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貼士
為預防電視病的發生,看電視時要注意衛生保健,一般時間不要太長,每隔一小時就起來活動一下以減輕疲勞。看電視的距離要適度,保持在3米左右比較合適。電視機安放高度要適中,大約應與人的視線水平平行或略低一些。看電視姿勢要端正,不要躺著看電視,以免引起脊柱彎曲。看電視的環境要安靜,否則易分散精神,引起疲勞,減少娛樂興趣。看電視後要洗臉,洗去空氣中含有靜電的塵埃和微生物。
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壓或冠心病的病人,在選擇電視節目時,少看或不看緊張刺激情緒的節目。
■納涼要慎防空調病
炎炎夏日,人們都喜歡在有空調的地方辦公、學習、生活,許多人為了通風還在空調房裏開電扇,但隨之而來的空調腿病、腰背脊椎疼痛、胃痛、痛經等卻屢屢襲人。對此,醫生提醒,在納涼避暑的同時要慎防空調病。
1.腰酸背痛,空調惹的禍
腰酸背痛本是常見老年病,但是隨著辦公室“貪涼”風盛行,很多寫字樓裏不僅開著20℃以下的空調,同時還擱置了許多電風扇,在這些排隊看病的患者中,近一半都是30歲左右的年輕白領。原因在於白領久坐、長時間用眼,脊椎、腰椎、頸椎的抵抗力已削弱,而空調寒氣外加電風扇的風邪人侵,致使老年病變成了白領病。此外,一些愛美女性常穿露肩、露背裝,容易誘發肩周炎,進而導致頸椎發生退行性改變。
最好在辦公室中備一件高領衣服,保護脖頸不受風寒,並盡量避免同時使用空調和風扇。
2.空調腿病疼痛難忍
每年六七月開始因膝關節疼痛去醫院就診的患者驟增,調查病因發現,其中80%是因為在開啟空調的低溫室內工作、學習和生活時間過長,膝關節受寒冷刺激而導致滑膜炎、滑囊炎和膝關節炎等疾病。在這種被稱之為 “空調腿”的患者中,有1/3是18~30歲的青年人,2/3是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其中還有不少是舊病複發。
膝關節病科醫生提醒,室內開啟空調後,地麵水平溫度最低。人的雙腿長期處於地麵低溫中,加之夏季多著短裝,暴露在外的雙膝容易受寒涼刺激。因此,為預防“空調腿”病,盡量不要長時間待在空調房內,如因_1作不能離開低溫空間時,最好穿透氣的長褲、絲襪等以保護膝關節、腳底心。
3.空調引起其他不適
空調一開,胃病就犯。對於這些胃病患者,在夏日裏尤其需要注意食品的清潔,同時,適當地保暖也非常重要,避免室內外溫差過大刺激神經和血管的收縮。
婦女尤要注意,痛經病人一年四季都有,但在夏天,因為室內外溫度差異大,而且夏天又常常多吃冰凍食品、涼食等來消暑降溫,導致病J晴加重、反複的可能性就相對比較大。
小貼士
(1)空調溫度不宜太低。一般控製在27℃左右為宜,室內比室外低3~5℃為佳。
(2)在空調房裏適當多喝白開水。可用金銀花、菊花、生地等煮水當茶飲用,清熱解毒。
(3)限定空調使用時間。即便天氣很熱,也不要整天開著空調,更不能讓它直衝著吹。
(4)注意保持房間空氣新鮮。定時給房間通風,至少早晚各一次,每次10~20分鍾,同時,避免空調房裏抽煙。即便是開著空調,最好也把窗戶開一條小縫通風。
(5)出入空調房,隨時增減衣服。晚上睡覺時,蓋上薄被或毛巾被,特別要蓋嚴小肚子。
