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數據時代媒介融合的創新研究(1 / 2)

大數據時代媒介融合的創新研究

媒體融合發展

作者:陳紅

[摘要]隨著通訊技術、雲計算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迎來了繼信息時代、數字時代之後的大數據時代。大數據時代在商界所帶來的變革已經有目共睹,它已成為企業決策、產品研發創意、產品營銷等的重要憑據和有效途徑。在媒體行業,大數據也掀起了新一輪的改革狂潮,紙質媒體、電視媒體、網絡媒體,都通過平台合作的方式擴大了對資源的利用和數據的分析、處理能力。從這個角度來看,大數據為媒介融合提供了新的契機和創新思路。本文旨在探究大數據背景下各媒介形態融合的創新模式,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大數據 媒介融合 創新

一、關於大數據

“大數據”(“Big Data”)一詞最早見於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書中他把大數據生動的描述為“第三次浪潮的樂章”。而“大數據時代”一詞的興起則得益於全球知名的谘詢公司麥肯錫的倡導。英國的著名教授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更是在《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和思維的改變》一文中斷言“一個史無前例的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如今,“大數據”開始成為流行詞彙,被廣泛運用於各行各業。

大數據,是指大量數據的集合,它一般要求單個的數據集在10TB左右。若多個數據集整合,又會形成PB、EB、zB等更高計量單位的數據量。相對傳統數據庫而言,大數據具有以下幾個鮮明的特征(我們又稱之為四個“v”特征)。即數據規模大(Volume)、種類繁多(Variety)、價值密度低(Value)、處理速度快(Velocity)。(1)數據規模大。即指大數據的體量大。大數據不再是傳統的小範圍的抽樣樣本統計,它會搜集一切盡可能全麵的完整數據。(2)種類繁多。大數據的數據類型包括了文本、圖片、音視頻等多種形式。(3)價值密度低。一般而言,價值密度的高低與數據總量成反比。比如,有時候一小時的網絡視頻其中有價值的片段可能就一分鍾甚至幾秒。(4)處理速度快。擁有超大樣本量的大數據,可以快速從各類型的數據中獲取高價值信息。這是大數據最顯著的特征。

正是因為大數據的四個“v”特征,使得它在商界等各個領域快速運用並推廣。各行各業運用大數據進行有的放矢的數據分析,進而進行精確的行業預測,最後達到製定新策略、成就新創意、開發新產品、推出新業務的目的。

二、大數據背景下媒介融合的創新模式

1、紙質媒體的融合求變

隨著國家三網融合的推進,紙質媒體逐步形成了以報網聯動為主的改革轉型。那麼,在以雲計算等大存儲量為基礎的大數據時代,紙質媒體能否迎來進一步的融合改進呢?

(1)報業整合,優化資源,發展雲報紙技術平台。眾所周知,2013年中國傳媒的標誌性事件,是上海報業集團的成立。依靠行政手段,上海市將原來的解放日報報業集團和文彙新民聯合報業集團整合重組為上海報業集團。此次上海報業集團的整合,既順應了同城報業資源優化配置的時代趨勢,又發揮了報業的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效應。試想,分散的報業所擁有的受眾市場跟集中、集聚的報業所擁有的受眾市場相比顯然要小很多;分散的報業所擁有的廣告資源跟集中的報業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語。從這個角度來看,同城大規模報業的整合也是一種順應大數據時代召喚的融合模式。這種模式雖然不新,卻行之有效。這種模式的優勢凸顯在報業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在大數據時代的今天,隻有實力雄厚的報業才有可能搶占資源和先機,著力進軍新時代的雲報紙平台。

(2)報網融合,共享數據,嚐試預測性報道。2013年1月29日,浙報傳媒收購了邊鋒和浩方網絡公司。這是傳統媒體收購新媒體的典型案例。又比如,2013年8月5日,亞馬遜用2.5億美元收購《華盛頓郵報》,這是新媒體反購傳統媒體的案例。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我們都可以看做是一種為了達到內容和平台的整合,實現用戶、渠道、技術等多方麵資源整合的報網融合模式。前例中的浙報傳媒,通過收購行為可以快速的進入新媒體領域,整合其在傳統媒體業務的內容優勢和網絡公司的新媒體平台優勢,共享新媒體的數據資源。借助新媒體,報紙可以解決轉型中的技術障礙,構建一個全媒體覆蓋的雲平台,憑借其龐大的數據庫資源,做一些較精準的預測性報道。這大大提高了報紙媒體的工作效率和核心競爭力。

2、電視媒體的融合創新

強烈的畫麵衝擊力和時效性一直是電視媒體的優勢,但隨著網絡視頻的發展,電視的收視率和廣告量也逐漸江河日下。據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網絡視頻用戶已經達到4.5億,占全國網民總數的70%;互聯網電視終端覆蓋率超過3000萬戶,在線視頻也已經超越搜索服務成為了用戶使用最多的互聯網應用服務。由此可見,網絡視頻的趨勢已經勢不可擋。這與視頻網站內容的豐富、網絡速度、畫麵質感等環境的提高不無關係。有學者認為,在大數據時代發展背景下,電視媒體受到的衝擊或許最大。因此,謀求與網絡媒體融合發展是電視媒體的迫切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