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壁腫瘤突入腸腔部分造成局部鋇劑充盈缺損,其向腔外生長的部分則推移鄰近腸管,表現為腸襻間距離增寬。良性腫瘤使黏膜展平、皺襞消失,表現為充盈缺損表麵光滑;惡性腫瘤則侵蝕破壞黏膜致充盈缺損局部的表麵不規則且常見管壁僵硬,鋇劑通過困難。
腸道憩室表現為腸管壁上向外囊袋狀突出陰影。
(3)位置和功能的改變
腫瘤等占位性病變的壓迫推移可改變腸道的位置。腸黏連可使腸管移動受限。蠕動增強、運動力增加可致排空過快,口服鋇劑不到2小時就到達盲腸;超過6小時為通過緩慢;超過9小時小腸內鋇劑尚未排空為排空延遲。分泌增多使鋇劑分散在分泌液中,呈不定形的片狀或線狀影,黏膜皺襞則模糊不清。
2.CT與MRI檢查
小腸病變時CT或MRI可觀察腸壁增厚,炎症性病變都較彌漫,腫瘤則局限。小腸腫瘤向腔外突出的部分及其淋巴結或肝髒轉移,CT、或MRI均可清楚顯示。
3.超聲檢查
超聲檢查可顯示呈實質性腫塊的小腸腫瘤,但進一步定性要結合其他檢查。
(三)比較影像學
鋇劑影像檢查是小腸疾病主要的影像學檢查方法。而CT、MRI或超聲檢查對小腸早期病變價值有限,但在小腸惡性腫瘤的晚期,則可明確其淋巴結轉移和/或肝轉移。
第2節腸結核
一、臨床與病理
腸結核多繼發於肺結核,好發於青壯年,常與腹膜結核和腸係膜淋巴結結核同時存在。臨床上常為慢性起病,長期低熱,有腹痛、腹瀉、消瘦、乏力等。
腸結核好發於回盲部,病理上常分為潰瘍型和增殖型。
二、影像學表現
(一)鋇劑造影表現
潰瘍型腸結核X線表現為患病腸管的痙攣收縮,黏膜皺襞紊亂。鋇劑到達病變區時,不能正常停留,而迅即被驅向遠側腸管。因此常見到末端回腸、盲腸和升結腸的一部分充盈不良,隻有少量鋇劑充盈呈細線狀,或者完全沒有鋇劑充盈,稱之為“跳躍”征,是潰瘍型腸結核較為典型的表現。
增殖型腸結核X線主要表現為末端回腸、盲腸和升結腸的狹窄、縮短和僵直。黏膜皺襞紊亂、消失,常見多數小息肉樣充盈缺損。回盲瓣常受侵犯,表現為增生肥厚,使盲腸內側壁凹陷變形。
(二)CT與MRI表現
CT或MRI可發現腸結核段腸管壁明顯增厚,增強掃描病變段腸壁明顯增強且有分層現象。如並發腹腔淋巴結結核者,還可見腫大淋巴結呈環狀增強。
三、診斷與鑒別診斷
腸結核主要須與克羅恩病做鑒別診斷。克羅恩病好發於回腸及右半結腸,病變呈節段性、跳躍性是其特點,易發生竇道及腸梗阻。有時需要依靠病理來確定,無幹酪樣病變為區別於結核的要點。
四、臨床與病理
小腸腺癌起源於腸黏膜上皮細胞,好發於十二指腸及近端小腸。腫瘤可呈息肉狀突向腔內或浸潤腸壁形成環形狹窄。臨床表現主要為出血、梗阻、黃疸及腹部腫塊。
小腸淋巴瘤好發於末段回腸,侵犯腸管的範圍往往較長,以管壁增厚、僵硬為主,腸梗阻的程度相對較小腸腺癌輕。常常同時伴有腸係膜及腹膜後淋巴結廣泛腫大,甚至融合成團。主要症狀為腹痛、腫塊、間斷性黑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