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空腸與回腸(2)(3 / 3)

肝曲內側有十二指腸第二段及右腎,後側麵也無腹膜覆蓋,後鄰右腎前,上方與肝髒及膽囊底部接近,因而患膽囊結石者,膽囊炎症嚴重時可穿破入結腸,其中結石可經膽囊結腸瘺而落入腸腔,或可引起腸梗阻。

(3)橫結腸

位於肝曲和脾曲之間,長約45cm,是結腸最活動的部分。其起始段與右腎全無腹膜覆蓋,也無腸係膜。直腸的兩側有側韌帶,其中有直腸中動脈行走。

腹膜返折下方的直腸後壁與骶尾骨之間為疏鬆的結締組織,覆蓋有直腸固有筋膜,也是盆筋膜的髒層。骶骨和尾骨表麵還覆蓋有一層致密的筋膜,是盆筋膜壁層的肥厚部分,稱為Waldepr筋膜,在肛尾韌帶的上部與直腸固有筋膜融合。

腹膜返折下方的直腸前麵還覆蓋著一層Denonvildiers筋膜,也是盆筋膜髒層,介於直腸和前列腺、精囊或陰道之間。

(二)血液供應

盲腸、升結腸及右2/3段的橫結腸分別由腸係膜上動脈的分支回結腸動脈、右結腸動脈及中結腸動脈供應。左1/3的橫結腸、降結腸及乙狀結腸分別由腸係膜下動脈的分支左結腸動脈及乙狀結腸動脈供應。

回結腸動脈發自腸係膜上動脈的右麵,在鄰近回盲腸交界處分出盲腸前動脈、盲腸後動脈、闌尾動脈、回腸動脈以及結腸支,分別供應於回腸末端段、盲腸、闌尾及近側1/3升結腸。回腸末端約15cm段主要由回腸動脈供應,因而盲腸切除手術一般需同時切除10~15cm末端段回腸,以保證用於吻合的回腸能有足夠的血枇右結腸動脈起自腸係膜上動脈的右麵,也可起自中結腸動脈或回結腸動脈,在腹膜後行走,跨過下腔靜脈、右精索內血管及右輸尿管,至接近升結腸的內緣分為升降兩支,分別與中結腸動脈的右支和回結腸動脈的結腸支吻合。一般情況下右結腸動脈供應遠側2/3升結腸及橫結腸右側端的一小段。

中結腸動脈常由腸係膜上動脈在胰腺後方或下緣處發出,也可能與胰十二指腸下動脈同起於一幹。中結腸動脈常在胰腺頸部下緣處進入橫結腸係膜內行走,也可穿過胰腺,因而在胰腺手術中應注意避免損傷。中結腸動脈在橫結腸係膜內行走,距橫結腸5~7cm處分為左、右兩大支。右支走向肝曲,左支走向脾曲,分別與右、左結腸動脈升支吻合。結腸脾曲的血液供應約1/3來自中結腸動脈,其餘來自左結腸動脈的升支,注意上述兩動脈分支在該處的側支吻合。中結腸動脈的主幹位於胃的後方,與胃網膜右動脈之間僅隔兩層腹膜,連胃切除手術中結紮胃網膜右動脈時,應先分辨清楚,勿誤傷中結腸動脈。

腸係膜下動脈在腹主動脈分叉前3~4cm處發出,位於第3腰椎前方,沿左側腰大肌的前方向左下方行走,先發出左結腸動脈及乙狀結腸動脈,本幹在骨盆緣處跨過左髂總動脈而易名為直腸上動脈進入盆腔。腸係膜下動脈供應降結腸、乙狀結腸及直腸的大部分,尚有2/3供應脾曲及橫結腸左側端的一段。

左結腸動脈在十二指腸下方約4cm處發自腸係膜下動脈,跨過左側精索內血管、輸尿管及腸係膜下靜脈,至距降結腸3~10cm處分為升、降兩支。升支供應脾曲,與中結腸動脈的左支吻合,降支與乙狀結腸動脈吻合。

乙狀結腸動脈常有2~3支,可以起自腸係膜下動脈,也可起自左結腸動脈,相鄰各支之間相互吻合而形成邊緣動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