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創造師生情感交融的教學環境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不僅會引起學生對教師的尊重和信任,而且會把學生對教師的愛遷移到教師所講授的學科上。心理學的實驗證明,學生對某門學科的好惡往往取決於這門課的任課教師與其關係的好壞。正如古人所雲:“親其師,信其道。”因此,教師要徹底改變舊的師生關係的觀念,放下架子,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對學生的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相統一,與學生坦誠相處,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營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敢於在課堂上自如地表現自己,從而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五、善於運用鼓勵機製,激發學生主體意識
古人說:“良言一句三冬暖。”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產生很大地影響。要做到多表揚少批評,善於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無論是在學習中還是在生活中,要經常鼓勵他們,以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哲學家詹姆士指出:“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教師一句讚揚的話語,一個讚許的微笑,哪怕是一個肯定的目光,都有可能給學生極大的動力。實踐證明,得到教師的讚揚越多的學生,學習的信心就越高。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多鼓勵,學生有一點成績,有一點進步,就要給予鼓勵,以此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
綜上所述,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體意識,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營造良好的探究教學氛圍,讓學生主動學、樂意學,從而提高他們運用英語的綜合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吳柳.素質教育理論與基礎教育改革[M].桂林:廣西教育科研,2006(1).
[2]王鬆美,林繼玲.英語教育與素質教育[M].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
[3]袁振國.當代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