■不讓靜電“騷擾”你
在幹燥和多風的秋天,我們常常會碰到這種現象:晚上脫衣服時,黑暗中常聽到劈啪的聲響,還伴有藍光出現;與人見麵握手時,手指剛一接觸到對方的手指,就會突然感到指尖針刺般刺痛,令人大驚失色;早上起來梳頭時,頭發會經常“飄”起來,越理越亂;拉門把手、開水龍頭時都會“觸電”,時常發出“啪、啪”的聲響。這就是發生在人體上的靜電現象。
人體活動時,皮膚與衣服之間以及衣服與衣服之間都會互相摩擦,產生靜電,並且隨著家用電器的增多,以及冬天人們多穿化纖衣服,家用電器所產生的靜電荷會被人體吸收並積存起來,加之居室內空氣幹燥,牆壁和地板多屬絕緣體,因此更容易受到靜電幹擾。
老年人的皮膚相對於年輕人更加幹燥,並且因為老年人心血管係統老化、抗幹擾能力減弱,使他們更容易受靜電的影響。心血管係統本來就有病變的老年人,靜電更會加重病情,或誘發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現象。過高的靜電還常常使人焦躁不安、頭痛、胸悶、呼吸困難、咳嗽。
為了防止靜電的發生,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室內要勤拖地、勤灑些水,或用加濕器加濕;要勤洗澡、勤換衣服,以消除人體表麵積聚的靜電荷。
小貼士
發現頭發無法梳理時,先將梳子浸入水中片刻,等靜電消除之後,再梳理頭發;脫衣服之前,用手輕輕摸一下牆壁,摸門把手或水龍頭之前也要用手摸一下牆,將體內靜電“放”出去,這樣靜電就不會傷害你了。對於老年人,應選擇柔軟、光滑的棉紡織或絲織內衣、內褲,盡量不穿化纖類衣物,以使靜電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夏季這樣使用冰箱最易得病
夏天,人們與冰箱的接觸日益密切,隨之而來的是形形色色的“冰箱病”。
1.冰箱頭痛
夏天,剛從冰箱冷凍室取出的食品溫度在-6℃以下,而口腔溫度在37℃左右,兩者溫差懸殊。若快速進食該食品,可刺激口腔勃膜,反射性地引起頭部血管痙攣,產生頭暈、頭痛、惡心等一係列症狀,故為“冰箱頭痛”。此症一般開始僅感舌、上齶和頭頂發麻,而後隨著血管的擴張迅速傳入整個頭部,呈現搏動性疼痛。
2.冰箱肺炎
冰箱如果平時不經常擦洗,冷凍機的排氣口和蒸發器中就很容易繁殖真菌。這些真菌耐寒力極強,能在冰箱低溫下生長繁殖,並隨塵埃散布至空氣中。過敏性體質者和兒童吸入這種帶菌空氣後,極可能出現咳嗽、胸痛、寒戰、發熱、胸悶和氣喘等症狀,臨床上稱之為“冰箱肺炎”。
3.冰箱胃炎
夏季,人若多吃冰箱內的冷食物,胃腸在受到強烈的低溫刺激後,血管會驟然收縮變細,血流量減少,胃腸道消化液停止分泌,由此導致生理功能失調,誘發上腹陣發性絞痛和嘔吐等症狀,稱之為“冰箱胃炎”。
4.冰箱腸炎
冰箱冷藏室內的低溫雖能抑製多數細菌的繁殖,但有些嗜冷黴菌仍可繼續生長,如耶爾森氏菌在0℃左右的低溫環境中仍能大量繁殖,隨未再加熱的食品進入結腸後,可使結腸黏膜脫落,發生腫脹,引起廣泛炎症,致人腹痛、腹瀉、嘔吐。該病稱為耶爾森氏菌結腸炎。
要防止“冰箱病”,必須做到:
(1)冰箱內存放的食品一定要生熟分開,防止交叉汙染,食用前應檢查食品質量。
