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心理健康習慣(3 / 3)

抑鬱情緒對我們的身體和生活有百害而無一利,為了我們的健康著想,必須消除這一隱形殺手,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1)培養豁達的人生觀。培養豁達的人生觀是克服抑鬱最有效的辦法。例如,人不能總是糾纏於過去的事情,要盡量把過去不愉快的事情忘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考慮以後的事情上。盡量做到知足常樂,這是釋放、治愈抑鬱的一劑良藥。

(2)廣交朋友。生活的最佳境界之一,就是要積極參加集體活動,以貢獻一己之力廣交朋友、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對消除抑鬱情緒大有益處。

(3)加強體育鍛煉。體育鍛煉可以給人一種輕鬆的感覺,有益於克服精神上的抑鬱症狀。但鍛煉必須有一定的強度、持續時間和頻率,才能達到預期效果。專家們建議,經常抑鬱的人每天步行1500米,並力爭在15分鍾內走完;以後逐漸加大距離,直到45分鍾走完4500米。

(4)吃一些有益於愉悅的食品。消除抑鬱有很多方法,其中吃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適當吃些甜品與果汁,可以快速提升腦中的血清張力,使神經係統暫時得到舒緩,讓你的心情暫時放鬆。不過,采用這種辦法可能會導致之後的抑鬱狀況更加嚴重。

研究發現,多糖食品能夠比較好地改善抑鬱狀況,此類食品主要有全穀米、大麥、小麥、燕麥、瓜類和含高纖維多糖蔬菜與水果等。許多與情緒安定有直接關係的食品是製造情緒荷爾蒙的原料,如香蕉、奶製品、火雞肉等,你可以充分攝取。

小貼士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有3%的人患有抑鬱症。抑鬱是一種無法抗拒或自己並不知道的感覺,它是一種最普遍的精神疾病。如果你持續兩個星期以上表現出以下5個或以上的症狀,你就需要就醫或拜訪其他心理健康專家。

(1)持續的悲傷、焦慮或頭腦空白;

(2)睡眠過多或過少;

(3)體重減輕,食欲減退;

(4)失去活動的快樂和興趣;

(5)胸口悶悶的,心神不寧或急躁不安,做事無法專心;

(6)軀體症狀持續對治療沒有反應;

(7)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憶力下降,決策困難;

(8)疲勞或精神不振;

(9)感到內疚、無望沒有信心,甚至覺得自身毫無價值;

(10)出現自殺或死亡的想法。

■非健康心理—過於敏感

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敏感多疑的人常常使自己處於憂心忡忡的心理狀態之中,總擔心自己會遭到別人的傷害,並不斷地給自己的心理加壓,以至於終日處於緊張、焦慮的競爭狀態之中,最終導致心理崩潰,自信心消失殆盡。

養成敏感多疑的性格常常是因為個性好強,固執刻板,心胸不夠寬廣,看問題缺乏靈活、變通的思路和方法,而且總是以想當然的態度去觀察周圍的人和事。

過於敏感的人總是在不良的心理暗示作用下,處於驚恐不安和消極狀態中。因此,過於敏感是一種非常不好的心理習慣,如果不能改掉這種習慣,不僅會影響工作和學習,造成人際關係緊張,還會對身心健康產生危害。

那麼,怎樣來克服這種心理上的不良習慣呢?

(1)不要妄加推測別人對你的評價。在日常生活中,要用平常的心態和信任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人和事,不要總覺得時時處處都有人在注意你,認為別人和你作對。

(2)盡量多與人溝通。當自己感到壓抑或痛苦時盡量通過某種溝通的途徑說出來,那樣會消除緊張,避免引發身心疾病。通過交流不但能減輕或釋放壓力,還能得到適當的撫慰。

(3)期望值要適度。一些人之所以過於敏感,往往是由於心理壓力太大,急於求成,但結果又遭受磨難和挫折。因此,敏感的人在做每一件事時,不要把期望值定得過高,思考時,要把各種不利的因素充分考慮進去。

