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優育指導篇(1)(3 / 3)

(5)大小便:寶寶出生後一般在24小時內排尿、排便。寶寶的尿色淡黃、清,每天10多次。寶寶排出的胎便呈棕褐色或黑綠色,黏稠狀。哺乳後大便漸漸變為黃色,糊狀,每天3~5次。如果寶寶出生24小時後尚未排大小便,應檢查是否有出生缺陷。如果尿液有鼠尿味、黴臭味等,提示寶寶可能患有先天疾病,應及早看醫生。

111.寶寶吐奶了怎麼辦?

新生兒的胃呈水平位,胃容量小,易發生吐奶現象。若喂養不當,如喂奶時吞入大量空氣,每次喂奶量太多、太快,奶汁過冷或過熱,喂奶後過多翻動孩子等,都可以引起吐奶。為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喂奶時應將孩子頭抬高一些,吃奶後輕輕拍拍孩子的背,再安靜地待半小時。孩子吐奶時不要驚慌,不要立即將孩子抱起,應將孩子放30°斜坡位,頭側向一邊,避免孩子將吐出的奶汁嗆入呼吸道。

112.什麼是新生兒篩查?

新生兒篩查是用快速、敏感的實驗方法對新生兒進行一些代謝性、內分泌疾病的初步檢查,爭取在患兒發病前得到早期診斷,及時治療。

納入新生兒篩查的疾病的共同特點是:多為隱性遺傳病,其父母往往沒有臨床表現,所以患兒容易被忽視;患兒出生時與正常新生兒無明顯區別,一般要到半歲才逐漸出現相關臨床症狀,並日趨加重。然而,一旦出現了該疾病的臨床症狀,表明疾病已進入了晚期,往往會造成患兒智力低下或其他功能障礙。這類疾病可以通過限製或增加某些食物或營養素的攝入進行治療,最大限度地減輕疾病給患兒造成的危害。目前,可篩查的疾病主要有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症、半乳糖症、楓糖尿症和半光氨酸症等。

113.什麼是新生兒抽風?

抽風在醫學上稱“驚厥”,大部分是危重疾病的一種表現。年齡大的孩子發生驚厥時動作較大,很容易識別;而新生兒驚厥往往發作持續時間較短,動作較小,如不仔細觀察難以發現。新生兒驚厥時除肢體或肌肉抽動外,還會伴有神誌、麵色、肌張力等的改變,如麵色發白或青紫、口吐白沫;失神、瞪眼或斜視等,應及時到兒科就診。

114.什麼是鵝口瘡?

鵝口瘡俗稱“白口瘡”,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的疾病,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鵝口瘡常表現為寶寶嘴裏出現一塊塊的乳白色絨膜狀物,不易擦掉,如果硬擦,黏膜會出血。疾病初期新生兒無特殊不適,隨著病情加重,新生兒可表現煩躁不安、進食減少,且因進食時疼痛而拒食;嚴重的可向咽喉、氣管或食管擴散,導致咳嗽、呼吸困難或吞咽困難,需及時到兒科就診。

115.寶寶發育口訣

智力發育口訣

一月好睡,二微笑;三、四似識媽媽貌。

五月、六月欲擁抱;七、八常將媽媽叫。

九、十字語開心竅;一歲能表憎與好。

歲半模仿興趣高;兩歲會報屎和尿。

三歲簡語可歌唱;六歲識字上學校。

七歲能較好地掌握語言,並對周圍的複雜事物有初步的分析和判斷能力。

運動發育口訣

一看二聽三抬頭,四仰五抓六翻身;七坐八爬九扶站,一歲獨走能獨站。

語言發育口訣

一哭二靜三會笑,四咿五啊六媽媽;

七摸八仿九會意,一歲理解單音連。

116.寶寶補鈣越多越好嗎?

依據中國養分學會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養分素參閱攝入量表》,寶寶的每日鈣適合攝入量按年齡段分為:0—6個月是300毫克,6—12個月是400毫克, 1—3歲是600毫克。當攝入量超過此量而再添加時,相關副反應風險增大;同時將影響其他微量元素如鐵、鋅等的吸收。因此應依據寶寶缺鈣的程度,征詢兒科醫生建議給寶寶補充鈣劑。若寶寶不缺鈣不用盲目補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