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縣域將成晚報類報紙發展新戰場(2 / 3)

假設按15%的比率計算,前述山東省平原縣報紙廣告經營額也應不低於750萬元,實際上,由於縣域內其他廣告媒介的發育滯後和不足,縣域報紙一旦出現並獲得發展,其在整個本地廣告經營額中的比重將遠遠大於全國的平均比率。這從江蘇、浙江等省縣市報近年來的廣告經營情況就能窺見一斑。

報紙廣告在整個廣告經營額中逐年下降,既反映了網絡、手機終端等新興媒體在不斷蠶食傳統廣告市場,同時也說明在一二線城市,廣告市場競爭已接近白熱化。報紙利用自身優勢盡快下沉到縣域,占領、開發和挖掘縣域市場越來越有必要。

根據公開數據,2007年三四線城市家庭平均月收入為2891元,2012年為5961元,5年內翻了一倍多。收入提高直接帶動了消費能力,隨著縣域經濟的發展和縣域人均收入的不斷提高,縣域居民的消費結構中食品所占的比重將逐漸減小,人們對於教育、信息、休閑、服務等精神類和享受類的消費需求將不斷增加,客觀上有利於促進市場廣告需求、擴大廣告市場規模。

考察縣域廣告市場,盡管本地各種廣告媒介基本健全,但專門針對縣域受眾、適合本地廣告客戶選擇的並不很多:縣級電視台收視率不高,手機報、手機短信及網絡、移動端覆蓋麵相對狹窄,宣傳部門創辦的“縣報”麵向機關、讀者關注度較小,廣告宣傳品權威性不夠。地市一級的宣傳媒介盡管避免了上述劣勢,但無論是地市級電視台還是地市級報紙,其範圍麵向全地市,受眾遠遠超出了本地縣域,廣告價格過高,對特定縣域受眾針對性不強。

而隨著社會的發展,縣域居民對本地的關注度及信息需求度也會逐步加大,縣域居民對本地時政經濟政策變動、社會民生大事等發生在身邊,或者與自身工作、生活息息相關的新聞信息求之若渴;與之相對的是,由於缺乏本地的合適的新聞媒體,目前針對縣域的新聞信息供應嚴重不足。

2012年7月到9月,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課題組在江蘇江陰、東台兩縣級市進行調查,針對“你希望在本地報紙上閱讀到什麼內容(可多選)”這一問題,70%的受訪者選擇的是“本地社會新聞”,“生活服務類”占29%,“國內外重大事件”占27%,“財經、文體等專題新聞”占20%。

調查分析認為,目前國內報業市場,在滿足縣域居民的信息需求上,還存在著一個較大的市場空白,特別是在“本地社會、民生新聞報道”方麵。④

目前,新媒體的迅猛發展已延伸到縣域,縣域居民對新媒體新技術的應用也逐漸與大城市拉平。2012年在三四線城市使用移動設備接入互聯網的比例達到32%,接入的設備有智能手機、普通手機、平板電腦、上網本;其中采用智能手機上網的比例從2011年的5%增長到今年的20%,增幅達到300%;在使用時間上,三四線城市消費者每周手機上網的時間為12.59個小時,比2011年增加3.31小時。⑤

新媒體的使用,方便了縣域居民的互相聯係和工作、生活,但由於缺乏權威可信的信息源,網絡及手機終端中傳播的許多縣域內本地新聞信息往往真假莫辨、蕪亂雜陳。縣域居民使用新媒體,與大城市居民有很大不同。根據群邑中國發布的調查報告,三四線城市用戶使用手機即時通信工具的占93%,搜索占27%,電子書占22%;而一二線城市即時通信工具占83%,搜索占67%,新聞占58%,微博占43%。⑥

無論從縣域廣告市場的規模、縣域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費結構以及新聞信息需求,還是新媒體在縣域居民中的應用,縣域報紙生存發展的市場化土壤都已經具備。縣域報紙一旦創立,將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縣域將成山東報媒發展新戰場

鑒於地市級報紙的主戰場大多數在由市轄區組成的城市市區,本文所指的縣域,主要指與地市級中心城區相對獨立、在本區域範圍內具有較強集聚力的縣及縣級市。在這些縣市,廣告客戶源無論房產、汽車還是商業、醫療等,都很少跨縣域投放廣告。

值得注意的是,與中心城區相對距離較遠、自身擁有獨立輻射圈的縣域,並不僅限於縣及縣級市。像山東省淄博市的一些區,以及近年來因區劃調整由縣改成的市轄區,從廣告市場劃分,也具有與縣市相同的特點。這樣算來,與中心市區有相對獨立區域空間和經濟集聚力的縣域,在山東省足有上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