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傳播環境下我國傳媒業轉型升級之道
媒體融合發展
作者:張穎
[摘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市場經濟體製日益完善、政治環境日漸寬鬆、互聯網等數字技術飛速發展、傳媒業製度政策逐漸清晰,我國開始形成新傳播環境。麵對全新的傳播環境,我國傳媒業必須與時俱進,改變模式化、套路化的發展模式,突破創新,轉型升級,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關鍵詞]媒體環境 媒介融合 互聯網時代 媒介轉型
一、媒介化社會:我國新傳播環境形成
傳媒業的傳播環境是媒介環境與社會環境的結合,是媒介生存發展的棲息地。隨著改革開放步伐不斷加快,市場經濟體製改革持續深入,政治環境日漸寬鬆,我國的傳播環境也發生改變。
1、傳媒業社會環境
(1)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實行市場經濟體製改革以來,傳媒業也開始走向市場,實行“事業性質、企業管理”。傳媒業不再是單純的政府宣傳者角色,而是以市場經營者的姿態在社會環境中生存。我國傳媒業競爭日益激烈。在商業利益驅動下,如何能在扮演好輿論宣傳者的同時,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站穩腳跟值得傳媒業深思。傳媒業必須跳出原先的條條框框,改變模式化、套路化的發展方式,在不迷失自我的前提下不斷突破創新,與時俱進,沉著應對市場競爭。
(2)日益完善的政策環境。1978年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及20世紀90年代初實行的市場經濟體製改革,我國媒介處於發展轉型時期。我國媒介政策也在不斷演進,日益完善。傳媒業在采編、經營製度上向企業化邁進。。特別是我國傳媒業實行“事業單位,企業經營”的製度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媒介創新製度,我國傳媒業在政府日益完善的製度和政策保障下持續健康發展。
2014年8月,中央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議上強調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要優勢互補、一體發展,堅持以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經營、管理等方麵的深度融合。這充分表明新老媒體互動融合,共同發展已勢在必行。
一係列幫助媒體持續健康發展政策的陸續頒布,使得我國媒介政策環境日益完善,也為我國新老媒體融合發展進一步提供政策支持。
2、媒介內部環境
(1)媒介體製改革。隨著市場經濟體製改革不斷深入,我國媒介體製與時俱進,傳媒業開始產生分化,一部分是黨和政府宣傳者,繼續擔任“耳目喉舌”的政治宣傳角色,另一部分則融入市場,進行企業化和商業化改革,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盈利性組織,這些媒體作為獨立法人單位,實行企業化運作,製定獨具一格,靈活多樣的采編和經營製度,擁有特定受眾群體。媒體必須靠自身獨特優勢贏得受眾,謀求發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2)多媒體競合環境。伴隨數字技術、互聯網技術日益完善,手機、電腦、ipad等新媒體映入人們眼簾,web2.0和web3.0技術使得博客、微博、論壇、微信用戶數量大幅度飆升,3G高潮剛剛來臨,4G時代已經開啟。電子報刊、手機報、媒體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型傳播模式層出不窮。這些新興媒體與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形成相互競爭合作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