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住在溫馨的家中,享受現代化的生活方式,擁有寬敞的住宅、高檔的家具、現代化的家用電器和衛生設備,但人們往往忽視了重要的一點,即必須培養與之相適應的健康生活習慣,堅決改掉不良的習慣!否則,現代化的生活條件和環境反倒會成為生命的“殺手”,健康的“監獄”。
■現代住宅的衛生標準
人的一生有2/3的時間是在室內度過的,其中大部分時間又是在家中度過,而室內環境各個因素均會作用於人體。隨著住宅不斷向空中發展,高層建築越來越多,人們也越來越開始重視住宅室內衛生。為此,專家們從日照、采光、室內淨高、微小氣候及空氣清潔度等方麵對現代住宅提出以下衛生標準。
(1)日照。太陽光可以殺滅空氣中的微生物,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專家認為,為了維護人體健康和正常發育,居室日照時間每天必須在2小時以上。
(2)采光。采光是指住宅內能夠得到的自然光線。一般窗戶的有效麵積和房間地麵麵積之比應大於1:15.
(3)室內淨高不得低於2.8米。這個標準是“民用建築設計定額”規定的。對居住者而言,適宜的淨高給人以良好的空間感,淨高過低會使人感到壓抑。實驗表明,當居室淨高低於2.55米時,室內二氧化碳濃度較高,對室內空氣質量有明顯影響。
(4)微小氣候。要使居室衛生保持良好的狀況,一般要求冬天室溫不低於12℃,夏天不高於30℃;室內相對濕度不大於65%;夏天風速不少於0.15米/秒,冬天不大於0.3米/秒。
(5)空氣清潔度。空氣清潔度是指居室內空氣中某些有害氣體、代謝物質、飄塵和細菌總數不能超過一定的含量。這些有害氣體主要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氡氣、甲醛、揮發性苯等。
除上述基本標準外,室內衛生標準還包括照明、隔音、防潮、防止射線等方麵的要求。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室內衛生標準。
小貼士
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健康住宅”有較高的標準,可供我們參考。
(1)要求會引起過敏症的化學物質的濃度很低;
(2)為滿足第一點的要求,盡可能不使用易散的化學物質的膠合板、牆體裝修材料等;
(3)安裝換氣性能良好的換氣設備,能將室內汙染物質排至室外,特別是對高氣密性、高隔熱性來說,必須采用具有風管的中央換氣係統,進行定時換氣;
(4)在廚房灶具或吸煙處要安裝局部排氣設備;
(5)臥室、廚房、廁所、走廊、浴室等要全年保持在17~27℃之間;
(6)室內的濕度全年保持在40%~70%之間;
(7)二氧化碳的含量要低於I×10(-3)↑;
(8)懸浮粉塵濃度要低於0.15毫克/米,;
(9)噪聲要小於50分貝;
(10)一天的日照確保在3小時以上;
(11)安裝足夠亮度的照明設備;
(12)住宅具有足夠的抗自然災害的能力;
(13)具有足夠的人均建築麵積,並確保私密性;
(14)住宅要便於護理老齡者和殘疾人;
(15)因建築材料中含有有害揮發性有機物質,所有住宅竣工後要隔一段時間才能入住,在此期間要進行換氣。
■保持居室內空氣清新
人們常說“家庭是生活的港灣”,人的一生中約有1/2或2/3的時間是在家庭環境中度過的。這個“港灣”中的空氣質量,自然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家庭應時時注意保持室內特別是臥室的空氣清新。一個人24小時平均要呼吸2萬次,通過的空氣量約有7000升,如果空氣的質量差,含有各種化學汙染物及細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對人體健康的損害是不言而喻的。
