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周恩來為皖南事變寫的題詞和挽詩為什麼能夠通過敵人的檢查而刊登出來?(1 / 1)

周恩來為皖南事變寫的題詞和挽詩為什麼能夠通過敵人的檢查而刊登出來?

知識窗

1940年,蔣介石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限令新四軍在一個月之內,全部開赴到黃河以北。1941年1月,皖南新四軍9000餘人在北移的過程中,在安徽涇縣茂林地區遭到國民黨軍隊的伏擊,除2000餘人突圍外,一部被打散,大部壯烈犧牲和被俘,軍長葉挺被扣,副軍長項英遭叛徒殺害,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

事變發生後,中國共產黨采取了堅決回擊的方針。1月18日,中共中央向全黨發布了關於皖南事變的指示,說明事變的真相和反對國民黨進攻的方針。20日,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了重整新四軍軍部的命令,任命陳毅為代理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張雲逸為副軍長、鄧子恢為政治部主任,堅決地抗擊了國民黨取消新四軍的反革命命令。而在國民黨統治區,中共南方局書記周恩來獲悉皖南事變後,立即向國民黨提出嚴重抗議,並領導《新華日報》的同誌們向國民黨進行尖銳的鬥爭。

周恩來得到國民黨的反革命命令消息後,立即給何應欽打電話提出嚴重抗議,並驅車到國民黨談判代表張衝那裏當麵提出質問和抗議。同葉劍英在紅岩村召集南方局、八路軍辦事處和《新華日報》工作人員開會,分析當時形勢,研究了《新華日報》如何進行鬥爭,派潘梓年、石西民到重慶幾家與《新華日報》關係較好的報館說明皖南事變真相,爭取他們的支持。但是《新華日報》寫的揭露皖南事變真相的消息和駁斥國民黨反動軍令的社論,全都被國民黨新聞檢查所扣押。於是1月17日夜晚,周恩來親筆寫了“為江南死難者誌哀”的題詞和“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四言挽詩,準備刊登在次日的《新華日報》上。午夜過後編輯部才拿到周恩來寫的手稿,而國民黨的新聞檢察官此時還賴在報館坐等檢查第二天出版的報紙。

周恩來的題詞和挽詩,在當時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新聞報道,報館決定拒檢直接見報,以強硬態度,給反動派一點顏色看看。為此,報館由章漢夫、石西民與國民黨檢察官周旋。為了刊登周恩來的題詞和挽詩。版麵先發兩篇同木刻題詞挽詩一樣大小的稿子,待檢察官以為“平安無事”離開後,就換上內容大量印刷。印刷完畢後,趁著天剛蒙蒙亮,大家便分頭把大量的報紙送了出去。清晨6點多鍾,《新華日報》便已貼在大街小巷的閱報欄裏,送到訂戶家中。等到反動派想阻止時,人們早已讀過周恩來的題詞和挽詩了。○

本刊編輯部選自《中國共產黨曆史上的1000個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