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白虎通義(1 / 2)

巧娘正和崔玲在一起,於是把崔玲也一並叫上。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養,崔玲的麵色紅潤了許多,原本那瘦骨嶙峋的身板也稍稍豐腴了些,側臉的疤痕用頭發遮住了,看上去順眼多了,倒是個嬌俏可人的小娘子。

隻是崔玲反多了些拘謹,隻與蕭巧娘墜在後麵竊竊私語,荀華跟著楊彥,保持一個身位的距離,四人漸漸地走近了教室。

“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陽唱陰和,男行女隨也......”

教室中,傳來了小孩子的朗朗讀書聲,蕭巧娘不由讚道:“阿玲,清河崔氏以經學傳家學果不其然,崔公也不愧是學問深厚呢,你聽聽這讀書聲,明顯是有所感悟才會如此齊整。”

崔玲的俏麵現出了一抹自豪之色,偷偷望了眼楊彥,卻見楊彥眉頭微皺,不禁問道:“將軍為何皺眉?是對大父教學有所不滿,又或是不明其義?“

”嗬!“

楊彥曬笑道:”崔公所授乃《白虎通義》,我怎麼會聽不出?“

《白虎通義》又名白虎通,共四卷,班固撰,記述漢章帝建初四年,白虎觀會議有關經學內容之探討,通篇繼承了董仲舒今文經學的思想,以神秘化的陰陽五行為基礎,為解釋自然社會、倫理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種種現象編造出了一套神學世界起源說,並神學化陰陽五行理論,也是宋明理學人性論的始祖。

崔玲又問道:“《白虎通義》集今文經學之大成,將軍既然讀過,那為何皺眉?莫非另有見解?”

楊彥突然發現,這小姑娘戰鬥力挺強的啊,但他要找的是崔訪,不會和個小娘子為經學爭論,於是搖了搖頭:“待崔公出來再說。”

蕭巧娘撇了撇嘴,向崔玲嘀咕道:“郎君見你是女流,不屑與你辯呢。“

崔玲翻了翻眼睛。

荀華也無奈的搖了搖頭。

楊彥雖說不打擾崔訪,但教室那麼近,崔訪不可能聽不到外間說話,在向學生吩咐了自己背書之後,就走出來,拱了拱手:“原來是將軍親至,不知將軍可有指點老夫之處?“

這話頗為傲氣,也確實,南逃士人尚玄,但留於北地的士人仍以經學傳家,尤其如清河崔氏,河東裴氏這樣的大族,在經學上的造詣,無不堪稱一時宗師,也將經學發揮到了極致,因此對楊彥有可能的見解,頗為不屑。

這與受了楊彥的恩德無關,完全是對自己學問的一種自豪。

楊彥也拱了拱手:“自《白虎通義》麵世至今,已有兩百餘年,時易事移,今日之人事,未必是後漢初年之人事,以百年前不合時誼之學問教授於今,似有不妥!“

荀華頓時暗道一聲不好,給楊彥連打眼色。

果然,崔訪刹那間老臉沉了下來,不屑的笑道:”老夫倒是眼拙了,竟不識將軍原來也是儒學大家,嗬嗬,那老夫倒要請教,如何不合時誼!“

喧鬧聲驚動了別的教室,士人們紛紛出來,有一些直歎氣:”將軍啊,崔老治學嚴謹,名揚北地,雖將軍於我等有收容之恩,但某仍要問一句,將軍為何發此狂悖之言!“

也有些勸道:”將軍,或是你對經學的理解流於膚淺,其實經學博大精深,宇宙萬物,人生至理,無所不包,無所不容,若是多讀讀聖賢書斷不至於此,某勸將軍還是向崔老陪個不是吧,他日有暇,請崔老為將軍專門講解,或能對經學有所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