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趨勢下新聞報道的變化
媒體融合發展
作者:賈雪純 畢瀟楠
[摘要]在新媒體的推動下,媒介融合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伴隨著媒介的融合發展,新聞生產的各個環節也發生了變化。本文探討在媒介融合趨勢下,新聞在生產、價值判斷、工作流程和傳播方式上的改變。
[關鍵詞]媒介融合 價值判斷 傳播權力 工作流程 傳播方式
“媒介融合”又稱“媒體融合”,美國學者多稱其為“多媒體融合”。它是指各種媒介呈現的相互交融和一體化的趨勢。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馬塞諸塞州理工大學教授浦爾所提出。隨後,美國新聞學會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將“融合媒介”定義為“印刷的、音頻的、視頻的、互動性數字媒體組織之間的戰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聯盟。”因此,媒介融合的不斷加強也標誌著各媒介間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結束,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隻有相互融合、依存,才能共生、繁榮。
“報紙因為電視、網絡媒介等競爭對手的不斷侵襲,導致發行萎縮和廣告銷量下降,所以現在產品單一、單獨運營的報社很難應付市場變化。”2014年10月1日,《紐約時報》就宣布裁員100名采編員工。不久,在2014年10月7日,特納廣播電視公司也宣布全球裁員,涉及1475人。可以看出傳統媒體在受到新媒體的衝擊下,很難再以孤立的形式存活下去。隻有適應趨勢,與新媒體進行合作,實現資源整合與共享,才能實現共同繁榮。而在媒介融合大趨勢的影響下,新聞生產的各個環節也發生了變化。本文探討在媒介融合趨勢下,新聞在價值判斷、傳播權力、工作流程和傳播方式上的改變。
一、新聞價值判斷變化:由專業標準轉向用戶需求
融合媒體時代,新聞價值的判斷標準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就新聞價值的重心轉移來說,逐漸由新聞價值的專業標準轉向用戶需求。以往新聞從業者在新聞價值方麵會以自身考慮來選擇和衡量一個事件能不能成為新聞,較少會考慮到受眾的需求。而在新媒體時代,新聞作為一種信息產品,更作為一項服務,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受眾更精要、更便利的掌握信息。
例如,雅虎推出了一款叫做Yahoo News Digest(雅虎新聞摘要)的新聞APP軟件。這款APP推出的當月,使用該APP的移動用戶就超過了4億。迄今為止,全球的用戶總數達到8億。這款APP最大的特點就是在新聞的選擇上體現了用戶優先的理念。在新聞的推送上,這款APP會根據你的閱讀情況,及時記錄你的閱讀文章的數量、種類以及所花費的時間。目的就是為了了解哪些新聞該用戶最為關注,從而充分了解該用戶的興趣、心理活動、閱讀習慣以及閱讀行為。然後在用戶再次閱讀的時候推薦該用戶可能會感興趣的文章。這種專業新聞內容加新型呈現方式使得公眾能夠更精要、更便利的掌握信息,在滿足了用戶的需求的同時也增強了與受眾新聞消費的互動性。
在國內,這樣的嚐試也已經開始,如國內的新聞APP軟件“今日頭條”等也開始根據用戶的喜好和興趣推送新聞。在“今日頭條”的使用過程中,每一個用戶都有專屬於自己的頭條新聞頁麵。而提供專屬新聞的背後,是一係列對於用戶需求的精準分析。“推薦引擎的背後其實是程序通過一係列複雜的類似數學模型的算法。通過基礎數據可為每個用戶建立‘興趣DNA’模型,根據這一模型為用戶推薦資訊。算法包含了上萬個維度,包括可視的、不可視的主題和標簽,類似於推薦模型中的X、Y坐標。常見的維度包括了熱度、內容、屬性、位置、使用時間和用戶以前看過的內容等。”
所以,在融合媒介的趨勢下,新聞的價值判斷轉向用戶需求,更加注重與受眾的相關性,有用性以及提取信息的便利性。
二、傳播權力的變化:由專業把關轉向公眾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