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優育指導篇(2)(1 / 3)

117.寶寶什麼時候出牙?

多數嬰兒在7—8個月的時候出牙,有的寶寶最早出牙在4 個月左右,12個月還未出牙為出牙延遲,全副乳牙20顆,在2.5歲出齊。6—12歲乳牙逐漸被恒牙替換。需要注意的是,在寶寶長出第一顆牙齒的時候就要開始刷牙,使用專門的工具,同時不使用牙膏,避免寶寶誤吞。食物的咀嚼有利於牙齒的發育,牙齒發育異常與甲狀腺功能低下等疾病有關,注意及時就診。

118.寶寶的頭越大越好嗎?

“大頭大頭,下雨不愁;人家有傘,你有大頭”。在一些家長看來,大頭就是孩子聰明的象征,其實不然,頭圍的發育也有一定的範圍,過大、過小都可能有疾病的因素。出生時頭圍一般32~34厘米,1歲為46厘米左右,2歲為48厘米左右,2—15歲又增加6~7厘米,一般在2歲內測頭圍有意義。頭圍過小往往提示可能腦發育不良,頭圍過大往往提示有腦積水的可能,應及時就診。

119.寶寶的前囟門何時關閉?

前囟門為嬰兒最大的囟門,位於顱頂骨中央,呈菱形,到嬰兒1歲或1歲半時閉合。醫生通過測量前囟門對邊(不是對角),確定嬰兒前囟門的大小,正常範圍在1~2厘米。

前囟門的突起表示顱內壓增高,如某些發熱性疾病可能發生這種現象;前囟凹陷表示嬰兒有脫水、營養不良等症狀;前囟擴大、延遲關閉主要見於腦積水、佝僂病、軟骨發育不全、唐氏綜合征(先天愚型)等。

120.兒童為什麼要計劃免疫?

嬰幼兒身體各器官均比較嬌嫩,抵抗傳染病的能力較差,容易感染疾病,因此需為嬰幼兒進行各種預防接種。有計劃地進行預防接種稱為計劃免疫。由於不同的傳染病有不同的發病季節、不同的好發年齡組,接種疫苗需30天以後才能起到預防傳染病的作用,而且接種後的預防效果有一定的時限,不是接種一次就可一生不得傳染病。因此,要有效地預防傳染病,就應有計劃、適時地進行預防接種。

121.兒童計劃免疫可預防哪些疾病?

目前,我國用於兒童計劃免疫疫苗有6種,可預防8種傳染病:卡介苗可以預防結核病;百白破三聯疫苗可以預防百日咳、白喉和破傷風;脊髓灰質炎疫苗(俗稱糖丸)可預防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痹症);麻疹疫苗可以預防麻疹;乙肝疫苗可以預防乙型肝炎;乙腦疫苗可以預防流行性乙型腦炎。

122.接種疫苗前應該注意什麼?

孩子接種疫苗前,家長應該注意觀察孩子的身體狀況,如孩子是否發燒、是否正在患病等。如果孩子正在發燒或正在患病,或以往接種疫苗後有過敏反應或其他不良反應等,要及時告訴醫生,由醫生決定是否給孩子接種疫苗。

123.“計劃外疫苗”到底是打還是不打?

首先,要考慮孩子的體質。對7個月以上的患有哮喘、先天性心髒病、慢性腎炎、糖尿病等或抵抗能力較差的寶寶,一旦流感流行,容易患病並誘發舊病發作或加重,應考慮給寶寶接種流感疫苗;經常患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2歲以上的寶寶,可以考慮接種肺炎疫苗;家有寵物的家長應當特別注意,凡被動物咬傷或抓傷後,不論大人還是孩子,都應立即注射狂犬病疫苗。

其次,還要根據寶寶具體生活環境的需要做選擇。如水痘疫苗,接種水痘疫苗不僅能預防水痘,還能預防因水痘而引起的並發症。建議參加集體活動如幼兒園的寶寶,可考慮接種。

如果孩子經常在外就餐,最好接種甲肝疫苗;秋冬季節容易發生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秋季腹瀉,而該疫苗的保護期為一年半,因此可以在每年的3月到9月底接種輪狀病毒疫苗。

124.有些寶寶為什麼常說腿痛呢?

寶寶說腿疼,除外傷等因素引起,主要是生長痛。生長痛發生的部位通常是小腿,也有可能是大腿,每次部位都不很固定,少數會在腹股溝附近。這種疼痛並非骨頭痛,通常是雙側性的,單側比較少見,生長痛一般不會波及關節部位。

疼痛出現的時間通常是下午或入睡前,偶爾會在深夜。最常出現生長痛的年齡主要在兒童的兩個年齡階段,較早的一段時期是3~5歲,較晚的年齡階段是8~12歲,女孩子在比例上稍多於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