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出門旅遊的健康習慣(2 / 3)

健康旅遊是從路上開始的,因此乘車時必須注意健康。

1.保持車內空氣新鮮

車廂內人多,人體代謝物也多。其中尤以二氧化碳排出量最多,當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達到0.5%時,人就會出現頭痛、頭暈等不適感。加之汽車發動機產生的一氧化碳以及有些人在車L吸煙,均使車廂內空氣質量下降。因此,車窗要適度打開,通風換氣,車廂內空氣新鮮,才能保證人們的身體健康。

2.預防旅行者水腫

長時間坐車,可出現下肢腫脹,醫學上稱為“旅行者水腫”。因此,乘車時不要總是坐著,應常變換一下體位,或站一會兒或抬高下肢坐一會兒,也可用手從上往下進行下肢按摩,幫助血液回流。

3.預防暈車病

為了預防暈車病的發生,可在開車前半小時,服用暈海寧。在旅途中要盡量減少頭部活動,可將頭靠在坐椅背上,閉目養神,避免看窗外移動的景物。

一旦出現全身疲乏無力、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全身冒冷汗、麵色蒼白等症狀時,應閉目仰臥,保持安靜,可用冷毛巾敷前額或坐在靠窗處,保持空氣清新、流通。

4.謹防傳染病

車廂是公共場所,在乘客中,如有患流感的人,可通過談話、打噴嚏、咳嗽等將細菌或病毒傳染給他人。另外,車廂內的拉手、椅背扶手、車窗等部位,均有檢出乙型肝炎表麵抗原陽性的報道。

小貼士

眾多的旅遊乘客中不乏傳染病人和病原攜帶者,若不注意預防,很可能會受到傳染病的侵害。

公共汽車上的扶手、堅持是人們乘車必然會觸摸的,有病乘客身上的病菌、病毒、寄生蟲等,也“乘坐”車輛“走南闖北”。而各種傳染病病原體留在車上扶杆、坐椅上,一般不輕易“下車”,很可能把病“留”給後來的乘客。研究表明,上海甲肝流行期間,80%的公共汽車扶杆上檢測出甲肝病毒;某沿海開放城市的公共汽車坐墊上,有20%左右檢測出各種致病性病毒、病菌。

因此,坐車時手若抓過扶杆,下車後應及時用肥皂洗兩遍手。

■夏天旅遊坐火車應注意哪些事項

(1)謹防燙傷。常見的燙傷有兩種情況:一是用茶缸去打開水,在列車運行時,端著開水行走,會因突然停車或被別人碰擠,燙傷自己或別人;二是將盛滿開水的茶缸放在茶桌上,在遇到緊急停車時,茶缸晃倒或掉下茶桌,燙傷坐在旁邊的旅客。因此,要有針對性地加以防範。

(2)預防中暑。夏天坐火車,特別在列車滿員或超員的情況下很容易中暑。因此,夏季旅遊衣服要穿得寬鬆些,以利於汗液的排泄和蒸發;多喝些開水或茶水,喝點淡鹽水或清涼飲料,效果更好;適當帶些仁丹、清涼油等解暑藥物,不時使用有好處。

(3)注意飲食衛生。在火車上吃飯,不可吃得過飽,並應吃容易消化的食物。

(4)優選車次及座位。夏季每天最熱的時間是11~15點。買車票時,要盡量選擇在15點至次日11點之間運行的火車,以免在火車上度過一天中最炎熱的時刻。如果旅客多,找不到合適的座位,則應該把車內的電扇和車窗打開,拉上窗簾,以盡量減少太陽的照射強度,改善車內的通風條件。

小貼士

乘坐臥鋪要選擇好睡覺的方向。夏天睡臥鋪,尤其應該頭朝通道的一端。因為通道的空氣比較流通,氣溫較低,有利於睡眠;也避免一排排的腳丫子暴露在通道旁邊,顯得不文明不禮貌。夜間行車,睡下鋪的旅客要適當蓋些臥具,不能把頭靠車窗一端睡,以防受涼。

■乘飛機前吃什麼好

有的人比較容易暈機,要避免在乘坐飛機時出現不適感,需做到三忌。

(1)忌吃得過飽。高空的條件可以使食物在體內產生大量氣體。吃得過飽,一方麵加重心髒和血液循環的負擔,另一方麵可引起惡心、嘔吐、暈機等“飛行病”。

(2)忌食用多纖維和容易產生氣體的食物。人體在5000米高空,體內的氣體較地麵時增加兩倍,如果進食此類食物,飛行時就會加重胸悶腹脹的感覺。

(3)忌食太油膩和含大量動物蛋白質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盡管進食不多,但其在胃內難以排空,一飛行在空中,同樣會使胃腸膨脹。

小貼士

乘飛機的旅客,由於高度、氣溫、氣壓等因素的改變,飛行時人體需要消耗較高的熱量。所以,飲食中要注意攝取高熱量的食品,才能保障健康。一般在上飛機前1-1.5小時,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可選食麵包、點心、麵條、酸牛奶、綠葉蔬菜、瘦肉、動物肝髒、蜜餞、水果等。

