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於微博平台UGC的魔彈效果分析(2 / 2)

在微博中被廣泛轉發的人際傳播信息會成為大眾傳播的傳播內容。如果有一條普通微博用戶的內容引起了粉絲們的廣泛好評和轉發,那麼粉絲們的二次傳播都是推動微博內容成為大眾傳播熱點的一個動力。新浪微博每天都會基於轉發量,集中展示一小時或者一天內的熱門微博,人們可以通過看受關注度最高的微博了解熱點事件,這些微博具備大眾傳播的巨大影響力。另外,部分微博用戶基於從眾心理或是對微博感興趣而繼續轉發,那麼這些微博將會呈不斷螺旋上升的趨勢。傳播學的諾依曼“沉默的螺旋”理論能解釋熱點形成的原因。微博的一鍵轉發評論和熱門微博的出現,使得微博中不斷上升的螺旋趨勢成為研究UGC形成魔彈效果的重點,微博中每個個體發布的內容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力,不自覺地改變著人們的輿論環境,微博中的二次轉發,逐漸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輿論環境。微博的這種傳播方式完全顛覆以往的傳播方式,是受眾自身通過微博渠道自我表達觀點和立場而不斷形成大眾傳播的形式。

由於“海底撈體”的重複出現,信息的重複度多,成為大眾傳播的重點,從而有更多的人關注“海底撈”事件,其中對受眾的海底撈人性化服務的傳播產生了魔彈效果。

四、“海底撈事件”的傳播對宣傳海底撈人性化服務的影響

“魔彈”既帶來了加快傳播速度和受眾麵的有利影響,也有過多的期待和現實產生的落差,導致負麵信息出現的不利影響。

有利影響主要有三個方麵。第一,形成受眾的第一印象;第二,受眾從眾心理的引導;第三,受眾習慣的改變。

信息的傳播並非一成不變的,而是具有一定主觀色彩的不同受眾自己內心對信息的感受和評價,並且在二次傳播過程中,容易根據自身感受對事實造成誇大或者歪曲。

首因效應是傳播學上的概念,其本質是一種優先效應,是指個體在社會認知過程中,通過“第一印象”感知的信息對主體以後的認知產生的影響和作用。。

“海底撈”微博傳播中對人性化服務的讚揚,成為人們對海底撈的主要印象。本文運用文本分析方法,對大眾點評網上25個北京家海底撈火鍋分店中的4個分店,從6月8日至6月16日的點評進行文本分析,得出結論,在所有點評中,第一因素是服務質量好,第二因素是口感好,第三因素是環境氛圍好。可見,海底撈的人性化服務業已深入人心。

微博的出現和發展,在拓展信息傳播的廣度和深度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不好的問題,比如微博帶來了數倍繁雜的信息,而麵對這些數以萬計的網絡信息垃圾時,大部分的個體受眾往往會無從選擇,意見領袖在這種情況下能夠發揮作用。

不過,在“海底撈”事件微博傳播過程中意見領袖並沒有發揮突出作用,主要是因為微博用戶原創內容產生了裂變傳播,由於微博傳播的粉絲效應,基於從眾心理對“海底撈”體以及海底撈人性化服務的傳播也產生了重大影響。

有線載體和無線終端的結合構成“殺傷力最強的輿論載體”。

通過對海底撈25歲至35歲的顧客的問卷調查發現,受眾信息的獲取並不僅限於電腦端的信息傳播,而且手機對信息的傳播也產生了巨大影響。在問卷反饋中,對海底撈信息的獲取除了常規的人際傳播和微博傳播,還有美食APP的傳播。美食APP的使用,不僅導致信息傳播產生不同受眾群,同時也會改變受眾信息獲取的習慣。

不利影響的研究重點是輿論節點的變化。過多的期待和現實產生的落差,導致負麵信息的出現,形成“捧殺”效果。

瘋狂傳播的“海底撈體”就如同變種病毒般,除了傳播範圍和傳播量特別巨大之外,在傳播過程中很難控製用戶的傳播信息,過多的惡搞和揶揄也會使微博用戶對海底撈本來的印象或者好感變成對其的負麵印象。隨後被網友爆料的“湯料門”信息更是加速了人們對海底撈的負麵印象和觀感。海底撈公司針對負麵信息發布了緊急聲明,坦誠部分原料作假,造成了很難彌補的品牌損失。

因此,微博“海底撈”UGC的傳播一方麵提高了海底撈的知名度,加深了受眾對其人性化服務的印象,另一方麵,由於UGC用戶創造內容的特點,導致負麵信息病毒式傳播的效果也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