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如何讓微信成為生活方式?
傳媒e時代
作者:張琪
[摘要]騰訊推出的微信在即時通訊軟件領域始終引領著潮流。本文針對微信自2.0版本以來的更新走勢進行歸納,梳理其逐漸成為用戶生活方式的過程,從傳播方式、範圍和特點等方麵對微信的傳播機製進行探究。
[關鍵詞]微信 騰訊 傳播機製 生活方式
2011年1月21日,騰訊公司在IOS平台正式發布微信(WeChat)測試版。作為一款即時通訊軟件,微信在智能手機時代,憑借圖、文、語音信息及時發送,多人群聊和方位共享功能方便快捷等特點,依靠用戶基數巨大的騰訊平台,迅速占據了手機通訊軟件市場的大量份額。截止2014年第三季度,微信活躍用戶已經達到4.68億人次,海外注冊用戶突破1億。
從2011年首款微信測試版的發布至2014年底,騰訊公司在IOS平台和安卓平台分別對微信進行了三十餘次更新。在此過程中,騰訊公司於2011年5月推出帶有語音對講功能的微信2.0版本,帶動了用戶數量的第一次飛漲。本文以此為時間節點,以IOS版本微信更新為例,通過歸納此後微信更新的類別和頻率,對微信的傳播方式、範圍和特點等對其進行傳播機製的探究。
一、微信更新簡述
2011年5月至2015年1月,微信IOS版本在騰訊公司的三十次更新中,經曆了從2.0時代到6.0時代的飛躍。通過統計發現,作為一款即時通訊軟件,微信的更新始終堅持以社交服務質量的提高為主。但隨著發展的成熟,微信社交服務更新的方向有所轉變。從4.0版本開始,微信好友添加功能已經基本完善,騰訊將更新重點轉移至圖文、語音、視頻及位置信息等聊天形式的拓展,朋友圈的創建以及群聊功能的完善上。與此同時,騰訊公司並不止步於讓微信成為一個更好的社交軟件,以公眾號為主體打造多樣化信息服務平台,以微信支付為核心構建用戶專屬的互聯網生活體係,微信在更新中逐漸引領了手機社交軟件的新時代。
二、微信傳播機製
從傳播學角度來看,微信除了逐漸提高人際傳播的雙向互動水平之外,也通過群組功能的完善,分享與收藏功能的不斷增強等方式,讓微信的群體傳播和大眾傳播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傳播方式從單一走向多元。微信社交多集中在以通訊錄好友和近距離交友為主的雙向互動,信息靈活度高,聊天形式多樣,但大眾傳播能力依然受到一定程度的限製。
1、微信傳播方式:從單一走向多元
微信涉及的傳播方式大致可以分為三種:好友之間傳播,朋友圈傳播以及信息接收(信息源包括係統廣播,公共賬號和微博動態)等方式。
好友之間傳播作為微信的基本傳播方式,早期主要通過一對一的人際傳播進行雙向互動。微信始終不放棄對聊天功能的改善,語音轉換功能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語音聊天的環境限製,紅包拜年和小視頻發送等多樣聊天形式的加入,讓手機社交不再局限於圖文交流,極大地提高了人際傳播的雙向互動質量。
在人際傳播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微信通過4.0和5.0的更新,使以群組聊天為主要渠道的群體傳播日益增多。掃描二維碼和數字輸入兩種麵對麵建群功能被廣泛應用,群組創建更加快捷的同時,多人對講、位置共享等功能的開發也讓群組內的好友的關係更為緊密,群體感情更為深厚。
在信息接收方麵,公共賬號和係統推送通過終端向用戶傳遞信息時,都麵臨著信息傳送數量的限製。但微信在後期通過開發分享、收藏和搜索公共賬號及文章信息等功能,使用戶能夠及時尋找到需要的公共信息,有效拓展了公共賬號在個人空間內的轉播頻率,增加了實現了個人的二次傳播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