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女人月經期。女人處在月經期,往往情緒很不穩定,易暴易躁。在這個時期作為男人應該多忍讓,盡量避免爭吵。
各種各樣的因素影響著我們的情緒,其中包括生活中許多不如意的事情。因此,我們必須學會去化解惡劣情緒。
小貼士
推薦一些化解不好情緒的方法。
(1)多參加體育運動。一些體育運動,如跑步、疾走、遊泳、跳繩、打羽毛球等可以有效化解不良心態,使我們變得心情開朗。
(2)接受太陽照射。一位著名的精神病專家曾指出,陽光可改善抑鬱症病人的病情,多硒太陽能振奮精神。
(3)多吃水果。德國營養心理學家帕德爾教授發現,一些水果如香蕉,含有一種能幫助人腦產生)}E色氨的物質,它可減少不良激素的分泌,使人安寧、快活。
(4)野外踏青。野外花草的顏色與氣味有調節人情緒的作用。
(5)聽聽音樂。聽一些輕鬆愉快的音樂可促進大腦產生更多的內啡肽,以鎮靜安神。
■非健康心理—貪婪
貪婪心理與健康的生活質量是不相符的,許多人正是因為貪婪而走上了追悔莫及的道路。貪婪是一種過分的欲望,通常表現為不擇手段的財欲,難以滿足的貪欲,難以填補的權欲,欺世盜名的名欲,膽大包天的色欲。
形成貪婪心理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麵:
(1)錯誤的價值觀念。極端的個人主義思想最容易造成貪婪的心理。一個極端自私的人會認為社會是為自己而存在的,天下之物皆為自己擁有,而且永遠不會滿足,在金錢、名譽和權力上永遠不會停止攫取的腳步。
(2)攀比心理。攀比心理能使清白之人變得自私和貪婪。當他們看到原來與自己境況差不多的同事、同學、朋友,甚至原來那些比自己條件差得遠的人都發了財,覺得自己活得太冤枉,由此就伸出了貪婪的雙手。
(3)行為的強化作用。有貪婪之心的人,初次伸出黑手時,多有懼怕心理,害怕暴露而受到懲罰,一旦得手,便喜上心頭,屢屢嚐到甜頭後,膽子就越來越大,會不斷強化貪婪心理。
(4)補償心理。有些人原來家境貧寒,或者生活中有一段坎坷的經曆,便覺得社會對自己不公平。一旦其地位、身份上升,就會利用手中的權力索取不義之財,來補償以往的損失。
其實,貪婪並非遺傳所致,是個人在後天生活環境中受病態文化的影響,形成自私、攫取、不滿足的價值觀,而出現的不正常的行為表現。若要告別它,要靠自我調節,具體方法如下:
其一,格言自警法。古往今來,仁人賢士對貪婪之人是非常鄙視的,他們寫出大量的文章和詩歌,鞭撻或諷刺那些索取不義之財的行為,而且,有大量的事實表明,極端貪婪的人最終都沒有好結果。想消除貪婪心理的人,應牢記那些詩文、名言、格言和前車之鑒,朝夕自警。
其二,自我反思法。自己在紙上連續20次用筆回答“我喜歡……”,這個問題。回答時應不假思索,限時20秒鍾,待全部寫下後,再逐一分析哪些是合理的欲望,哪些是超出能力的過分的欲望,這樣就可明確貪婪的對象與範圍,最後對造成貪婪心理的原因與危害,作較深層的分析。分析清楚後,便下決心,要堂堂正正做人,改掉貪婪的惡習。
小貼士
心理調適的最好辦法就是要做到知足常樂,不要對生活的期望過高。如能“知足”便不會有非分之想,也就能保持心理平衡,做到“常樂”了。
■非健康心理—嫉妒
嫉妒是對別人的優勢以心懷不滿為特征的一種不悅、自慚、怨恨的負感情。在現代快節奏、大壓力的工作和生活中,嫉妒已經成了無處不在的心理感受,嚴重的甚至導致人的心理失去了健康的保證。客觀地說,生活在社會群體中的每個人都有嫉妒心理,然而嫉妒心理在不同人的行為中表現不同。
一是,較輕的嫉妒。它往往深藏於人的潛意識中,大多數情況下表現出對對方的羨慕,是較為隱蔽的嫉妒心理。
二是,較重的嫉妒。當事人不再完全壓抑嫉妒心理,而是自覺或不自覺地顯露出來。開始表現為不滿,進而出現故意不去配合工作中比較優秀的合作夥伴的工作,甚至對其挑剔、誣陷等。
三是,強烈的嫉妒。此時嫉妒者已失去理智,向對方作正麵的直接的攻擊,甚至發生暴力行為,如毀容、傷人、殺人等極端行為,甚至導致其他犯罪行為。
並非所有的嫉妒都會逐漸發展到非常強烈的程度,產生不良的行為。有些人能把嫉妒情緒控製在某一個階段,而不讓其自由發展。
嫉妒能造成人體內分泌紊亂、消化腺活動下降、腸胃功能失調、夜間失眠、血壓升高、脾氣暴躁、性格多疑、情緒低沉等,甚至會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神經衰弱、抑鬱症、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不同程度的身心疾病。
