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強度不僅受參與其中的共謀人數的影響,還會受到這些人沉默的時間長度的影響。謠言場強度受合謀性沉默強度製約,合謀沉默的人數、沉默的時長與合謀性沉默強度成正比。勒龐在《烏合之眾》裏提到,群體形成的意見(如種族、信仰的誕生、成長)獲得力量靠的是時間,或者說,時間為其準備了生長的土壤,是時間把各種信仰和思想的碎屑堆積成山,從而使某個時代能夠產生出它的觀念。
沉默,人們參與傳謠的最根本原因在於謠言的內容正好與其內心所相信的“社會真實”相契合。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階段,在醫療衛生這個民生領域,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如醫療費用與人們經濟承受能力之間的矛盾,醫方追求經濟效益造成醫患之間信任度不高,醫療機構的管理水平低下,民眾素質不高以及相關法律對部分無理患者的處理不到位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醫患糾紛的增加,“縫肛門”、“八毛門”、“醫生手術台邊合影”以及襲醫事件屢屢發生,不可忽視的是,我國醫患關係已處於極度緊張的狀態,在醫患關係這根緊繃的神經上,醫者、患者、大眾、傳媒,每個都可能是最脆弱的一環。
結語
“李芊事件”短時間引發的巨大反響和半年之後的死灰複燃,隱含的是全社會對道德難塑的深深焦慮。如何重塑醫生救死扶傷的職業道德?如何權衡治病救人的職責和合法權益的維護?危急時刻生死關頭醫生救還是不救?早在2006年,南京的“彭宇案”即成為埋葬於社會、潛伏於人心、發作於不時的病灶,成為全社會道德失範的擋箭牌和遮羞布,而後釀造了“小悅悅事件”等慘劇。救與不救是糾結於公眾心中一直未曾解開的心結。“女醫生李芊異地救人被訴”的網帖順勢讓潛伏了八年的病灶再次發作,公眾稍稍鬆動的心結再次被係緊。
近年來,醫患糾紛日益增多,各類醫患矛盾在醫院屢屢發生,給醫院、醫護人員以及廣大人民群眾帶來不良影響。有些試圖破壞醫患關係的謠言,不僅隻有公眾為泄憤而發,還有一些謠言是因媒體報道不實或存有一定誤導性,使得公眾誤解,讓醫患關係三番兩次陷入輿論漩渦。針對當前我國醫患關係現狀,不僅應當采取切實有效措施阻止醫患衝突的發生,切斷線上“醫鬧”言語暴力的渠道,還要打破謠言所涉事件的參與者以及圍觀者的合謀性沉默。
公共空間的人們在傳播中進行選擇時出現合謀性沉默,並不是他們缺乏道德認知,更多的是麵臨道德和個人幸福(利益為主要構成)悖論困境。在醫療體製尚未完善之前,身處矛盾中的醫患注定很難達成和解。體製痼疾固然是製造醫患裂縫的根源所在,但人心的潰散,會加深裂縫。在生命麵前達成共識,在人性麵前相互諒解,醫患間的矛盾才能漸漸化解,體製製造的裂縫才能一點一點地縫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