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軍
發展智力固然好
但為什麼要以損害其他潛能為代價呢
這個係列我專門寫給今天的孩子們
有這樣一幅漫畫:幾個科學家拿著數據報表抓耳撓腮。一隻大猩猩在旁邊竊笑。附文是:為什麼我能預言地震而科學家不能?
在本書出版前,尼泊爾再次發生大地震,動物也再一次顯示出它們比科學家“高明”的地方,許多動物提前一天就湧到空曠的地方避險。然而,人類畢竟也是一種動物,其他動物能做到的事情,我們真的不會了嗎?
其實,動物預感地震的機製並不複雜。大地深處發生劇烈變化時會發出次聲波,幹擾動物內髒的活動,讓它們產生警覺。同樣的機製肯定也會影響到人的內髒,但是,如果你某天突然心跳加速,惡心頭暈,煩躁不安,你是會推測自己得了病,還是估計將要發生地震?誰都會往前麵一種原因上想。在這裏,人的知識、經驗、邏輯思維,歪曲了人的先天感知帶來的結果。
《白狐》用一個驚險的故事來探討這個問題。小說中有位蘇聯的科學家,他主持了人體先天感知潛能的開發研究。這個科學家的姓名完全取自其原型,真實的斯皮爾金曾經主持蘇聯的特異功能研究。幾十年後,特異功能已經被證明並不存在,但人體潛能卻是另外一回事,它是指在今天被壓抑、淡化、遺忘的那些能力,它們仍然潛伏在我們身上,隻是沒有機會表現出來。
《白狐》裏麵不僅借用了真人做原型,還借用了不少真實案例。比如誌願軍觀察哨能夠預感尚被地平麵遮擋的敵機,染坊工人能夠辨認幾十種程度不同的黑色。隨著世界日益文明化、知識化,這些說不清道不明但卻真實存在的能力在一天天地消逝。某種程度上,如果一個人太專注於讀書和思考,腦中管理語言思維的區域膨脹,而控製感知和運動的區域就會被壓抑。小說裏麵那群代號“白狐”的特種兵,他們要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
不光是這一部,整個《人形武器》係列都包含著這個主題——發展智力固然好,但為什麼要以損害其他潛能為代價呢?這個係列我專門寫給今天的孩子們。記得小時候,我最羨慕的不是哪位同學的學習成績好,而是他們能爬樹。男孩也還罷了,一些好動的女同學都能爬樹。但今天,即使農村來的孩子,很多也已經沒有這種技能了。音樂、美術、體育這些發展感知運動能力的課程都被壓縮,現在的孩子甚至春遊的機會都不如我們當年多。
今天的孩子們被埋在書堆裏了。書是什麼?是離你眼睛一尺遠的一小塊平麵,上麵是抽象的文字符號。書當然要讀,但如果把全部時間都用在這上麵,你就沒時間感受現實,它們是形狀,是顏色,是聲音,是氣味。這些和科學定理是同等重要的知識,隻不過它們要靠你的身體去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