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大概有些明白蕭鎋的想法了,拱手道:“葛某這世侄,素有奇才,亦非福薄之人,往郯城可不是去送死,葛某已與拙荊商定,贈兩百戶部曲隨之北上。“
荀灌也道:”楊彥之與我荀氏有舊,家君不會任他空手赴任,已為其籌備兵馬糧草。“
楊彥渾身微震,荀家軍堪稱精兵,他實在說不出推拒的話,而且就算推辭,也會被荀灌恥笑,於是略微拱了拱手,並不多說。
”嗯~~“
蕭鎋也是現出了斟酌之色,在回首看了眼蕭整之後,便捋須道:“巧娘究竟是否我蕭某女兒,已不用多說,無非是被你巧取罷了,既然巧娘願與你往郯城,我蕭氏自不能任她無人照料,這樣,我也湊上兩百戶部曲隨巧娘北上,我大兒蕭溫與大侄蕭仁於你帳前聽用。“
”什麼?“
蕭溫色變道:”阿翁,我們蕭家才從蘭陵出來,哪能再回去送死啊,楊彥之索要賠償,他勢大,我們惹不起,咬牙給些錢糧便是,何必給人?“
蕭仁更是大叫道:”大伯,我不想去送死啊,阿翁,大父,趕緊勸勸大伯啊!“
蕭整問道:”書文,何出此策?“
在當時,南遷各家因貧困,人力成了最重要的資源,手裏有足夠的人力,才好開荒,漸漸積累家業,蕭氏幾百戶部曲佃戶,差遣兩百戶跟隨楊彥渡江北上,等於一次性失去了三分之一的人力,對蕭家影響不可謂不大。
其中部曲和佃戶還有些區別,佃戶大多是依附蕭氏的蘭陵鄉民,一路裹挾而來,由蕭氏組織開荒,依據蕭氏而活,但是談不上忠心與否,當蕭氏不足以養活佃戶的時候,佃戶往往會逃竄別家,而佃戶以隱匿人口居多,無籍可察,除非撕破麵皮強索,否則蕭氏也無法可想。
部曲則等同於家奴,具有強烈的人身依附關係與軍事化組織形態,對主家也比佃戶更加忠心,如果蕭氏遣兩百戶跟隨楊彥,顯然不可能是佃戶,必須是部曲,畢竟傻了才會跟楊彥回郯城受死,兩百佃戶一有機會就會逃散,到郯城能剩下三五十戶算不錯了。
正如鮑姑,撥給楊彥是部曲,形同於一支拖家帶口的軍隊,而不是依附她家的佃戶,鮑氏在丹陽紮根多年,送出兩百戶部曲雖然元氣大傷,但還不傷筋動骨,而蕭氏拿出兩百戶部曲,幾乎等於掏空了大半,這份賠償不可謂不心誠。
蕭鎋顯然有自己的打算,這時歎道:”若有可能,誰願背井離鄉,江東於我蘭陵蕭氏,隻是客居啊,兒時常於午夜夢回之時,都會夢見蘭陵的山水田園。
你們莫要輕視於他,公卿之後,平流進取,仕途無憂,但寒門出身,卻以幸進,世上能有幾人做到?我蕭氏雖想幸進亦是求告無門,況乎楊彥之或連寒門都算不上,故不如隨他闖一闖,若能死裏求活,闖出一番名堂,將來亦可把家業遷回蘭陵,免得留在異鄉遭人白眼。“
說完,又伸手指著蕭溫和蕭仁道:“為父絕不是拿你二人往北地赴死,早前我便看出此子絕非尋常,今日一見,更是頗覺荒誕,試問月前,誰能誰到楊彥之竟能擠身於方伯之列?
且為父觀他,絕非輕賤己身之輩,反倒有膽有謀,敢於決斷,可稱一時翹楚,比之王葛之後亦不呈讓,況又有葛氏與荀氏相助,未必不能於郯城開創一番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