美國一些專家長達25年的跟蹤調查發現,嫉妒程度輕的人,隻有2.3%的人患心髒病,死亡率僅為2.2%;嫉妒程度重的人,9%以上的人得過心髒病,死亡率高達13.4%。目前,德國等國家已把嫉妒列為疾病的一種。巴爾紮克說過:“嫉妒者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更大。自己的不幸和別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萬分。”
嫉妒是一種人格缺陷,是一種陰暗心理,也是一種破壞性因素,對生活、人生、工作、事業都會產生消極的影響。一個懷有嫉妒心理的人,總是難以獲得好的情緒,總會缺乏積極奮進的精神,而且,嫉妒心理對一個人的危害是多方麵的。
嫉妒容易使人產生偏見。嫉妒,從某種程度上說,是與偏見相伴而生、相伴而長的。嫉妒程度有多大,偏見也就有多大。
嫉妒壓製和摧殘人才。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在對人才的評價和使用的過程中,時常受到嫉妒心理的幹擾,使得有些人才得不到及時、合理的使用。
嫉妒是人際交往中的心理障礙,它會限製人的交往範圍,影響人際關係,壓抑人的交往熱情,甚至能反友為敵。
嫉妒影響人的身心健康。妒火中燒而得不到適宜的發泄時,內分泌係統會功能失調,導致心血管或神經係統功能紊亂而影響身心健康。
隻要有一個較好的意誌品質,有一心向善的自覺行為,嫉妒這種不良的心理也能轉化為積極的動力。那麼,應該怎樣做呢?
(1)要有自知之明,客觀評價自己。當嫉妒心理萌發時,或是有一定表現時,就需要冷靜地分析自己的想法和行為,同時客觀地評價一下自己,找出一定的差距和問題。
(2)調整心態。一旦有了嫉妒的心態,隻要能對自己看問題的視角作必要的調整,從另一個角度全麵審視,便會發現自己對別人的嫉妒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也是毫無意義的。
(3)不要追求虛榮。虛榮心是一種扭曲了的自尊心。對於嫉妒心理來說,要麵子、不願意別人超過自己、以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正是一種虛榮、空虛心理的需要。
(4)要開闊心胸。一個心胸寬廣的人,是不會嫉妒別人的。要使自己有一個比較開闊的心胸,必須不斷地加強自身修養,使自己從經常產生嫉妒的心理中解脫出來。要多向身邊那些性情開朗、心胸開闊的人學習,要不斷地在心裏告誡自己,不能小心眼。有一個人自知他經常出現嫉妒心理,便向一個性情開朗的朋友求教。那個朋友說,辦法十分簡單,隻要你不去計較,便立即見效。後來,這個人隻要碰上對別人心生不滿的時候,就想起朋友的話,便覺得自己不會嫉妒別人了。
總之,嫉妒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如果你想改變它,不是不可能,隻要你努力客觀地評價自己,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追求虛榮,不去討較一些小事情,就能克服這種不良心態。
小貼士
嫉妒必是對存在的人發泄的。因此,被嫉妒的人將自己的缺點坦白公開,可以緩和時方自卑感,使之產生與自己一樣的平等感,起到緩和嫉妒的作用。
被嫉妒的人要利用各種機會,取得當事人全麵的信任,讓他發泄出心中的鬱悶,並巧妙地加以說服和感化。要以寬宏大量的態度容忍諒解對方的嫉妒心理,並熱情幫助他克服困難,當取得成功或成就時,不要恃才自傲,要尊重對方,熱情邀請對方共同分享自己的快樂等。
消除他人嫉妒的最好辦法是繼續努力,加大前進的步伐,拉大與嫉妒者的距離,使其望塵莫及、自歎弗如而偃旗息鼓不再嫉妒。應當采取各種方法讓大家都來分享你的歡樂與榮譽,這有助於消除緊張空氣,維持正常的人際關係。
■非健康心理—抑鬱
隨著社會節奏的變革,工作壓力、生活壓力的影響,人們普遍麵臨各種各樣的壓力,再加上環境的惡化、自然災害及交通事故的頻發、失業的威脅,發生一些不順心或突發的事件幾乎不可避免,抱怨自己有抑鬱、焦慮、失眠的人隨處可見,被醫生診斷患有抑鬱症的人也劇增。究竟什麼是抑鬱,什麼是抑鬱症呢?
