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習慣好,讓你與健康親密接觸(1)(2 / 3)

⊙腸癌——晚餐攝入過多的食物,這些食物在大腸內受到厭氧菌的作用,會產生有害物質。有害物質將增加肝腎的負擔和對大腦的毒性刺激,加之睡眠時胃腸蠕動減少,又會相對延長這些物質在腸腔內停留的時間,從而易導致大腸癌。

⊙誘發冠心病——晚餐攝入過多熱量,會增加體內膽固醇。過剩的膽固醇被運載到動脈壁上堆積起來,成為誘發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的一大原因。

⊙糖尿病——如果長期晚餐過飽,反複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容易誘發糖尿病。

⊙高血壓——晚餐過多進食肉類,不但會增加胃腸負擔,而且還會使血壓突然上升,加上人在睡覺時血流速度大大減慢,大量血脂會沉積在血管壁上,進而引發動脈粥樣硬化。據科學實驗證明,晚餐經常進食葷食的人比經常進食素食的人血脂一般要高2~3倍,而高血壓、肥胖症患者如果長期以葷食為晚餐,危險更大。

晚餐宜清淡

可以說,晚餐的能量過剩是導致肥胖、高血脂等多種疾病的直接誘因。晚餐後我們的活動量較白天大為減少,能量消耗也因之降低很多,因此“清淡至上”是我們準備晚餐必須遵循的原則。一般來說,晚餐應該食用適量的主食,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如魚蝦、瘦肉等,多吃綠葉蔬菜,攝取適量清淡的粥或者湯。不宜進食油炸食物、高脂肪食物和高能量食物,如炸魚炸雞、動物內髒和奶油蛋糕等。

另外,晚餐進食的動物蛋白及鹽分進入體內較多。動物蛋白質在體內分解代謝,都會產生一定的毒性物質,應盡快排出體外。還有食鹽中的鈉離子易在血管壁沉積而引發動脈硬化。大部分人不願晚上多喝水,怕起夜次數多而影響睡眠,以致尿液濃縮,有害物質重吸收,所以早晨起床最好喝杯白開水,以便促進排尿,盡快把毒性物質排出體外。

保持良好的進餐習慣

人每天吃幾頓飯最好?這個看似不是問題的問題卻似乎有著多種答案。經研究,目前推薦少量多餐法。可以在早飯與午飯之間,午飯與晚飯之間,晚飯之後各加一次餐,當然都是少量進食,這樣既可以滿足體內能量所需,又不會因攝入太多能量而形成脂肪,還可以起到一定的減肥作用。

無論哪種進餐方式,一日三餐都是不能少的。俗話說得好,早飯吃好,午飯吃飽,晚飯吃少。早飯一定要講求高質量,午飯要吃得飽,晚飯宜清淡且量少。

細嚼慢咽身體好

咀嚼愈細,消化酶愈充分,食物到達小腸時成為液態的比例就愈大,被吸收的比例也愈高。

食物的消化過程

食物進入口腔後,首先經過唾液的初步處理,然後進入胃部,胃部分泌胃酸對食物進行溶解後再送入小腸,被膽汁和各種消化酶分解之後,部分食物呈液體狀態,部分仍是固體狀態。而隻有液體部分才能滲透進入小腸壁被小腸吸收,固體的部分隨後流入大腸,在大腸中剩下的液體進一步被身體吸收幹淨,固體的殘渣會成為大便被排出體外。

這個過程告訴我們,食物隻有轉化成液體才有機會被人體吸收,固體食物基本不會被吸收。而我們所吃的食物大多數是固體的,因此才需要咀嚼將之磨碎,嚼得愈碎的食物到了小腸時成為液態的比例一定愈高。另外身體分泌的消化酶的充分與否,也決定了食物被吸收的比例。

若要身體壯,飯菜嚼成漿

吃飯時狼吞虎咽,大多數的食物都在很大顆粒的狀態下就進入了胃部,如果再加上生活習慣不好和消化酶分泌不足,必然使得身體分泌消化酶的速度趕不上食物的供應。大多數的食物不是顆粒太大,就是消化酶不足,因而食物到達小腸時仍有一大部分是固體。這種情況下固體的食物最終隻能被當成大便排出體外。雖然吃了很多,可是身體所吸收的比例卻很低。整個過程隻是徒然增加消化係統的負擔,增加大腸中的糞便,並且會對消化係統造成一定損害。

相反,細嚼慢咽能提高人體對食物的吸收率。咀嚼愈細,消化酶愈充分,食物到達小腸時成為液態的比例就愈大,被吸收的比例也愈高。這樣的情況下,人體能快速地有飽腹感,進而減少食物攝入,也減少了不必要的浪費,保護了消化係統。因此說,“若要身體壯,飯菜嚼成漿”是很有道理的。

細嚼慢咽有五個好處

⊙通過口腔細嚼的過程,可以保護口腔黏膜,有利於唾液腺分泌,還能防治牙齦炎及口腔潰瘍。

⊙進食較硬的食物時,經過細嚼慢咽,可減少食道損傷,防止食道疾病發生。比如吃軟骨或者骨頭,較脆或者硬的水果時,細嚼慢咽能減小食物對胃腸道的刺激。

⊙細嚼時口腔唾液分泌量增加,食物進到胃裏可產生一種膜,對胃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仔細咀嚼食物這個過程可促進大腦皮層運動。

⊙細嚼慢咽,能使人心緒平穩;進食過快,可使心跳加快,情緒緊張,對心髒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