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瞭望者”應有的職業之魂(1 / 2)

“瞭望者”應有的職業之魂

論壇

作者:饒愛玲

[摘要]新聞人是“時代船頭的嘹望者”,地市級黨報媒體記者,要樹立牢固的黨性原則,服從服務地方黨委和政府的統一領導,要有敢於吃苦、勇往直前的拚搏精神,牢固樹立永恒學習、永遠進步的姿態,做時代的記錄者、建設者、先進文化的傳播者。

[關鍵詞]新聞工作 瞭望者 記者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對新聞工作者給予了很高的厚望,認為新聞人是“時代船頭的嘹望者”,並強調要充分利用媒體宣傳,“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把踐行中國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與堅定共產主義理想統一起來,做到虔誠而執著、至信而深厚”。這一講話精神,是對新聞工作者最大的鼓舞和鞭策,也是新聞工作者必須遵循的職業從業之魂。

時代在進步,媒體在發展,作為地市級黨報媒體記者,筆者以為有以下幾個方麵必須注意:

一是要樹立牢固的黨性原則。服從服務地方黨委和政府的統一領導

地方黨委和政府是黨的基層組織,代表黨和國家實施政策法令,落實一係列決策部署。作為地方黨報媒體,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定不移地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以及地方政府的工作部署、改革思路,這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對上級黨委和地方黨委所實施一係列方針政策報道,要有使命感、緊迫感,而不是消極被動。比如,在落實中央開展反腐打擊犯罪活動中,永州日報就原原本本地按照中央和省市精神開展新聞報道,既不傳謠,也不掩蓋和回避新聞事件的真象。既保證了黨報的權威性,又完善了黨報的可讀性。

黨的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具體反映在基層群眾的生產生活。作為新聞記者,就必須站在黨的立場上關心百姓冷暖、反映人民群眾意願維護人民群眾利益。永州日報每日都以4版整版為“社會民生版”,刊登社情民意,收集群眾呼聲,一直受到讀者的關注和好評。不少讀者反映,這個版麵是一個“嘹望哨”,在這裏最能聽到“嘹望者”的聲音、見到“嘹望者的身影”。為什麼這個版麵頗受讀者歡迎,說到底就是這裏刊發的稿件大都來自基層,反映了社會的真實、通報了群眾的呼聲。而要寫好這些稿件,這裏則必須有一個記者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毋庸置疑,市場經濟的發展,也帶來了不少資本主義商品交換的“沉渣”,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等怪誕思想也侵襲到新聞隊伍裏來。有的采訪對象、特別是一些企業主,為達到自己某個方麵的宣傳目的,也曾希望通過某些手段收買和拉攏新聞記者。但永州日報的記者,通過學習新聞管理有關法則法規,特別又是經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持原則,頂住歪風,經受商品經濟的考驗和金錢的誘惑,始終保證新聞稿件的客觀性和真實性。信息量提升的同時,稿件質量也得到大大提高。

二是要有敢於吃苦、勇往直前的拚搏精神

一張黨報,在當地市委直接統領指揮下,應圍繞大局宣傳好黨的方針政策,既有生活工作動態,又不能同一件事、同一句話、同一篇文章重複刊登,有新意有重點,既循序漸進,又應不達目的絕不收兵。新聞記者唯有敢於吃苦、一往直前的精神,才能獲得好信息、寫出好文章,才能勝任“新聞記者”這一崇高職業。國際上曾經有人稱“記者工作是世界上最艱苦的職業之一”,這句話一點也沒有講錯,因為記者的目的是要最先獲得最好的信息。而要實現這一目標,有時就得冒酷暑高溫、有時就得跋山涉水,有時乃至深入危及生命的險境。一年四季來去匆匆、風雨兼程。事實也證明,隻有深入采訪,掌握第一手資料,才會寫出好的新聞作品。去年冬天,筆者根據報社的“走基層、轉作風”工作思路安排,深入到邊遠的江華瑤族自治縣采訪,親曆現場,采訪了改革開放後瑤民發生的生活變化,以及濃鬱的瑤家的風情,以通訊的形式,寫出了題為《木本水源不可忘》的報道,因為是第一手資料,文章又相對通俗、形象、求精求活,因而受到讀者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