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媒介融合對傳統媒體的重塑(2 / 2)

采訪環節隻有全能型記者(亦稱背包客記者)才能勝任大編輯部機製下靈活機動的采訪要求。全能型不意味著可以單打獨鬥,恰恰相反,全能型記者一專多能的性質決定了一名記者要身兼數職,他已經不是簡單意義上以單純采訪為目的的“記者”了。融合後的記者將與編輯部之間處於實時聯絡溝通狀態,在配合報道方麵會更加依賴於編輯部的統一調度,因此,新型全能型記者要不斷強化團隊合作意識。

四、對市場營銷的重塑

傳統媒體在媒介融合過程中,最大的短板就是沒有建立起與互聯網環境相匹配的市場營銷機製,難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新商業模式,這是目前眾多傳統媒體在融合過程中的最大困惑。互聯網消費模式的衝擊已經對原有媒介資源徹底洗牌,傳統的媒介功能發生了分化和裂變,按照不同的服務功能和市場類型重新定位媒介出現了:以內容為核心的媒介,APP,訂閱號就是此類;社交性質的媒介,微信/微博屬於此類;消費媒介,淘寶就是典型代表。“可以預見,未來的‘媒’將不再隻是信息媒,而且是商品媒和服務媒。在服務模式上,從信息服務向平台服務發展,信息內容和交互方式更加多樣化;在應用領域,從以信息傳播和娛樂消費為主向社會化領域延伸,是一個重大的轉變。”。

互聯網環境下,媒介的營銷理念要實現依賴廣告獲利到提供信息服務甚至向社會化服務型集團的轉變。廣告不再是主要創收形式,社會化服務以及信息谘詢服務甚至實體公司才是未來媒介的市場出路。媒介融合對於傳統媒體營銷的重塑就是要讓其實現從信息提供者到社會服務型集團的蛻變。

五、對媒體文化的重塑

“不同媒介平台之間的舊有產業流程和管理模式,也是造成不同媒介之間文化差異大的主要原因。”文化隔閡是媒介融合最大的挑戰,不同的媒體有各自的報道風格,久而久之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文化價值觀。媒體單獨發展的時候,這些獨具特色的不同媒體文化為媒體多樣性增添了很多色彩,也是同類型媒體之間加以區別的重要標誌。但是,媒介融合後,不同媒體之間固有的文化造成了文化隔閡,將是融合中最大的精神壁壘。

解決不同媒體間的文化差異性,要在繼承發揚優良特色的媒體文化時拋棄不適宜媒介融合的舊觀念、舊思想,破除精神壁壘,多學習其它媒體的優秀文化做到兼容並蓄,從思想上積極主動適應融合帶來的新的文化價值觀的重組。媒介文化的重塑是媒介融合高級階段的主要任務,對傳統媒體來講是一個去舊迎新的過程。文化隔閡的消除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媒體人主動適應新環境,調整心態,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適應性。

此外,學者們對融合後是否會帶來媒介壟斷導致新聞觀點單一的擔心不無道理,媒介融合確實存在這樣的風險。“加西環訊集團是加拿大最大的跨媒介集團之一,它在推行媒介融合的過程中就引發了此類問題。”。解決觀點單一與言論多樣性之間的矛盾的一個有效的途徑就是針對不同的新聞進行選擇性的融合報道。該如何選擇將是融合後編輯部的工作職責之一,也是大編輯部麵對新的新聞生產形勢下處理能力的一種考驗。“在媒介融合的新聞部門內,由於采編共用集團內的同一批新聞人員,媒介產品勢必有逐步單一化的風險。其實,媒介融合從整體上看是對內容生產鏈的整合,但從微觀而言也強調不同媒介之間的內容差異化。對媒介融合的理解應當看到合中有分,隻有有序的分,才能最終建立起穩固的合。”

結語

作為一個由淺入深的動態的發展過程,媒介融合自身也在不斷發展和演變。這場裏程碑式的變革已經給現有的傳媒業帶來了深刻影響。對傳統媒體而言,這是一個從技術到思維觀念到文化都要接受洗禮和改造的過程,既是一個脫胎換骨的重塑過程,也是一個伴隨著陣痛的煎熬過程。但唯有如此,傳統媒體才能拋棄過去陳舊的外衣,輕裝上陣,才能構建起適應互聯網模式的新一代媒介形態,而不至於被先進生產力所淘汰,這就是媒介融合對於傳統媒體而言最大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