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出門旅遊的健康習慣(1 / 3)

假日外出旅遊,已成了當今時尚的休閑方式。現代社會競爭激烈,人們在生存競爭中,身體易疲勞,更因緊張情緒引起心累,能拋開工作到外地旅遊,麵對名山大川、山林海濱的美景,真令人耳目一新,心曠神怡。旅遊區的清新空氣、陽光雨露、清風明月等都是健康的無價之寶。

旅遊自然也有利有弊,若不注意避害趨利,則不僅得不償失,甚至危害生命。因此,我們提倡保健旅遊。在旅遊中時刻不忘保持健康的習慣,在旅遊前做好準備工作。

■旅遊前做好準備

首先,應有周密的旅遊計劃,明白自身條件而量力旅遊。像年老體弱者不要赴北方冰雪之旅和高山之旅,最好組團或結伴而不要獨遊。交通工具要舒適,不宜乘飛機者最好乘火車臥鋪或乘遊輪、汽車,或騎馬、騎自行一車或步行等。

其次,出門要看天氣,對旅遊區氣候要心中有數,準備合適的行裝,避免在大風、大雨、大霧、大雪等災害天氣出行。

最後,行囊除必備衣帽鞋襪錢物外,還應配備少量應急藥物,如藿香正氣丸、雲南白藥、感冒藥、消炎藥等,並應視各人具體情況有所側重,如有心髒病者宜配心寶之類,另外還應備礦泉水、餅幹和少量水果,以備不時之需,避免饑不擇食而使病從口入。

小貼士

旅行前別忘健康檢查。凡經旅行前檢查發現患有以下疾病的旅行者,應暫緩出行。

(1)心血管係統疾病患者。近期內發生過心肌梗死、心絞痛,或在休息時仍出現胸痛、心律失常、頑固性高血壓、急性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未糾正者。

(2)腦血管疾病患者。新近發生心腦血管意外,如腦出血、腦梗死等,病情尚未穩定者。

(3)呼吸係統疾病患者。氣胸、咯血、肺心病、晚期肺癌、支氣管哮喘發作期、呼吸道或肺部感染者。此外,消化係統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及精神病患者等均不宜出行。

■旅遊保健全攻略

每一個外出旅遊的人,都要麵臨衣食住行和旅遊中常見病的防治等幾個問題,以及如何很好地解決這幾個問題。

1.衣

外出旅遊著裝要輕便、大方、舒適。衣褲不宜過於寬大或窄小,以免影響走路。

夏季旅遊,由於早晚溫差較大,除了帶上隨身的換洗衣服外,最好再帶一件夾衣或絨線衣;冬季旅遊,必須帶上毛衣、棉衣、風帽等。

旅遊不宜穿化纖一類的汗衫、背心、內褲。這是由於其透氣性差,出汗後易粘貼在身上,很不舒服。尼龍內衣、內褲還會刺激皮膚,引發多種皮膚病。

2.食

旅遊中的食品要新鮮、多樣、色美、味香,以利消除疲勞,預防疾病。水是維持生命的物質。旅遊因出汗較多,而且隨汗會排出一些鹽、鉀、鎂、鈣、鐵等物質,因而旅遊中應飲用含有以上物質的水或飲料(正常人每天需水量為2000~3000毫升)以維持體內水、鹽代謝平衡,但不能一次飲水過多,以不超過300毫升為宜,否則會使胃液稀釋,影響消化,增加心、腎的負擔。

小貼士

服裝的顏色必須講究,夏天不宜穿深色衣服,從吸收輻射熱由弱到強的順序是:白、土黃、米灰、綠、紅、青、黑。為減少烈日直接暴曬頭部,夏季旅遊應戴上草帽或白色遮陽帽。另外需備輕便的雨衣或折疊式雨傘。

無論行程長短,最好帶些餅幹、糕點,防止途中無法就餐,但必須禁止暴飲暴食,否則會出現消化功能紊亂,誘發心肌缺血、膽囊炎、胰腺炎。飲茶不宜過多、過濃,以免引起興奮、失眠、多尿、便秘、心跳加快等病症。少量飲酒可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疲勞。

3.住

在旅遊中住宿的要求應當是安全、方便、舒適、衛生,住下以後及時盥洗、淋浴,更換內衣,按摩一下腰腿部及小腿肌肉,有利於消除疲勞。

夏天不要在有風的地方久留,否則易引起感冒或關節疼痛;冬天取暖要注意通風,睡前將未熄滅的煤爐移至室外,以防一氧化碳中毒,同時要保證足夠的睡眠。

4.行

旅遊穿鞋要輕便、透氣、防滑,走路以布鞋為最佳,爬山以橡膠底鞋為最佳,忌穿新皮鞋、硬底鞋、高跟鞋。

路途中勿爬車、跳車、車未停穩搶上搶下;乘車時,頭手勿伸出窗外,應隨時抓住扶手。

小貼士

駕駛員應提高警惕,事先檢查車況,排除故障,遵守交通規則,確保旅遊安全。

■旅遊健康四大注意

1.注意手的衛生

手是最大的病菌來源地,在外旅遊一定要注意手的清潔。一般來說,觸摸眼、口、鼻前要洗手,打噴嚏、咳嗽後要洗手,如廁後要洗手,接觸公共物件如公共電話後要洗手,從外麵回來後要洗手,洗手要用洗手液。

2.注意飲食衛生

病從口入。飲食衛生一定要注意。最好遵循“燒熱、煮熟、去皮”的原則,避免進食受細菌、毒素等汙染的食物。未煮熟的海產品或肉類最好不食,未煮熟的蔬菜、冷盤,不能去皮的生果、雪糕及未消毒的奶類產品也要慎食。