(2)冰箱內取出的、不能再加熱的食品,宜在室溫下放置一段時間後再食用。老人、小孩如患有慢性胃病、心髒病和高血壓者應慎食或禁食過冷食品。
(3)冰箱要保持清潔,尤其是排氣口和蒸發器要經常揩拭。若在該處放置些新鮮大蒜頭,則能有效地預防“冰箱病”。
(4)食物存放時間不能太長。試驗證明,冷藏後的食物,在冰箱內存放的時間越長,食物中所含的細菌數就越多;如果存放時間過久,也同樣會發生腐爛變質。
(5)從冰箱中取冰塊時,要用夾子取,可防止金黃葡萄球菌(一種皮膚細菌)從手傳到冰塊上。
小貼士
電冰箱不是“保險櫃”。不少人將電冰箱當成保險箱和方便櫃,認為許多食物放進去就可以保存了,其實這是很危險的。電冰箱冷藏室的溫度一般在。0~5℃,雖然這一溫度對食物有保鮮作用,對大多數細菌也有明顯的抑製作用,但並不能殺死細菌,尤其是對大腸杆菌、金黃葡萄球菌、傷寒肝菌等細菌來說,正是它們繁殖的適宜溫度,可造成食物汙染和變質,而且一旦將食品拿出冰箱,細菌在室內常溫下便迅速生長、繁殖。可見,電冰箱對細菌的抑製作用是有限的。
■當心微波爐損害健康
微波是一種高頻電磁波,在電磁波譜中介於超短波和紅外線之間。微波的穿透能力很大,對皮膚表麵可 “加熱”,對深部組織也可“加熱”,由於深部組織散熱困難,所以升溫比表麵皮膚快而且散熱也慢,因此,皮膚還未感到疼痛時,深部組織已受到損害。所以,使用微波爐時,應與其保持一段距離。
如果人受到超劑量微波照射或經常受到大劑量微波照射時,就會損害健康,出現失眠、健忘、頭痛、乏力、多汗、脫發、易怒、抑鬱等病症,甚至引起精神錯亂或失常,抑製或削弱睾丸生精能力,損害卵巢功能,使月經失調、月經量過多、更年期婦女引起停經、孕婦可引起流產或怪胎。
除此還極容易引起燙傷,因為微波爐加熱的湯、奶等,瓶子表麵隻是溫熱,而瓶子內部的溫度很高,如不事先試一試瓶子內部的溫度,就極易發生燙傷。
小貼士
微波爐使用的幾個禁忌:
(1)忌超時加熱。食品放入微波爐解凍或加熱,若忘記取出,時間超過2小時,則應丟掉不要,以免引起食物中毒。
(2)忌將微波爐置於臥室,同時應注意不要用物品覆蓋微波爐上的散熱窗柵。
(3)忌長時間在微波爐前工作。開啟微波爐後,人應遠離微波爐或人距離微波爐至少在1米之外。
■廚房—家中最危險的地方
俄羅斯科學家近日得出結論:家裏最危險的地方就是廚房。
原因主要有三:其一,家用天然氣中所含的氡氣,它對人體的輻射傷害,占人一生中所受到的全部輻射傷害的75%,而家中廚房裏氨氣的含量是其他房間的10~15倍;其二,在對食品進行熱處理過程中會分離出各種化學物質,如果沒有排風設備,廚房裏二氧化碳的濃度可達到3.8%。人在廚房裏待久後會出現心跳和呼吸加快,以及盜汗、疲倦和意識模糊等情況,都是二氧化碳惹的禍;其三,廚房裏通常比較潮濕,而上呼吸道感染往往是由濕度偏高引起的。
此外,廚房裏的溫度也要高於其他房間,廚師除了容易患新陳代謝失調、高血壓和靜脈曲張外,還易患皮炎和胃腸功能紊亂等病。
為此,科學家建議,廚房安裝排風設備和過濾裝置是為了健康的需要。
小貼士
警惕廚房裏的三大“殺手”。當你為全家人精心烹製美味佳肴時,要注意潛藏在廚房裏的“殺手”,防止它們對你的健康暗下毒手。“殺手”之一:油煙。煎、炒、烹、炸都會產生大量的油煙,並散布在廚房這個小小的空間內,隨空氣侵入人體呼吸道,進而引起疾病,醫學上稱為油煙綜合征。
