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遵義會議的第一項議程長期以來被忽視了?
知識窗
遵義會議的主要議題即批判軍事戰略方針方麵的錯誤和調整中央核心領導成員,一直是學者們敘述遵義會議內容的主要方麵,而事實上遵義會議的第一項議程在整個會議中也占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卻長期被忽視了,鮮為人知。這是因為這項議程的決定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遇到了挫折,後來改變了原來做出的決定,因此許多中共黨史論著都對它略而不提。但這樣就不能原本地反映史實,不能正確敘述遵義會議的議程和決議。
早在黎平會議上就確定了戰略前進的方向,決定以黔北為中心建立新的根據地。1935年1月15日遵義會議召開,會議的第一個議題,就是研究戰略轉移的目的地問題,與會同誌對此進行了充分的考慮,在權衡利弊的情況下,做出“改變黎平會議以黔北為中心來創造蘇區根據地的決議,一致決定紅軍渡過長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建立蘇區根據地”,並在會議的第二天就向全軍發出軍事部署的命令。但正當紅軍實施渡江作戰計劃、向川南轉移的途中,遭到了國民黨軍隊的嚴密布防,封鎖了長江渡口,因此紅軍被迫暫時放棄原定的渡江計劃,在川滇黔邊機動作戰。遵義會議的決議是由張聞天同誌受遵義政治局擴大會議的委托,在會後起草的。這個決議稿正是在紅軍暫時放棄執行渡江作戰計劃後完成的,因此,決議的內容已經不是遵義會議第一項議程所做出的決定,而是寫有“新的革命戰爭的勝利,將使我們中央紅軍在雲貴川三省廣大地區中創造出新的蘇區根據地”這樣的內容。這就使得以後的許多中共黨史著作都以決議稿為基準來敘述遵義會議的決議,不再提及在召開遵義會議時對第一項議程做出的決定。
雖然也有極少著作提到了遵義會議關於渡江入川的決定,但在敘述的過程中又出現了時間段上的混亂,把這一決策與後來紅軍在雲貴川地區的作戰任務攪纏在一起,也不能很好地說明遵義會議的第一項議程。
總之,必須弄清遵義會議的第一項議程及後來因作戰受挫而改變的情況,才能正確敘述遵義會議的議程和正確理解遵義會議的決議。○
(本刊編輯部據《中國共產黨曆史上的1000個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