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穆青的“文化民生”理念(1 / 2)

穆青的“文化民生”理念

傳媒史話

作者:白潤生

發展少數民族地區媒體特別是少數民族語文的新聞傳播事業及其研究,是一項造福子孫萬代的“文化民生”工程。何謂“文化民生”?筆者的理解就是通過各種不同的媒體,以平民的視角,關注百姓生計,關心百姓的文化生活。少數民族地區的媒體,特別是少數民族語文的媒體更應以少數民族喜聞樂見的視角記錄少數民族百姓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狀態。各類少數民族新聞欄目(節目),都應以少數民族視角、熟悉的內容、喜愛的形式以及價值取向彰顯自己的個性與品質。

著名新聞工作者穆青一直高舉“文化民生”的旗幟,傳承少數民族文化。穆青身為少數民族的一員,深知民族報道是黨的新聞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少數民族新聞事業是黨的新聞事業有機組成部分。他在任新華社社長期間,始終堅決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密切關注民族報道工作,大力支持少數民族新聞事業的發展,顯示了他的遠見卓識。作為新華社的社長,穆青對於5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及少數民族較多地區分社的管理,實行了一些傾斜政策。少數民族地區分社地處經濟比較落後、條件比較艱苦、交通不便、電信事業不發達的邊遠地區,穆青幫助民族地區分社搞好基礎設施建設,配足交通工具以及比較先進的電信傳輸設備,力求從各方麵創造良好的條件。在業務管理上,他適當調整民族地區記者的稿件定額,並在評選好稿時相對向民族地區分社的稿件傾斜,以提高記者的積極性。穆青一直關注民族報道,他多次強調必須加強民族新聞報道,並著手抓落實,還對民族地區的新聞報道工作提出了有益、中肯的意見。

穆青對“文化民生”工程建設有深刻認識。他認為,加強民族報道有利於安定團結。沒有民族團結,就談不上全國的安定團結。通過民族報道,落實黨的民族政策,溝通各民族間的感情,消除民族隔閡,促進民族團結。穆青呼籲:“民族報道不是可有可無,而是必須加強,決不能有絲毫削弱。”①

穆青認為,民族問題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同時也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因此,民族報道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真正發揮良好的作用。穆青強調必須“針對大局加強民族報道”,②他說,我國當前的大局,是要保持安定團結,建設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把我國建設成現代化的、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會主義強國。對民族地區來說,報道要有利於民族團結,有利於促進民族地區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民族報道就是要針對這個大局做文章。他認為,地方工作是實際,全國大局也是實際,根據全國大局來考慮報道,就是聯係實際。我們的報道,主要是針對全國大局來做文章,要把局部的東西放在全國大局中來考慮衡量,這樣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他強調處理某些民族問題的報道時,要非常慎重,反複斟酌,講求策略,對內嗬護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對外抵禦外來文化滲透,維護文化安全,維護邊疆穩定。他主張民族報道應多從正麵去進行引導教育,不要亂扣“主義”的帽子,不要輕率批判。不講策略,不考慮效果,往往會把事情搞壞。

在“文化民生”工程建設上,穆青采取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措施。

新華社原來設有一個政治民族組,主要處理政治新聞,1990年,專門設立了一個民族報道組,旨在加強新華社的民族報道。這個民族報道組專門處理少數民族題材的稿件,從民族角度決定取舍,增加了少數民族新聞的發稿量。

加強對3種民族文字版《參考消息》(維吾爾文版、哈薩克文版、蒙古文版)的領導,保證其順利出版。在穆青的倡導下,3種文字版的《參考消息》都在報社內部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在業務上實行崗位責任製,嚴格獎懲製度,並且密切結合當地的特點,使報紙更符合讀者的需要,趣味性、可讀性更強,更受少數民族讀者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