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中醫食療藥膳(41)(1 / 3)

骨碎補豬骨湯

【組成】骨碎補30克,丹參30克,鮮豬長幹骨1千克,黃豆150克,料酒、蔥花、薑末、精鹽、味精、五香粉、麻油各適量。

【製法】先將骨碎補、丹參分別去雜、洗淨後曬幹或烘幹,切碎或切成片,同放入紗布袋,紮緊袋口,備用。將黃豆去雜,淘洗幹淨,放入溫水中浸泡1小時。豬長幹骨洗淨,用刀背砸斷,放入砂鍋,加足量水,大火煮沸,撇去浮沫,烹入料酒,放入浸泡的黃豆及浸泡液(注意,須緩緩加入),再放進骨碎補、丹參藥袋,中火煮40分鍾,取出藥袋,加蔥花、薑末,繼續用小火煮至黃豆熟爛如酥,加精鹽、味精、五香粉,拌和均勻,淋入麻油即成。佐餐或當湯,隨意服食。

【功效】對中後期骨折尤為適宜。

鹿角膠粥

【組成】鹿角膠20克,生薑3克,粳米100克。

【製法】先將生薑洗淨,切成片,或切成碎小粒。將粳米淘洗幹淨,放入砂鍋,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煮30分鍾,加生薑片(或生薑碎小粒),並加完全樣化的鹿角膠(另鍋煨煮),拌和均勻,繼續用小火煮至粳米酥爛、粥黏稠即成。早晚2次分服。

【功效】對腎虛型退行性關節炎尤為適宜。

紅燜牛筋

【組成】熟牛筋500克,鮮筍片25克,植物油、醬油、黃酒、蔥花、薑末、精鹽、味精、紅糖各適量。

【製法】先將熟牛筋用冷開水衝洗一下,切成3厘米左右的段或條,放在砂鍋內,加醬油、精鹽、紅糖,並加清水適量,微火燉至牛筋熟爛(用筷子蘸其鹵汁時起絲),停火,待用。炒鍋置火上,加植物油燒至七成熱,放入鮮筍片餾炒片刻,起鍋,倒入盛牛筋的砂鍋內,加黃酒、味精,用小火燉片刻,即成。佐餐或當菜,隨意服食。

【功效】對風寒濕痹型退行性關節炎尤為適宜。

骨碎補狗骨湯

【組成】骨碎補20克,狗骨250克。

【製法】先將骨碎補揀去雜質,洗淨,曬幹或烘幹,切成片,備用。將經檢疫的狗骨洗淨,砸碎,與骨碎補片同入砂鍋,加水適量,煎煮1小時,用潔淨紗布過濾,取汁後回入鍋中,用小火濃縮至200毫升。早晚2次分服,每次100毫升,熱飲。

【功效】對風寒濕痹型退行性關節炎尤為適宜。

歸尾川芎酒

【組成】當歸尾200克,川芎200克,紅花100克,低度白酒1000毫升。

【製法】先將當歸尾、川芎分別揀去雜質,洗淨,曬幹或烘幹,切成片,同放入鍋中,加入少量白酒,用中火炒至微黃,與洗淨、曬幹的紅花同放入酒壇中,倒入白酒,密封壇口,每日振搖1次,浸泡7日後即可開始飲用。每日2次,每次1小盅(約15毫升)。

【功效】對老年人氣滯血淤型退行性關節炎尤為適宜。

紅花鹿血酒

【組成】鹿血100克,紅花20克,優質低度白酒500毫升。

【製法】先將鹿血置於磨口大容量瓶中,靜置片刻,加入洗淨、烘幹的紅花,緩緩加入白酒,加蓋,密封,靜置7日後即可開始飲用。取上清液,每日1次,每次1小盅(約15毫升),臨睡前服用。

【功效】對氣滯血淤型退行性關節炎尤為適宜。

蝦皮拌豆腐

【組成】嫩豆腐750克,蝦皮50克,蔥花25克,薑末25克,麻油10克。

【製法】先將蝦皮洗淨,放入碗中,用剛煮沸的開水燜泡10分鍾,涼涼後,瀝幹水。將嫩豆腐入沸水鍋煮一下,撈出,剖條後切成小方丁,放入盤碗內,蓋上蝦皮,加蔥花、薑末、精鹽、味精、麻油,拌和均勻即成。佐餐或當菜,隨早、中、晚餐食用。

【功效】通治各類骨質疏鬆症。

複方海螵蛸粉

【組成】海螵蛸300克,胎盤(紫河車)1個,鱉魚肝200克。

【製法】將海螵蛸(從烏賊魚中取出洗淨,日曬夜露至無腥味)研成細粉。將胎盤去除羊膜及臍帶,用清水反複漂洗後,放入沸水鍋中略煮片刻,撈出,撐開烘幹,研成細末。鱉魚肝洗淨,切片,曬幹或烘幹,研成細粉,與海螵蛸粉、胎盤粉混合在一起,充分拌勻,瓶裝,防潮,放入冰箱冷藏保存。每日2次,每次10克,溫開水送服。

【功效】通治各類骨質疏鬆症。

核桃粉牛奶

【組成】核桃仁20克,牛奶250毫升,蜂蜜20克。

【製法】先將核桃仁洗淨,曬幹或烘幹,研成粗末,備用。牛奶放入砂鍋,用小火煮沸,即調入核桃粉,拌勻,再煮至沸,停火,加入蜂蜜,攪拌均勻即成。每日清晨與早點或隨早餐同時服食。

【功效】對腎陽虛型骨質疏鬆症尤為適宜。

芝麻核桃粉

【組成】黑芝麻250克,核桃仁250克,紅糖50克。

【製法】先將黑芝麻、核桃仁分別揀雜,曬幹。黑芝麻入鍋,微火炒熟出香,趁熱與核桃仁共研為細末,加入紅糖,充分拌和均勻,瓶裝備用。每日2次,每次25克,溫開水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