3.預防傳染病

幾乎各國各地都有你不了解的傳染病。到國外旅遊避免傳染病的最好方法之一是注射疫苗,還要避免接觸動物或被蚊蟲叮咬,如黃熱病、登革熱、狂犬病、瘧疾、日本腦炎均為動物傳染及蚊蟲叮咬後所致。

4.健康性生活

外出度假、旅行中,不潔的性行為則可能帶來乙型肝炎、梅毒、淋病,甚至艾滋病。因此,在旅行途中要避免性接觸傳染的疾病,如避免濫交,切勿與他人共用針筒,切勿使用他人剃須刀、牙刷等。

小貼士

要帶的常備藥有:速效傷風膠囊、複方阿司匹林、暈海寧、複方甘草片、黃連素片、食母生、大黃、蘇打片、阿托品片、銀翹解毒丸、桑菊感冒片、牛黃上清丸、十滴水、蓉香正氣水、仁丹、清涼油、傷濕止痛膏、氯黴素眼藥水、繃帶、膠布、風油精等。

■防治常見“旅遊病”

(1)常見的感冒症狀是鼻咽部發幹、發癢,鼻塞,流清鼻涕,咳嗽,咽喉腫痛,頭痛,腰酸背疼,疲倦,食欲不振,有的還出現腹瀉、便秘、發燒等症狀。感冒分為“流感”、“傷風”等。

輕者服用感冒衝劑,感冒通、感冒膠囊、銀翹解毒丸等藥品,重者去醫院或就近醫療點就醫。

腹瀉這種“旅遊病”,一般與旅遊飲食有關。病人應臥床休息,暫停進食6~12個小時,多喝菜湯和淡鹽開水。嘔吐腹瀉可服用阿托品、黃連素或痢特靈。

患感冒後不吃不潔食品,飲用開水和食用新鮮菜品。

(2)暈車、船、-1機症狀是頭昏、惡心、嘔吐、流涎、出冷汗、麵色蒼白、血壓下降,重者可能產生休克。

容易暈車、船、機的人出發前半小時服一片暈海寧、安定或複方顛茄片,長途旅行,何日服3次,不宜過飽或空腹。

(3)中暑分為熱射中暑、熱痙攣中暑。症狀是頭痛、頭昏、耳鳴、惡心、嘔吐、煩躁不安,嚴重者出現痙攣,呼吸及心髒功能障礙。

此時應盡量避免在烈日下活動,戴上遮陽帽和墨鏡。

中暑後要用溫水敷頭,逐步用冷水敷,有條件可采用冰袋或淋浴,輕者服仁丹、十滴水或刮痧等,重者及時送醫院。

(4)高山反應症狀是頭昏、頭痛、心悸、氣短,重症者有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失眠、腹脹、胸悶、麵部浮腫、口唇輕度發給等。多數人休息後即可減輕;較重者,可服苯巴比妥、溴劑等鎮靜劑和氨茶堿,警惕肺水腫和高原昏迷的先兆症狀,在急性缺氧時,可吸一些氧氣。

(5)創傷分閉合性創傷、挫傷、扭傷、開放性創傷、擦傷、刺傷、切割傷、裂傷等。

處理較大的開放性創傷必須請醫生進行外科清創術和全麵檢查。較小的開放性創傷要先用無菌鹽水(或就地用淨清水)衝洗,將傷口中的異物除去,然後在傷口處塗上紅汞,再用無菌紗布覆蓋包紮或用膠布將局部傷口黏合。若有外出血和皮下出血,可用手指或敷料壓迫包紮止血,並以繃帶固定;疼痛可服消炎痛、撲炎痛等。閉合性挫傷、扭傷可局部外貼名目繁多的止痛膏、傷濕膏、消炎膏,進行熱敷、理療、推拿、按摩,還可內服或外搽跌打筋骨藥水、藥酒、藥粉、藥丸。

(6)毒蛇咬傷是否有毒?若在兩排牙痕的頂端有兩個特別粗而深的牙痕,說明是毒蛇所咬;若僅是成排的細齒狀呈“八”字形牙痕,說明被無毒蛇所咬。

無毒蛇咬後無須特殊處理,隻需用紅汞和碘配藥物外搽傷口包紮後即可;若被毒蛇所咬,則要盡快將肢體用帶子在近傷處5厘米處做環形結紮,每半小時放鬆帶子一兩分鍾,同時設法除去傷口內的毒液,最好用雙氧水或0.1%高錳酸鉀衝洗傷口,並盡早用藥。好的蛇藥有湛江蛇藥、南通蛇藥、廣州蛇藥、蛇傷解毒片等。

小貼士

旅途中要注意一些健康細節。

(1)經常用肥皂和水洗手。

(2)盡量喝包裝水、煮開的水或是碳酸飲料,避免生飲自來水或添加冰塊。

(3)食物要煮熟、煮開、剝皮,否則就不要吃。

(4)適當使用驅蟲劑,並盡量在黎明和黃昏時穿長衫長褲。

(5)不要赤腳行走。

(6)容易暈車、暈船或暈機者,出發前不易吃得過飽。

(7)放置過久的食物不應再吃,選擇衛生品質良好的餐館。

(8)購買商店的飲料時應注意看封口是否完好,瓶子是否幹淨,提防有些不良商家將瓶子回收使用。

(9)買東西要注意有效日期、說明內容是否完整,商標是否清楚,避免食入過期及不明之物。

(10)食用或選購攤販食物應注意其衛生情況,不要因小失大。

(11)若有不適盡快通知領隊及時看醫生。

■旅遊乘車注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