血和腹瀉,或有頑固性便秘,也可以有膿血便和黏液樣便。直腸癌主要表現為便血、糞便變細和裏急後重感。
二、影像學表現
結腸氣鋇雙重對比造影表現如下:
1.腸腔內可見腫塊,其輪廓不規則,該處腸壁僵硬,結腸袋消失。如腫瘤較大,可使鋇劑通過困難。
2.腸管狹窄,常隻累及一小段腸管,狹窄可偏於一側或環繞整個腸壁,形成環狀狹窄,輪廓可以光滑整齊或不規則。腸壁僵硬,病變界限清楚,此型腫瘤易造成梗阻。
3.較大的龕影,形狀多不規則,邊緣多不整齊,具有一些尖角,龕影周圍常有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損和狹窄。腸壁僵硬,結腸袋消失。
三、診斷與鑒別診斷
盲、升結腸癌須與增殖型腸結核鑒別。腸結核病變的範圍較長、同時侵犯末端回腸,X線表現以攣縮、僵硬為主。結腸癌則多呈局限性腫塊。手術切除仍然是目前的主要治療方法,並可輔以化療、免疫治療、中藥以及其他支持治療。
(一)手術治療
1.術前準備
除常規的術前準備外,結腸手術必須要做好的腸道準備包括:①清潔腸道:手術前二天進少渣或無渣飲食;術前1~2天服緩瀉劑,若有便秘或不全腸梗阻者酌情提前幾天用藥;清潔灌腸,根據有無排便困難可於術前一天或數天進行。②腸道消毒:殺滅腸道內致病菌,尤其是常見的厭氧菌如脆弱擬杆菌等,以及革蘭陰性需氧杆菌。其藥物前者主要是應用甲硝唑(滅滴靈),後者可用磺胺類藥物如新黴素、紅黴素、卡那黴素等。腸道準備充分,可減少術中汙染,減少感染有利愈合。目前國內外一些醫院有采取全腸道灌洗方法做腸道準備,方法是由胃管滴注或口服特殊配製的灌洗液(含一定濃度的電解質及腸道消毒劑,保持一定的滲壓),用量4~8L,蹲坐於排便裝置上。可同時達到腸道清潔和消毒的目的。
2.手術方法
(1)右半結腸切除術
適用於盲腸、升結腸及結腸肝曲部的癌腫。切除範圍:回腸末端15~20cm、盲腸、升結腸及橫結腸的右半,連同所屬係膜及淋巴結。肝曲的癌腫尚需切除橫結腸大部及胃網膜右動脈組的淋巴結。切除後做回、結腸端端吻合或端側吻合(縫閉結腸斷端)。
(2)左半結腸切除術
適用於降結腸、結腸脾曲部癌腫。切除範圍:橫結腸左半、降結腸、部分或全部乙狀結腸,連同所屬係膜及淋巴結。切除後結腸與結腸或結腸與直腸端吻合。
(3)橫結腸切除術
適用於橫結腸癌腫。切除範圍:橫結腸及其肝曲、脾曲。切除後作升、降結腸端端吻合。若吻合張力過大,可加做右半結腸切除,做回、結腸吻合。
(4)乙狀結腸癌腫的根治切除
根據癌腫的具體部位,除切除乙狀結腸外,或做降結腸切除或部分直腸切除。做結腸結腸或結腸直腸吻合。
(5)伴有腸梗阻患者的手術原則
術前做腸道準備後如腸內容物明顯減少,患者情況允許,可做一期切除吻合,但術中要采取保護措施,盡量減少汙染。如腸道充盈,患者情況差,可先做腫瘤近側的結腸造口術,待患者情況好轉後再行二期根治性切除術。
(6)不能做根治術的手術原則
腫瘤局部侵潤廣泛,或與周圍組織、髒器固定不能切除時,若腸管已梗阻或不久可能梗阻,可用腫瘤遠側與近側的短路手術,也可做結腸造口術。如果有遠處髒器轉移而局部腫瘤尚允許切除時,可用局部姑息切除,以解除梗阻、慢性失血、感染中毒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