■女性乘飛機保健事項

女性乘飛機時有些事是應該注意的,尤其是在機艙中時間長達10多個小時,注重儀態的女士更需要注意。

(1)搭飛機前一晚,最好有充足的睡眠,如果以為熬一通宵,留待在機上睡覺可以適應時差,那就大錯特錯了。

(2)化妝隻宜清淡,切忌濃妝豔抹。厚厚的脂粉塗在臉上十幾個鍾頭,對皮膚一點好處也沒有。

(3)上機前,最好在家裏由頭到腳大清洗一次,以求幹幹淨淨迎接機上的旅程。

(4)準備眼罩和眼藥水上機。戴著眼罩可專心一意睡覺,不怕被燈光於擾;萬一睡得不好,雙眼滿布紅絲,此時,眼藥水便可派上用場。

(5)保持皮膚有適當的水分。多喝開水和使用一些可補充水分的護膚品都是好方法。

(6)要準備舒適衣物。穿長褲比穿裙子更實際。飛機_L能活動的空間有限,除了上洗手間外,幾乎所有事情都在座位上解決,就算睡姿給人看見,穿著長褲也不會令你過分失禮。

小貼士

衣飾務求簡樸,切勿做誇張的裝扮。佩戴首飾不宜太多,一來易招賊人垂涎,二來自己又要分心兼顧,增添麻煩;穿衣不要誇張,低胸、露臍、露背的上衣除了易著涼外,也會招惹不良意識的眼光,還是預防為妙。布料方麵以棉質為好,而易皺的如絲質布料則很不適合;穿鬆身的衣褲可令你不受“束縛”。最後,預備一雙拖鞋或輕便涼鞋在機上使用。

■警惕“經濟艙症候群”

據了解,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病等心血管疾病者,均屬於“經濟艙症候群”的危險人群,外出旅遊應特別小心。

高血壓患者乘飛機,應特別注意。一般主張患者將血壓控製在理想水平後再乘機,即青年、中年人或糖尿病人降到理想或正常血壓(130/85毫米汞柱),老年人至少降至正常高值(140/90毫米汞柱)最妥。飛行時,患者應備足降壓藥物和必備的急救藥物。登機前,可酌情服用一點鎮靜劑。飛行中,應盡量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避免怒、悲等情緒波動。航行中,如感覺不適,出現症狀同平常血壓波動一樣時,可酌情加服一次降壓藥,或掐合穀穴。如發生劇烈頭痛、劇烈暈眩及嘔吐、惡心、心前區疼痛不適、呼吸困難、大汗淋漓等時,則一可一方麵服用應急藥物(千萬記住將藥品放在隨時一可取出的位置),一方麵向機組人員報告,請求救助。

國外已有多起“經濟艙症候群”碎死病例。究竟什麼是經濟艙症候群呢?經濟艙症候群的醫學正式名稱為“深度靜脈血栓”,又稱為機艙症候群、旅行症候群。由於長時間坐在狹窄的空間,缺乏活動,靜脈血液回流受阻,血液變稠,造成靜脈血管內出現微小血栓,由大腿部位漸漸擴至心肺部位,一旦站起來,血栓到達肺部,引起呼吸困難胸痛,嚴重時甚至會碎死。由於長時間處在高壓、低氧和幹燥的機艙環境內,久坐不動,任何年齡的人都可能發生“經濟艙症候群”,出現下肢僵硬、發麻、血流不暢、栓塞等症狀,一旦血栓隨血液循環到心髒,就有致命危險。

小貼士

除了搭乘飛機外,長途坐火車、巴士,或久坐看電視、打牌,若突然起身,也可能會出現這些症狀,因此最好能每隔兩小時,站起來活動筋骨,避免血液循環不良。

醫學界人士奉勸遊客,6個小時以上的飛行,最好每隔45分鍾起來走動一下,做做深呼吸與簡單的伸展操。切記不要老是坐著,最好經常起身動一動。若不得已也應盡量避免同一姿勢的時間過久,也可穿寬鬆衣服來預防。

■暈車、暈船的急救

旅途中常發生暈車、暈船的情況,這雖不是什麼大病,但往往給旅途生活蒙卜一層不快的陰影,令人煩惱。

發生暈車、暈船,是因為有些人的內耳前庭和半規管過度敏感,當乘坐車船時,由於直線變速運動、顛簸、擺動或旋轉時,內耳迷路受到機械性刺激,出現前庭功能紊亂,從而導致是軍、暈船等。它主要表現足在途中突然發生頭暈、惡心、嘔吐,麵色蒼白,出冷汗、脈搏過緩或過速,嚴重者可有血壓下降、虛脫等症狀。這種眩暈,屬於周圍性眩暈之一,多見於體質虛弱者,尤以女性為多。睡眠不足,飲食不當(吃得過多或過少、飲酒等),精神緊張,焦慮、抑鬱以及噪聲、汽油味、腥味等不良刺激,均可誘發或加重症狀。有些人則是因為從未乘過車船,對車船沒有適應所致。

怎樣防治暈車、暈船呢?首先要加強身體的鍛煉,使體質健壯;睡眠要充足,飲食要清淡易消化,不要過機或過飽,不要喝酒。當暈車、暈船一過發生或即將發生時,患者最好能平臥休息。如無條件平臥,可將頭靠在椅背上,閉目休息,最好能換坐在靠近窗戶的位置上,空氣清新有利於緩解、減輕症狀。口服以下藥物對本症有一定作用。

(1)暈海寧每次25毫克,如無效,30分鍾後可以再服1次。

(2)苯海拉明每次25毫克,每日3次。

(3)安其敏每次25毫克,每日1一2次。

(以上3種藥可任選一種服用)

(4)維生素B6每次20毫克,每日3次。

(5)仁丹丸每次取少許,置口內含服。

(6)生薑1小片,口中含服,頻頻咽下唾液。薑味淡後可再換1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