空氣的質量應從兩方麵來評價,即化學質量和生物學質量。前者是指空氣中的化學汙染物,如一氧化氮、硫、二氧化碳等;後者是指空氣中的細菌(包括支原體、衣原體)、病毒等微生物,和蟎蟲、黴菌抱子,等等。這兩者又是密切相關的。
從家庭衛生的角度講,後者更重要一些。化學汙染基本上屬於大環境(室外環境)的問題,主要受工業、交通的汙染排放的影響,當然也和氣象條件(風速、氣溫、濕度等)有關。
首先,要盡可能地保持室內空氣流通,讓室外的新鮮空氣源源不斷地進入房間內,稀釋有害的汙染物及致病微生物。
當然,如果室外空氣汙染嚴重的沙塵天氣、汙染達到中度以上時,相反要盡可能關閉門窗,減少由外人內的汙染。現在有了空氣質量預報,對我們十分有利。室內的打掃一定要盡量采用濕式方法,避免揚塵。決不能使用塵撣之類的工具,使灰塵大搬家,反而造成汙染。
使用吸塵器要注意檢查集塵袋有無破損,防止將塵土吸入後再吹出。盡量不要在室內噴空氣清新劑之類的東西,防止其中的化學物質可能產生的有害影響。
冬季或其他的幹燥季節使用空氣加濕器要注意每日換水,最好注入純淨水或冷開水,以防水中綠膿杆菌滋生而汙染空氣。不要在室內吸煙。香煙的煙霧中對人體有毒害的化學物質有上百種,除了直接損害人體健康外還會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誘發細菌或病毒引起的疾病。
夏季剛開始用空調時最好先以“高(強)風”狀態工作兩三個小時,同時開窗通風,使機器內滋生的黴菌抱子等排到室外去。
小的土
負離子發生器、紫外線消毒儀等的空氣消毒效果並沒有可靠的科學證據。民間的一些做法,如用食醋熏的辦法預防流感等呼吸道感染病沒有任何效果,反而是對呼吸道”不良刺激。有些家用”“氣過濾裝裏對於去除大顆粒的汙染物有一定的效果,但換氣效率不高,即出口的空氣往往又被再次吸入,反複循環,也就是所謂的“風短路”效應。此外,濾芯(板)要按時更換,否則易成為汙染源。
■家居健康秘籍
時尚永遠不會被人們遺棄,健康當然更不會。在人們為自己精心選擇、裝扮溫馨的家時,健康細節一定不要忽視,須留意以下健康細節。
1.衛生間太潮易得病
潮濕的衛生間容易使真菌滋生、繁殖,誘發呼吸道疾病,所以,濕墩布應晾幹後再放人衛生間,保持下水道的暢通,勤開排氣扇。
2.巧除家中異味
下水道口灑點山藥水,可除異味,隻要削一些山藥皮,將它們放在水中煮大約10分鍾,鍋裏的清水會漸漸變成茶色,將煮好的水噴灑在下水道口,就能很快消除異味。另外,花盆中摻一些鮮橘皮,壁櫥、抽屜內放一包曬幹的茶葉渣,炒菜鍋中放少許食醋,加熱蒸發,都能去除異味。
3.屋裏花多眼睛累
室內擺放植物要少而精,太多會破壞環境的整體感,不僅難以起到調節心情的作用,還會造成視覺疲勞。
4.選對窗簾,睡個好覺
植絨麵料的窗簾較為厚重,吸音、遮光效果好;選用紅、黑配合的窗簾,有助於盡快入眠。
5.淋浴房,全鋼化玻璃最安全
使用半鋼化玻璃或熱彎玻璃,在冬天用熱水或是夏天用冷水時,有可能爆裂,鋼化玻璃的安全性則較高。
6.家用瓷磚,太亮傷眼
白色、金屬色瓷磚反光較強,可能導致近視和白內障,不適合大麵積使用。裝修時,最好選擇亞光磚。
7.把陽台當廚房,危險
把灶具放到陽台,冬季容易凍裂管線,引發安全事故;春夏多風季節,容易把火吹滅,造成燃氣泄漏。
8.買家具,樣品最環保
家具樣品在空氣中置放時間較長,甲醛、苯等有害物質釋放比較徹底;樣品多使用真材實料,有些廠家還會進行除醛處理。
9.裝飾房間,少用油畫
油畫顏料中含有一定量的可溶銻、砷、鋇、鉛、汞、硒等元素,如果被人體過量攝入,會危害健康。
10.床墊別老睡一麵
床墊老睡一麵容易導致彈簧變形、床墊凹陷,新床墊最好隔兩三個月調換一下正反麵和擺放方向。
1I。馬桶刷,半年一換
馬桶刷用久了刷毛會脫落,容易藏汙納垢,最好半年一換。如果放在不透風的容器裏,也容易滋生細菌。
12.寵物毛發,用茶葉末掃
將喝剩的茶葉末瀝幹,灑在地上,再用掃帚打掃,很容易卷走寵物的毛發,但最好用衝泡多次的茶葉。
13.有抽油煙機也要開窗
抽油煙機雖然能抽走油煙,但並不能抽走燃氣燃燒時產生的廢氣,這種氣體對人體的危害更大。
14.家具長蟲,塗點花椒末