“殺手”之二:一氧化碳。廚房裏的一氧化碳,主要來自於燃料未能充分燃燒及烹調產生的油煙,這是廚房空氣中主要汙染物之一。
“殺手”之三:氮氧化物。以二氧化氮為例,乃是一種腐蝕劑,有刺激作用和一定的毒性。吸附有這種汙染物的微粒首先侵入肺髒,導致肺部出現哮喘、氣管炎、肺氣腫等疾患。
■廚房用具四忌
1.忌用烏柏木砧板
人們總以為烏柏木砧板結實好切,殊不知它含有毒素,所切的菜,沾上毒素後,人吃了會引起嘔吐、抽搐或腹痛。所以,砧板宜用柳樹和白果樹做。
2.忌用鐵鍋煮藕
鐵鍋煮藕會起化學反應,使藕變黑,人吃了不僅起不到清熱止血的作用,反而還會引起胃部不適。煮藕宜用砂鍋或鋁鍋。
3.用聚氯乙烯籃子盛物
不少人用包紮商品的聚氯乙烯帶編籃子出售,實際上聚氯乙烯是有毒的。用這種籃子盛物,特別是盛油膩的食物,很容易被汙染,人吃後,嚴重的會引起嘔吐、瞳孔放大、煩躁不安。一般來說,用竹籃盛物則較清潔。
4.忌用鹵缸或壇子盛米
用鹵缸或壇子盛米,米很容易吸收這些容器上殘留的臭肉、臭鹹蛋之味,用這樣的米做出的飯,既不好吃,又有異味,糧食中的營養也遭到一定的損失。所以,盛米一定要用透氣的用具,如米籮、笆鬥等。
小貼士
保鮮膜並不能保鮮。目前,大多數家庭都使用保鮮膜為蔬菜瓜果和食物保鮮。有的使用保鮮膜包裝食物,存入冰箱,有的用保鮮膜覆蓋在盛裝剩菜剩飯的碗盆上,從而帶來一些保鮮膜使用上的誤區。
專家們認為,保鮮膜的使用價值不僅不大,有時還會帶來副作用。市場上銷售的保鮮膜跟普通薄膜差不多。溫度才是保鮮的重要條件,沒有適宜的溫度環境是達不到理想保鮮效果的,因此保鮮最好在10℃左右。如果在常溫下覆蓋保鮮膜保存食品,不僅起不到保鮮的作用,反而會加速食物的腐爛、變質。如果買到“水貨”的保鮮膜,即不是經過消毒的食用塑料膜則危害更大,用來覆蓋食物會造成汙染,引起食物中毒。
■煮沸預防不了食物中毒
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是最常見的腸道疾病之一,它們最常引起皮膚化膿性感染、細菌性食物中毒。葡萄球菌易在澱粉食物、牛乳及乳製品、蛋類及肉類食品中繁殖。在炎熱的夏日,由於溫度高、空氣不流通,更易使該菌極快地生長繁殖。夏天食物變味往往就是葡萄球菌“吞食”的結果。不少朋友因貪圖省事或節約,將頭天吃剩的飯菜,煮熱一陣子又撥拉下肚去,美其名曰“煮沸消毒”,但是後果往往出乎人們的意料,照樣嘔吐、腹痛不止。
煮過後細菌該是消滅了,為何還會出現上述病狀呢?原來,葡萄球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武器”是其所產生的腸毒素。腸毒素對熱的抵抗力極強,煮沸30分鍾,它仍然頑強地“活著”,這種中毒因與細菌本身無關,因此病人沒有傳染性。攝入汙染食物後,經0.5~5小時的短暫潛伏期,會急驟發病,先有流涎惡心,迅即發生嘔吐、胃部不適、上腹疼痛、腹瀉水樣便或稀便,體溫大多正常。多數病人在一兩天內症狀消失並很快恢複,但嚴重者可發生虛脫或休克。治療上應以緩解症狀及注意補充液體,防止失水休克為主。
小貼士
每炒一道菜要刷一次鍋。烹調菜肴後,在鍋底上有一層黃棕色或黑褐色的黏滯物,如果不及時刷鍋就炒第二道菜,那麼不僅容易粘鍋底,出現“焦味”,而且時人體健康有潛在的隱患。
