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互聯網消息傳播的廣度、強度和滲透力度,使得一些行政人員即便與民眾隔膜而無視信訪或懼於問責而堙沒反映和訴求,都不得不對信訪訊息的網絡報道與傳播有所顧忌而收斂
沒有任何政府或其職能部門願使自己工作中的扯皮、推諉、敷衍等天下皆知,而互聯網準入的低門檻以及信息擴散的廣播性,使得政治人的行政行為倍受監督,其行政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都不得不有所收斂,這就必然增加了民眾訴求問題化解的可能性。
3、在網絡輿論語境下,信訪反映和訴求容易激起民眾相憐相惜的聲援和上達天聽的接力傳播
網絡參與的簡易性和便捷性,容易增強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從眾心理和行為,尤其是信訪訴求案情的悲催極易打動網絡上素不相識之人的傳播,信息瀑布以及相應的動能勢極易摧毀民眾訴求實現上的有形障礙或無形關卡,堰塞的訴求渠道與機製也就實現了自我的疏浚和暢通,苦主的反映和訴願被沉沒或堙沒的風險也就得以化解。
盡管我們說網絡出手容易破解信訪困境,使得訴求的弱勢群體在網絡的援手下由弱變強,使得行政部門的效能被迫提升,訴求問題的就地及時化解就有了極大的可能。但是,官方的製度或機製接應給力與否,或者官方的態度和決心是否足夠堅定,法之必行或者說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否落實的足夠徹底,這使得民眾訴願的得償依然存在一絲不確定性。
四、網絡化解信訪困境。訴求政府依法擔當
對於任何政府而言,政令暢通少不得自上而下以及自下而上的權力監督和權利監督,尤其是無處不在民眾認真監督的力量,唯此方能破除政府的鬆懈以及人亡政息的憂患。
盡管網絡出手可能極大破解信訪困境,但是要把可能性真正轉化為現實性,尚需克服一些障礙因素或不良現象。這就是:1.從現實的政治體係中延伸或盤桓到虛擬政治體係中的形式主義;2.借口技術障礙而衍生出網絡程序上的官僚主義;3.對批評意見或對行政弊端的針砭進行網絡設限或屏蔽;4.政治體係內的功利主義在網絡中的變相呈現;5.以積極的形式百般掩飾在對待民眾訴求上的不作為、慢作為、胡亂作為。除此之外,政治體係內現存的相應機構或機製必須對借助網絡的訴求作出積極的回應和救濟,否則網絡的一切所謂公開性、動員性、便捷性的優勢,都會在官僚主義的堡壘麵前失去應有作用。
除此之外,不折不扣地貫徹和執行信訪責任製、問責製、甚至責任終身追究製以及鬧事鬧訪責任追究製度已經變得極為迫切和關鍵。在社會生活中,雖然我們已經構建和實施了相應的製度和機製,但是存在落實到位不足、落實不良的現象。唯有徹底破解在信訪上的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功利主義等,在滿足民眾利益訴求的同時,極大地遏製借口信訪的肆意違法或犯罪,方能徹底實現政治場上的風清氣正、廉正為民,民情反映和訴求的暢達以及社會的長治久安。
[本文為貴州高校人文社科項目“貴州後發趕超風險防治的信訪前置介入研究”(14GH045)和遵師BS[2014135號“網上受理和接觸的信訪製度建構研究”的階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