遭蟲蛀的木家具,可將尖辣椒或花椒搗成末,塞人蟲蛀孔,然後塗抹石蠟油,連續10天即可除蟲。
15.選地漏,不鏽鋼的好
鑄鐵、鑄銅地漏表麵粗糙、易生鏽,且排水量小、流速慢;PVC地漏抗老化性能差,遇冷遇熱容易變形。
16.壁紙,隻貼一麵牆
壁紙本身及膠黏劑會釋放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所以,不妨隻用來裝飾電視牆、主題牆等視覺點。
17.出汗多,用竹炭床墊
竹炭的多孔結構,使床墊可以吸附皮膚排出的二氧化碳、氨及高濕的汗氣,保持睡眠時身體舒爽。
18.房間顏色也能治病
橙色可以誘發食欲。靛藍色有助於減輕患者手術後的疼痛,紫色可以安神、消除緊張情緒。
小貼士
桌椅與健康的關係往往被我們忽視,比如我們的餐桌較高,和餐椅不配套,就會令人產生夠不著菜的感覺,不小心還會汙染你的衣服袖口。如果寫字桌過高,椅子過低,就會使人形成趴伏的姿勢,無形中又縮短了視距,久而久之,就容易造成脊椎彎曲變形和眼睛近視。而桌椅高度搭配得是否合理,又直接影響著人的坐姿。正確的桌椅高度應該能使人在正坐時保持兩個基本垂直:一是當兩腳平放地麵時,大腿與小腿能基本垂直,這樣座麵前沿不能對大腿下平麵形成壓迫;二是當兩臂自然下垂時,上臂與小臂基本垂直,這時桌麵高度應該剛好與小臂下平麵接觸。這樣就可以使人保持正確的坐姿和書寫姿勢。
■居室飄香益健康
科學研究表明,空氣中的氣味,對人體有重大影響。臭味對身體有害,香味對身體有益,尤其是一些特殊的香味,可以改變血壓和其他生理反應,其功能完全可以與降壓藥和解除精神壓力的放鬆法相媲美。
生物學家還研究出香味的許多新作用。比如,用一種特別的香味來減輕工廠工人和管理人員的緊張與憂慮;在監獄中施放好聞的香味,可減少犯人相互鬥毆和使用暴力;在課本中加上清新的香氣,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記憶。
經臨床試驗證實,有15種鮮花的香氣對心血管疾病、哮喘、高血壓、肝硬化、失眠、神經官能症等疾病有顯著療效。
這是由於花卉的芳香油分子對不少疾病有鎮靜、止痛、平喘、催眠的特殊功能。英國還出現了一批專業的香氣治療師,利用香氣幫助人們消除精神不適。
小貼士
營造居室的芳香氣氛,可根據不同人、不同活動空間區別對待。在嬰幼兒睡房裏用點茉莉花香,會使孩子安靜地入睡;在成人睡房用點玫瑰花香,可使人心情愉悅;薰衣草香氣,則令入睡得安穩;在浴室使用菊花香味,能消除人的疲勞。
■陽台不封,空氣流通
現在,在一些城市裏住樓房的居民,很時興封陽台。有的人認為,封陽台能擴大使用麵積,擋住風沙塵土,還能起到保溫作用。這些優點是存在的,但如果封陽台的方法不當,則是弊大於利。
封陽台首先影響空氣流通。封陽台,會使室內通風不暢,易使室內空氣混濁度增加,有害氣體濃度升高。人如果長時間居住在這樣的環境裏,就會使人體免疫力下降,不利於健康。
陽台被完全封上,還會影響人與大自然的接觸。樓房設計陽台的目的是讓人有一個室外活動的方便空間,以增加人與大自然接觸的機會,如站在陽台上可以眺望遠處的花草、樹木、山水,呼吸室外空氣,對人的健康有利。如果把陽台封起來,就等於把人與大自然徹底隔開。這對人的活動不利,尤其對很少下樓的老年人更為不利。
陽台被封後,會影響陽光的直射。室內長期紫外線照射不足,對室內空間殺滅細菌不利,室內空氣中細菌含量增加,易引發流行性感冒和肺炎等疾病,同時,對人的皮膚內合成維生素D不利,老年人易發生骨質疏鬆,嬰幼兒骨骼的生長發育受阻,易患拘樓病和軟骨病。
小貼士
陽台上養些艾秧式的花草,可給陽台增輝,同時不影響陽台的原有作用。老年人可以在陽“上放一把椅子”,不時地坐在椅子上曬太陽,汲取新鮮空氣,觀賞大自然的美景,也是非常愜意的,而且符合衛生保健要求。如果封陽台,也要每天開窗通風,以利於室內衛生。
■噪聲煩人,裝修補救
要解決隔音的問題,我們要區分出究竟是哪一種噪聲引起的,從而采取不同的方法來解決,不規律的聲音我們就可以稱其為噪聲。城市噪聲的來源主要有階段性的建築噪聲、持續性的汽車交通噪聲、生活噪聲。專業人士建議,噪聲煩人可以通過裝修來補救。
