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聞出版業數字化轉型的最佳實踐(1 / 2)

新聞出版業數字化轉型的最佳實踐

國際媒介

作者:楊建宇

隨著全球信息化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擁抱數字”已成為越來越多新聞出版機構的戰略抉擇,2014年10月14日揭曉的首屆世界數字媒體獎(World Digital Media Awards)獲獎項目,充分展現了全球新聞出版業同行在數字領域令人讚賞的貢獻和彌足珍貴的探索精神。作為世界報業和新聞出版協會(WAN-IFRA)①主辦的一項權威賽事,大賽共設最佳新聞網站獎、最佳數字廣告獎、最佳在線視頻運用獎、最佳數據可視化項目獎、最佳移動服務獎、最佳平板電腦發布獎、最佳讀者參與獎、最佳新產品獎等八類獎項。根據“優中選優”原則,本屆世界數字媒體獎隻向2014年度歐洲數字媒體獎和亞洲數字媒體獎獲獎項目開放(其它地區將在未來陸續納入)。經過激烈角逐,《衛報》網等媒體項目分別摘得最佳新聞網站獎等獎項。世界報業和新聞出版協會首席執行官Vincent Peyrègne在評論這一賽事的意義時稱,當新聞出版業開始在數字時代重塑自己,向那些勇於創新並能夠抓住機遇的媒體學習就成為一種需要。②窺斑知豹,這些獲獎項目不僅揭示了全球新聞出版業數字化轉型的最新動向,其創新實踐對於我國新聞出版業數字化轉型的升級也不無借鑒意義。

最佳新聞網站獎:《衛報》網

《衛報》的前身是《曼徹斯特衛報》,創刊於1821年,1959年改用現名,為斯科特信托基金會所有,素以獨立著稱,在歐洲思想界具有較高的美譽度。《衛報》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發展都回應了新一代媒體技術所造成的挑戰,並因為能夠把握機遇成功樹立起先鋒者的形象。在信息通信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這家老牌嚴肅報紙又開始用“數字新聞機構”界定自己,最佳新聞網站獎花落《衛報》網為此提供了一份新佐證。

從評獎標準來看,最佳新聞網站獎的評選不僅考慮參評網站的新聞報道質量和多媒體表現水平,還衡量新聞與用戶的交互性,評估網站能否為新聞消費者和廣告主創造價值。此外,其它因素如報道可視化、便捷的導航、流暢的下載以及合理的網站架構設計也在考慮之內。《衛報》網之所以能夠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正是較好地體現了以上原則和特征,此外,該網關於愛德華·約瑟夫·斯諾登(Edward Joseph Snowden)揭秘美國政府監控項目“棱鏡”的係列報道,也為贏得這一殊榮增添了砝碼。

2013年6月6日,《衛報》靠斯諾登提供的消息,率先披露了這項由美國國家安全局自2007年小布什時期起開始實施的絕密電子監聽計劃,引發美國外交地震。在全球新聞機構競相角逐的“棱鏡門”報道中,《衛報》將《衛報》網作為跨平台報道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良好的信譽、出色的全球報道組織能力和多樣化的新聞表現手段,成為這場新聞大戰中的關鍵“玩家”。

最佳數據可視化項目獎:《挪威日報》“零控製”項目

越來越多的新聞機構和新聞記者認識到大數據是一座新聞富礦,數據可視化已成為普遍倡導的數據處理方式。《數據新聞手冊》③將數據新聞的製作分為三個關鍵步驟:獲取數據、理解數據和傳達數據。數據可視化旨在用受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解除閱讀障礙,展示新聞價值。但數據可視化在當前仍然知易行難,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數據可視化不僅需要貫徹始終的技術參與,也需要媒體著眼未來改革工作流程和部門架構。

最佳數據可視化項目獎的評選強調信息圖、動畫及短視頻的綜合運用,認可綜合表現手段所傳遞的優秀設計理念——包括新聞價值的彰顯和信息的清晰準確,此外,交互性和視覺衝擊力等特征也受到重視。《挪威日報》(Dagbladet)的數據新聞“零控製”(Null CTRL/Zero CTRL)正是以其出色的數據新聞製作能力贏得了這一獎項。在題為“數字足跡,你的安全程度?”的這組報道中,《挪威日報》對數據可視化的運用相當成功。“想想會是怎樣?當你敲幾下鍵盤便可操控鄰居家攝像頭,打開競爭對手的數據庫或入侵重要係統。在係列報道‘零控製’中,《挪威日報》帶你調查數據安全隱患對你可能造成的傷害——不管是家裏、工作地點還是公共場所,這個互動式導航揭示了我們的一些發現。”報道首頁的這段“編者按”指出了數據安全問題的嚴重性,吸引用戶繼續關注。在家庭、工作和城市三個模塊中,製作團隊通過交互技術、多媒體表現方式和體驗式手段的運用,讓用戶感受到無處不在的數據安全隱患,為枯燥的數據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