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文2

雙廊:洱海邊的一顆藍色明珠

樊 暢

2012年3月,正是我為期一年的長途旅行之初,三月的雲南陽光明媚,風中彌漫著青草和繁花的馨香,仰起臉是一抹蔚藍無際的清湛天空,蜂飛蝶舞,暖風拂麵,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都有一顆毛茸茸的心。第一次去雙廊,正是這樣的好季節、好天氣。

那日住在洱海西岸的蝴蝶泉小鎮一個白族沙發客阿治家裏,閑來無事,詢問附近好玩的去處,得到的第一個推薦就是去30公裏外的雙廊。站在阿治家的四樓陽台,即可隱約看見洱海對岸小鎮的輪廓。

穿過熙熙攘攘的集市,走到小鎮盡頭,經過一座小木橋就是玉幾島。那時的雙廊還沒什麼名氣,旅遊業也才剛剛開發,很少有人知道這個世外桃源般的洱海小鎮,所以那時候的玉幾島是不收門票的。玉幾島是洱海三島之一,位於洱海西麵,古時候也叫工幾島、天生營,有“蒼洱第一村”的美譽,因島上有玉幾庵而得名。島上保留著很多完好的白族傳統民居,也有新興的現代建築,以伸入洱海的著名建築“青廬”和楊麗萍的“太陽宮、月亮宮”而出名。

隨意漫步在這些白族民居的小巷中,沒有人頭攢動的遊客。老爺爺坐在板凳上曬太陽,手裏拿著長長的煙鬥,也有一群白族村民圍坐在樹下打牌。路過一個巷口,看見巷子裏支起大鍋,柴火正旺,鍋裏熱氣騰騰,隔很遠也能聞見農家菜的香味。偶爾有白族婦女提著竹籃去洱海邊洗衣服,窄窄巷道裏擦肩而過,也都是互相致以淡然的微笑。來自洱海的清涼微風在巷子裏肆意奔跑,帶來沁人心脾的舒適感。幾簇三角梅從高高院牆裏伸出嬌豔欲滴的紅色花瓣,陽光傾斜,微風徐徐,花枝倒映在潔白牆壁上的光斑亂竄,像極了紅著臉的淘氣孩童。站在玉幾島盡頭,視野開闊,縱橫南北的洱海完整地撲入眼簾,莽莽蒼山就在對岸,連綿起伏,氣勢恢弘,山頂雲霧繚繞。天上雲彩變幻,有時雲兒遮住太陽,隻剩一點縫隙,陽光從雲層罅隙中灑下來,清晰的光束照耀著微波粼粼的洱海。這場景讓人心曠神怡。

剛好以前在路上認識的一個朋友也在雙廊,我們都叫他“野人”,因為他從不去旅遊景點,總是走一些很偏僻的地方,常常是一個人,背著簡單的裝備就進入闃無人跡的山區,一待就是十幾天才出來,他的偶像是英國探險家貝爾·格裏爾斯。

“野人”已經在雙廊待了三天,晚上在玉幾島搭帳篷,看盡洱海的日出與日落,白日閑來無事就跑去樹下的陰涼地兒蹲著,和織毛衣、打麻將或者擺小攤的白族大媽們瞎嘮嗑,再加上他麵相看起來就老實,偏偏又喜歡笑,笑起來眼睛就眯成一條縫,更顯得憨厚了。就這樣,“野人”深得當地白族大媽的厚愛,每到吃飯時間,“野人”都被幾個大媽爭著拉過去家裏吃飯。

我們與“野人”會麵的時候,他正坐在一棵大樹下吆喝著賣東西,跑過去一看,都是一些白族手工藝品。我們問他緣由,他指了指不遠處樹蔭下躺椅上酣睡的一個白族大媽說,這是我幹媽親自手工製作的,她在午睡,就把攤位交給我看管啦。看他那得意揚揚的樣子,還一個勁兒向我們推銷商品,我們拍拍他的腦袋,叫他收拾好東西跟我們一起走,下一站我們要去麗江和瀘沽湖。結果出人意料的是,“野人”最終沒有跟我們一起走,他留在了雙廊。

我們離開雙廊的時候,漫天紅霞掛在洱海上空,傍晚的涼風中,我收到“野人”的短信,他說:我走累了,有好幾次差點死在不知道名字的山裏,我就是想找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停下來,靜看這人間潮漲潮落花開花謝。世界太大,就算窮盡一生也走不完,弱水三千,隻取一瓢飲。

這是我想要的雙廊,每每午夜夢回,夢中縈繞的靜謐小鎮,總是停留在最初的這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