抑鬱又稱憂鬱,是情緒反應,也是一種心境體驗,在正常情況下,人們能適應並且調節控製自己,欣喜而不瘋狂,抑鬱而不絕望。麵對各種精神上的刺激,抑鬱情緒隨時都會發生,人人都不可避免地產生失意、絕望,短時間輕度抑鬱會使人的內髒神經和內分泌功能發生一定程度的紊亂,造成人體生理損害;而長期的抑鬱情緒會使人體免疫功能處於較低水平,從而誘發多種軀體疾病,如心髒病、高血壓、偏頭疼、胃潰瘍、糖尿病等,最嚴重的是患癌症的可能性明顯增加,抑鬱情緒也使這些疾病的治療難度加大,死亡率增加。
任何人都可能偶爾出現短暫的情緒壓抑、悲傷、憂傷等心境惡劣症狀,雖然都稱為抑鬱症狀,但並非都是抑鬱症,隻有在上述症狀持續病情超過兩周,且影響社會功能時才能診斷為抑鬱症。
抑鬱症的定義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與所處的境遇不相稱,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甚至發生木僵狀態”。
1.抑鬱產生的幾種原因
(1)遺傳原因。遺傳是抑鬱症的一個重要因素。50%經常患抑鬱症的人,他們的父親或母親也曾患有此病。
(2)大腦中的神經傳導物失去平衡。抑鬱症起因於腦部管製情緒的區域受幹擾。大部分人都能處理日常的情緒緊張,但是當此壓力太大,超過其調整機能所能應付的範疇時,抑鬱症就可能由此而生。
(3)性格特質。自卑、悲觀、完美主義者及依賴性強者較易患抑鬱症。
(4)環境或社會因素。一連串的挫折、失落、慢性病或生命中不受歡迎的重大事件,也會引發抑鬱症。
(5)飲食習慣。研究已發現食物顯著地影響腦部的行為,飲食是最常見的抑鬱原因,例如,飲食習慣差及常吃零食。腦中負責管理我們行為的神經衝動傳導物質會受我們所吃的食物影響。
(6)其他原因。生活緊張、胃不舒服、頭痛、營養不足、單核白血球增多症、任何嚴重的身體傷害、過敏症、甲狀腺疾病、子宮內膜炎(與婦女抑鬱症有關)等。
抑鬱症無孔不入,男女老少都有患抑鬱症的可能,如不及早治療,抑鬱症可能會嚴重影響病患者的身體健康,影響其與家人及朋友的關係,不能正常工作,甚至有自殺的危險。所以,應密切留意自己和家人、朋友的情緒,有效掌握抑鬱症的知識,不要讓它輕易人侵我們的生活。
如果在情緒出現抑鬱的時候不能及時擺脫這種情緒,長此以往,就會造成抑鬱症,其基本表現為懶、呆、變、憂、慮。所謂懶,就是做事提不起勁;呆,就是記憶力衰退,反應遲鈍;變,就是性情大變;憂,就是無緣無故感到沮喪;慮,則是對生命價值感到懷疑,對生活缺乏信心。抑鬱症患者的生理變化主要有胃口不好、體重下降、失眠或睡眠過度、身體不適,如腰酸背痛等。
2.必須消除這一隱形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