1.門窗
就目前使用的建築裝修材料來看,使用塑鋼窗是最有效的密封手段。對於已經采用鋁合金的用戶,應該定期檢查,確保鋁合金邊框密封條的完好性。相對而言,鋁合金窗的密封性要比塑鋼窗差。不管安裝單層窗還是雙層窗,對付噪聲的最好辦法就是窗戶要嚴格密封。
2.玻璃
在塑鋼窗中采用中空玻璃是一個很有效的辦法,因為最煩人的噪聲往往是高音部分,而高音是直線傳播的,用玻璃可以使其大部分反射,中空玻璃則可以使其沒有反射的部分消耗殆盡。但也要警惕不要將沒經過處理的雙層玻璃誤以為是中空玻璃。
3.隔牆
現在有一些房子采用輕質空心磚做外牆,這些材料密封性較差。如果汽車噪聲對自己的影響很大,還可以在靠馬路的牆上加一層紙麵石膏板,牆麵與石膏板之間用吸音棉填充,然後再在石膏板上粘貼牆紙或塗刷牆麵塗料。
4.吸音綿
對於振動摩擦這些中低噪聲,我們可以采用地毯、織物甚至吸(隔)音棉等來減弱它們對室內的影響。
小貼士
臨街居室防噪聲,還有一些竅門:可以在窗台上養幾盆花。闊葉喬木和灌木可以用來降低噪聲,這已在城市綠化中得到了普遍應用。對於臨街居住的業主,不妨在陽台或窗台上擺放一些闊葉植物,葉麵錯落交疊的植物效果最佳,可以使戶外嘈雜的聲音在傳入室內的過程中受到莖葉阻隔。另外,可以掛個厚窗簾。最好給居室選擇一套質地厚實、褶皺多的窗簾,能有效吸除絕大部分噪聲,還可以在窗邊擺放木質家具,由於木質家具的纖維多孔性,使它具備了良好的減噪能力。在布置居室時,不妨在窗邊擺放書櫥、衣櫃等木質家具,裝修時選用軟木地板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居家鋪地毯不衛生
現今,購買地毯的人越來越多。地毯有毛織的、化纖的。羊毛地毯做工精細優美、柔軟、保暖、耐用;化纖地毯則色彩豔麗,價格便宜。然而,鋪設地毯雖可美化人們生活,但它也可以製造麻煩,藏匿汙染物,並可引起一些過敏性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還可見到,有的人一走進家或進入臥室,就會感到全身A癢不適,流鼻涕,打噴嚏,甚至引發哮喘病,但一離開這種環境,症狀很快消失。以上這些情況,都是由於致敏物引起的過敏性疾病,或稱變態反應性疾病。致敏物通常寄生在室內的塵蟎上。
塵蟎也叫屋塵蟎,它的身體很小,體長約0.3毫米,加上它身體半透明,所以肉眼不容易看到,特別是它藏匿在塵埃裏,人們難以發現。塵蟎長得有點像有足有須的甲蟲。塵蟎和它排泄的糞球(直徑20微米),一可以使人發生過敏性反應。近年來科學家經研究證實,塵蟎是一種強烈的致敏原,能夠引起塵蟎性哮喘、過敏性鼻炎或過敏性皮炎等疾病。
小貼士
病蟲喜歡潮濕、高溫、有棉麻織物和有灰土的環境,20~25℃、相對濕度65%~80%,極適宜塵蟎的發育及繁殖。所以,幹燥、勤通風就是消滅它們的最佳武器。為了徹底防治家庭中滿蟲危害,一定要經常打開門窗,堅持通風、透光,特別是在使用空調時就更要注意室內的通風、換氣。如果一定要鋪地毯,應選擇具有防塵、防汙和耐磨損的優質地毯。為確保地毯的清潔,需要定期吸塵,對於活動較頻繁的區域則需每周吸塵兩三次。
■洗手必須注意的幾個細節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雙手與各種物品接觸的機會最多,故手被視為病原微生物最直接的傳播媒介。如在一個家庭或宿舍中,一個患感冒的人,可以通過他的鼻和手把感冒病原傳播給他碰過的物體,而這些感冒病原可以在這些物體上存活,如果別人不小心又碰到這些物體,再用手擦鼻子或揉眼睛,這樣他也可能被感染。一項研究顯示,人在1小時內至少會有3次用手去碰自己的鼻子、眼睛、嘴等部位,一些常見的疾病如麵部皮膚感染、感冒、腸道細菌感染等,都有可能通過手、口途徑進行傳播。因此,飯前便後、接觸傳染病人或撫摸過寵物後,洗手是必需的一道“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