菜肴大多是一類含碳有機物,其熱解會轉化為強致癌物苯並花。科學研究證實,包括脂肪、蛋白質在內的含碳有機物轉化為苯並花的最適生成溫度為600~900℃。據測定,擱在爐火上的鍋底溫度能達400℃以上。這就是說,鍋底上的殘留物質容易轉化為苯並花。鍋底的黏滯物繼續加熱,其中的苯並花的含量比任何煙火熏烤的食物都高。尤其是烹調魚、肉之類的富含蛋白質、脂肪的菜肴時,鍋底殘留物中的苯並花的濃度更高。這樣不洗鍋繼續烹調菜肴,苯並花就會混入食物中。不僅如此,魚、肉等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如被燒焦,還會產生一種強度超過黃曲黴素的致癌物。
為了防止致癌物對人體的危害,應提倡“炒一道菜,刷一次鍋”,並徹底清除鍋底中的殘留物。
■慎點生日蛋糕上的蠟燭
過生日,吃蛋糕、點生日蠟燭已成了一種時尚,但有專家研究發現,點蠟燭,特別是點帶香味的和慢燃的蠟燭可能發生鉛中毒。因為這類蠟燭芯是鉛做的或是含鉛的,如果被人體吸收後,會危害人的神經係統、心髒和呼吸係統等,從而導致鉛中毒。
鉛的危害性很大,它是一種高度有毒物質,主要存在於油漆、塗料、鉛塵、土壤、舊水管、陶瓷和水晶器皿、塑料拖鞋中,一些玩具、文具、食品中也含有鉛。例如鉛筆,鉛筆本身是石墨不含鉛,而外麵的彩色塗料卻含有鉛,因此,啃咬鉛筆杆是十分有害的。鬆花蛋、爆米花、過期罐頭中也含有鉛。它最大的危害是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使兒童學習上有困難,行為上有問題,智力遲鈍及發育緩慢。
小貼士
鉛中毒最大的特點是非特異性,混在一般性症狀中,不易引起人們的重視,而且表現出的症狀、中毒的深淺也是因人而異的,人體吸入或食入的鉛最終會在骨骼、毛發、牙齒等處沉積,引起乏力、頭痛、睡眠障礙、腹痛、體重降低等。
■不宜使用隔夜龍頭水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習慣,清早起來後,往往一打開水龍頭就接水用來刷牙、洗臉或做飯,更有人在夏天早晨起床後就直接飲用水龍頭裏的自來水。實際上這種做法是不衛生、不科學的。
研究發現,隔夜龍頭水裏窩藏著一種細菌—軍團菌。人如果不慎感染了這種嗜肺的軍團菌,就會患上一種症狀酷似肺炎的“怪病”,以往醫生們常常將其當做肺炎來治療,但治療起來卻根本無效。感染了這種細菌後,患者常有胸痛、嗜睡、煩躁、抑鬱、神誌不清、定向障礙等中樞神經症狀,有的還會出現腹瀉、腹痛、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疾病症狀。美國費城曾爆發過一次軍團病,221名患者中有34人相繼死亡,病死率高達15%。因此,這種 “怪病”引起醫學界的高度重視。近年來的研究證實,軍團菌還可從湖泊、飯店、醫院以及家庭中自來水管道的水樣中分離出來。
小貼士
要預防這種疾病的發生,最主要的一點就是正確合理地使用自來水。在清晨用水時,應先把水龍頭打開,讓停留在裏邊的隔夜水流出來,然後再接水做飯或洗臉、刷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