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腎與輸尿管(1)(2 / 3)

逆行性尿路造影時,正常腎盞、腎盂和輸尿管的表現同於排泄性尿路造影。然而,若注射壓力過高會造成對比劑的腎髒回流,需重識以免誤診。

(3)腹主動脈造影與選擇性腎動脈造影

檢查分三期:腎動脈期,腎動脈主幹及分支顯影,自主幹至分支逐漸變細,走行自然,邊緣光滑,無擴張、狹窄及中斷;腎實質期,腎髒彌漫性顯影,輪廓、大外、和形態可清楚分辨;腎靜脈期,腎靜脈顯影,但不很清晰。

2.超聲檢查

正常腎隨掃查方向不同可呈圓形、卵圓形或疆形。腎的被膜為強回聲線影清晰、光滑。外周的腎實質警均勻弱回聲;內部的腎錐體為三角形或圓形低回聲;腎竇則星不規則形強回聲。正常輸尿管由於腸氣幹擾而不能顯示。

3.CT檢查

平掃時在腎周低密度脂肪組織的對比下,腎髒表現為圓形或橢圓形軟組織密度影,邊緣光整。腎的中部層麵可見腎門內凹,指向前內。腎動脈和靜脈呈窄帶狀軟組織密度影,自腎門向腹主動脈和下腔靜脈走行。除腎竇脂肪呈低密度和腎盂為水樣密度外,腎實質密度是均一的,不能分辨皮、髓質。自腎盂層麵向下連續追蹤,多可確定腹段輸尿管,呈點狀軟組織密度影,而盆段輸尿管難以識別。

增強檢查,腎髒的強化表現因掃描時間而異:雙期增強掃描的早期(注藥後10分鍾內),腎血管和腎皮質明顯強化,而髓質仍維持較低密度;晚期(注藥後2分鍾左右),髓質強化程度類似或略高於皮質。腎盂期(注藥後5~10分鍾),腎實質強化程度下降,而腎盞和腎盂發生明顯強化。此時,輸尿管腔也因含對比劑而可確切識別。

4.MRI檢查

平掃時,在SET1-WI上,由於腎皮、髓質含水量不同,致皮質信號強度略高於髓質,T1-WI脂肪抑製檢查時這種差異更加明顯。T1-WI上,腎皮、髓質均呈較高信號而難以分辨。腎竇脂肪組織在T1-WI和T2-WI上分別呈高信號和中高信號。腎衄管由於流空效應常表現為無信號或低信號影。Gd-DTPA增強檢查,腎實質的強化形式取決於檢查時間,表現類似CT增強檢查。

正常MRU表現與正常排泄性尿路造影類似,並可多個角度進行觀察。

(二)基本病變表現

1.腎髒數目、大小、形態和位置的異常

超聲、CT或MRI檢查易於發現腎髒數目、大小、形態和位置的異常。單純腎髒數目、大小或位置的改變並不常見,主要見於腎的先天性發育異常。然而,腎髒的形態改變較為常見,多合並腎髒大小的改變。當並有局部增大時,常為腎實質腫塊所致,而合並彌漫性變小時,常為瘢痕所致。

2.腎髒腫塊

腎髒腫塊易由超聲、CT或MRI檢查發現,表現為異常回聲、密度或信號強度的病灶,常見於各種類型的腎髒腫瘤、囊腫、膿腫和血腫。進一步分析觀察,由於腫塊的病理性質各異,因而各具不同的影像表現特征。例如,腎實質內不規則形腫塊,回聲不均並有低回聲區、或呈混雜密度或為不均勻長T1、長T2信號並有明顯不均一強化,是腎腫瘤的常見表現。而形態規則的圓形或卵圓形病灶,邊緣光整,呈均勻無回聲或無強化的水樣密度或信號強發,則是腎囊腫的典型表現。

3.異常鈣化

腹部平片尤其是超聲和CT檢查易於發現腎區和輸尿管的異常鈣化灶,而MRI檢查對顯示和確定異常鈣化灶並不敏感。異常鈣化在超聲檢查時表現為強回聲光團並後伴聲影,腹部平片和CT上則顯示為不同形態的高密度灶。腎實質病灶內異常鈣化可見於腎結核或腎癌等病變而腎盞、腎盂或輸尿管內鈣化則是泌尿係結石的基本表現,也是診斷的主要依據。

4.腎盂、腎盞和輸尿管異常

較常見的異常表現是尿路造影、超聲、CT和MRI(包括MRU)檢查時顯示。腎盂、腎盞和/或輸尿管擴張、積水,多為梗阻所致,病因常為結石或腫瘤,後者於梗阻處可同時發現腫塊性病變。同一側顯示雙腎盂和雙輸尿管是一種較為少見的異常表現,為先天性發育異常所致。

5.腎血管異常

腹主動脈造影和選擇性腎動脈造影檢查可清楚發現腎血管異常。常見的是腎動脈異常改變,可為不同病因所造成的腎動脈管腔不規則、狹窄甚至閉塞,也可為不同性質的。腎腫塊所致腎動脈分支形態、口徑和/或位置發生改變。而局灶性腎動脈或其分支局限性囊性擴張即腎動脈瘤則很少見。

(三)比較影像學

自新的成像技術包括超聲、CT和MRI廣泛應用於臨床以來,腎和輸尿管的影像學檢查已很少用腹部平片,然而並未能完全取代尿路造影檢查,後者對於腎盂和輸尿管擴張、積水及其病因的檢出及先天性發育異常的診斷仍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