(4)適當參加體育鍛煉。適當的體育鍛煉不僅可以讓自己轉移視線,而且有利於開闊心胸,從而以更加積極的態度看待問題。

小貼士

集體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矛盾。如果太過於敏感,常因為一點小事不如意,甚至一句話不順耳,就動怒、發火,那麼就會影響工作和學習,造成人際關係緊張。要改變,必須寬容別人的缺點,學會揚長避短,吸取別人的長處,並切記你想得到別人的尊重和關心,就不要對別人過於挑別。這樣,你就會漸漸地把自己融入集體中,別人接納了你,你就會看到自己的價值,擁有以前沒有的喜悅。心胸要寬廣些,遇事應樂觀一些,大度一些。一個人要想成就事業,必須具備寬宏大量的風度和修養,不能老是小肚雞腸,對任何事都過於敏感,過分計較。那樣的話,每天將自己陷在煩惱的瑣事之中,又怎麼能有精力去幹一番事業呢?

■笑是良好的健身運動

有人說,笑是世界上服用最方便、營養最豐富、功效最神奇的綠色環保型保健品。確實,笑是人歡樂情緒的表現,笑是最優美、最自然、最良好的全身運動,笑能減輕痛苦,醫治疾病。

據報道,一位美國記者突然患了一種結締組織嚴重損傷的疾病,舉步維艱,痛苦萬分。醫生告訴他,這是不治之症,他將不久於人世。然而,這位記者沒有被嚇倒,他想起一句名言:“悲傷引來病魔,快樂走向健康。”於是,他采用了一個奇特的自我治療方法,尋找一批喜劇影片,讓護士每天給他放映。他發現,10分鍾的大笑,有明顯的鎮痛效果。於是他給自己安排了生活三部曲—吃飯、大笑、睡覺。10年過去了,他仍奇跡般地活著,而且身體越來越好。醫生們認為,笑的確是一種精神保健操,是醫治疾病的神奇良藥。

笑是一種良好的健身運動,笑是一種最有效的消化劑,笑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愛笑,是長壽者的共同特點。保健專家認為,笑是一種類似於在原地跑步的良好鍛煉方法。

偉大的作家高爾基說:“隻有愛笑的人,生活才能過得更美好。”笑的好處和對健康的作用已為越來越多的人們所認識。現在,笑的療法風靡世界,笑的行業應運而生—印度有笑診療所、法國有笑俱樂部、瑞士有笑麵館、日本有笑學校、德國有笑比賽、美國有笑醫院。

有位對笑進行專門研究的專家列舉了笑的10大好處。

(1)使肌肉強壯,加強心髒的律動,脈搏加快;

(2)增強呼吸功能,使肺部換氣增加,由於吸收了更多的氧氣,因而也可以淨化血液;

(3)笑等於給內髒按摩,增強了腸胃的消化功能;

(4)笑有助於抒發健康的感情;

(5)笑能提高人們的工作效率,驅除緊張和疲勞;

(6)笑能增強肝和大腸的功能;

(7)笑有助於散發多餘的精力;

(8)笑能驅散愁悶,減輕“社會束縛感”;

(9)笑有助於克服羞怯的情緒、困窘的感覺以及各種各樣的煩惱,也有助於人們之間的交際和友誼;

(10)猶如時間能使人對往日的不幸變得淡漠,希望能美化未來一樣,笑能幫助人們適應環境,樂觀地對待現實。

小貼士

笑有益於身心健康。但笑也應有個限度,要適可而止,否則會“樂極生悲”而引發疾病,而且,有些人是不適宜大笑的。

(1)高血壓、心髒病的患者大笑會導致血壓驟然升高,有引起腦溢血和心肌梗死的危險;

(2)腦血栓、心肌梗死、腦溢血恢複期的病人大笑可加重心肌和大腦缺氧,以致病情惡化甚而發生意外;

(3)開刀不久的病人大笑會影響刀口愈合,甚至使刀口開裂,造成嚴重後果;

(4)肋骨骨折複位不久不宜大笑,以防重新錯位;

(5)有下頜脫位史的人大笑時張嘴過度,容易使下頜關節脫位;

