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項規定出台後,幹部轉作風成為了政府部門的重要工作。2014年3月初,記者從好友的微信上看到了一組生動活潑的動漫圖,介紹了新田縣的政府工作。記者馬上感到這是一個轉作風的好舉措,立即前往新田縣采訪。通過對新田縣委書記、縣長、政府工作人員、老百姓的多方位的采訪,記者切實感受到了新田縣政府深入群眾、改進作風的工作力度。新田縣通過動漫的形式讓政府工作一目了然,接地氣,推動幹部切實改進作風,真抓實幹。記者為此寫出了《圖文並茂曬工作清單,讓百姓更好得監督政府——新田用動漫圖解政府工作》的消息。作品刊登後受到當地群眾的好評並獲得了2014年度湖南省新聞獎。
記得古人有句名言說:“古之成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唯有堅忍不拔、勇往直前的吃苦精神。”凡是成名的記者,似乎沒有一個不把樂於吃苦、勇往直前當做畢生的座右銘。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而實現中國夢”。做一名合格記者,實現有理想的“記者夢”,也是落實總書記“中國夢”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記者不僅要有吃苦精神、拚搏精神,還應該有自己的“記者夢”。什麼是“記者夢”?筆者理解,就是要有敢於寫名作名篇、敢於成名的遠大抱負。而要實現這個“抱負”,就必須要有吃苦精神。如果說,不畏懼環境艱險,深入采訪、探尋實情,是記者“勞力”的皮肉之苦,那麼寫名篇、求出名則是記者的“勞心”之苦,試想,如果沒有勤奮的寫作精神、沒有科學理智、精益求精的稿件質量,名篇名作怎麼會出現?沒有名篇名作,“名記者”也就成為一紙空談。隻有克服平庸無為的思想,付出“勞心”之苦,勇於探索追求新聞的真諦,才會超越他人,實現理想中的“記者夢”,彰顯“嘹望者”之魂。
三是要牢固樹立永恒學習、永遠進步的姿態
社會在發展、傳媒方法方式也在不斷更新和進步。特別是今天互聯網的發展,給了紙媒一個嚴峻的挑戰。媒體工具的多樣化,也帶來了傳媒方式的多元化,現在的寫稿人可以隨時發布自己熟悉的“新聞”,也可以選擇不同的媒體工具。這些新情況、新動態的出現,這就給我們記者提出了一個學習再學習,進步再進步的永恒運動問題。首先是要向有經驗的老新聞工作者學習。老新聞工作者,在長期的新聞工作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從作風到文章,給我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像新聞事業的老前輩範長江、鄒韜奮等,他們一輩子忠實地踐行著新聞工作者的誓言,客觀、公正地把新聞事件傳遞給人民,寫出了大量的優秀作品。這些佳作,今天仍然是我們學習的範文,要多找些來閱讀,在閱讀中加深理解。其次是要向其他媒體學習,特別是要向數字化媒體學習。數字化媒體的出現,帶來了傳媒方式的快捷、信息容量空間廣闊、以及閱讀方式便利連接等特點,我們要堅守紙媒這個陣地,就要注意學習其他媒體的長處,取他山之石,為自己所用。隻有這樣才能使報紙質量在競爭中不斷提高、發展。三是要向書本學習。書本中積累前人的經驗,讀書可以求得真知,可以解開心靈的迷惑。“讀萬卷詩書,解終身迷惑”,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
“瞭望者”的本領在於先知先覺。記者不僅僅是時代的記錄者,更是時代的建設者、先進文化的傳播者。縱觀曆來的成名的記者,在他們身上無一不烙下深深的學習求真的印跡。正是因為聚合了廣博的學識,才使他們擁有超出常人的理性和新聞敏銳,寫出震撼時代、打動人心的華章。“學習不一定讓我們得到富有,但學習一定會讓我們變得更加智慧”,筆者堅信這條定律。
(作者:永州日報社記者部副主任)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