(6)懷胎7個月以上的孕婦大笑由於腹腔內壓增加,可造成早產或流產;

(7)病氣(小腸氣)患者大笑會使陰囊越禾越大;

(8)尿道或肛門括約肌鬆弛的人大笑時,由於腹內壓驟然增加,會把小便或大便笑出來;

(9)肛漏、痔漏、子宮脫垂患者大笑會加重病情;

(10)正在進食時大笑容易使食物誤入氣管,引起劇咳,甚至窒息,發生嚴重後果。

■生氣是百病之源

經常生氣是百病之源。從中醫角度來看,生氣至少有以下九大害處。

(1)傷腦。氣憤之極,可使大腦思維突破常規活動,往往做出魯莽或過激舉動,反常行為又形成對大腦中樞的惡劣刺激,氣血上衝,還會導致腦溢血。

(2)傷神。生氣時由於心情不能平靜,難以入睡,致使神誌恍惚,無精打采。

(3)傷膚。經常生悶氣會讓你顏麵憔悴,雙眼浮腫,皺紋多生。

(4)傷內分泌。生悶氣可致甲狀腺功能亢進。

(5)傷心。氣憤時心跳加快,出現心慌、胸悶的異常表現,甚至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

(6)傷肺。生氣時的人呼吸急促,可致氣逆、肺脹、氣喘咳嗽,危害肺的健康。

(7)傷肝。人處於氣憤愁悶狀態時,可致肝氣不暢、肝膽不和、肝部疼痛。

(8)傷腎。經常生氣的人,可使腎氣不暢,易致閉尿或尿失禁。

(9)傷胃。氣慈之時,不思飲食,久之必導致胃腸消化功能紊亂。

研究表明,一個人如果在精神上遭受重大的創傷或打擊,即使心理平衡調整得好,平均也要折壽一年。如果惱怒超過半年不解,大約要縮短壽命兩三年。因此,為了身體健康,有關專家提出這樣一個口號:生氣不該超過3分鍾。

那麼,為什麼生氣時間一長就容易致病甚至縮短壽命呢?從我國中醫學的角度來講,人的精神心理活動與肝髒的功能有關。當人受到精神刺激造成心情不暢、精神抑鬱時,會影響肝髒功能的正常發揮。肝髒還能通過調節氣息輔助脾胃消化,肝氣鬱結則氣息不利,不思飲食。當人遇到令人非常生氣的事情時,往往就會沒有食欲,不想吃飯。肝髒還與精神活動有關,肝氣不舒則急躁易怒,情緒激動有時就會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

美國生理學家愛爾馬曾做過一個實驗,即把一支玻璃管插在正好是0℃的冰水混合容器裏,然後收集人們在不同情緒狀態下的“汽水”,描繪出了人生氣的“心理地圖”。實驗發現,當人們心平氣和時,呼出的冷凝汽水澄清無色不含雜質;當人們生氣時,則有紫色沉澱。愛爾馬把人在生氣時呼出的“生氣水”注射到大白鼠身上,幾分鍾後大白鼠就死了。由此分析,人生氣時的生理反應十分強烈,分泌物比任何時候都複雜,且更具毒性。如果我們平常對一些小事抱著一種“無所謂”的態度,就不太容易生氣,即使有氣也是來得快,去得快。為了健康長壽,讓我們提倡:人應糊塗一點,盡量少生氣,即使生氣也應盡快宣泄,一定不要超過3分鍾。

小貼士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許很難做到不生氣,所以我們就要學習如何盡快消氣,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躲避法。遠離讓你生氣的現場和惹你生氣的人,做到“眼不見為淨”。

(2)宣泄法。可去找一位博學多識的朋友,對某件令自己憤怒的事進行宣泄,即使過火也沒有關係。這位朋友會對你進行剖析勸導,從而使你的怒火得到平息。

(3)轉移法。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將注意力轉移到別的事情上去。

(4)升華法。怒從何來?常常是虛榮心強,心胸狹窄,感情脆弱所致。對此,可以用疏導的方法將煩惱與怒氣導向高層次,升華到積極的追求上。以此激勵起發奮的行動,達到轉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