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尾聲(2)(2 / 3)

彭先生經過此事的重創,幾乎變得心灰意冷,無精打采。鄧小姐是他的命根!他多愛她!可是,她又是他逼上絕路的。當警方來調查此案時,他說:“她就是我害死的。你們抓我去坐牢吧,你們槍斃我吧。”但由於量刑不足,他隻是在拘留所接受了幾天教育,被無罪釋放。

彭先生的父母,不敢再管兒子了,隻是看著他搖頭、歎息。對媳婦的死,他們是痛苦、傷心的。而且,他們知道,自己也脫不開幹係,故有那麼幾分的慚愧與內疚。可是,他們竟然還覺得自己亦很委屈:“第一,我們是愛她的,是關心她的,這是心裏話;第二,媳婦不尊重我們,自作主張,這是客觀事實;第二,為了這麼一件小事,她竟連命都不要了,像什麼話,這是她的不對;第三,她的死,影響非常壞,使我們彭家的臉麵掃盡,出門抬不起頭來,這是事情的後果。”看看,人都被他們活活逼死了,他們還感到不服氣,這是什麼邏輯?!

鄧小姐的心理是太脆弱了,小小的家庭矛盾就把她送上黃泉之路。生命才是最寶貴的。可是,透過這個案件,我們該得到什麼教訓?當愛成為牢籠,這個家庭還成啥體統?由愛情本身釀成的悲劇,該由誰負責?

彭先生遭喪愛妻之苦,使他承受著良心、情感的重重煎熬,久久處於哀傷的世界當中。他不上班、不出門、不見其他人,分不出白天、黑夜,也不顧冷暖晴雨、春夏秋冬。他抽煙、酗酒。筆者希望,既然事情已經過去,他應該吸取教訓,走出困境,重新開始自己的人生。

[文章]在這裏,筆者想附錄自己的兩篇文章,作為本文的補充,供讀者參考。

當愛成為牢籠

有兩個朋友,近來發生了這樣的故事。一個朋友帶著自己的妻子離開嶽父、嶽母,去了另一座城市,將走時如釋重負般大喊一聲:“解放了!”一個朋友跟著自己的丈夫,與公公、婆婆吵得不可開交,簡直是反目成仇。對這兩個朋友的情況,筆者都有一定的了解。前者是一個從外地重點大學分配到本市工作的機關公務員,剛來不久便經人介紹認識了如今的妻子。妻子及嶽父、嶽母都非常關心他,給了他無微不至的照料,以致他逢人就說,很慶幸找到了“第二個家”。後者是一個愛好文藝、追求個性的新時代女子,與夫君天生一對,伉儷恩愛,公公、婆婆也時常誇她“孝順”、“賢惠”。那麼,為啥如今他們竟與長輩的關係鬧得如此緊張呢?且聽當事人的傾訴與呼籲。前者說:“這種關心壓得我實在喘不過氣來。”後者說:“我不願意在愛的牢籠裏討生活。”

說得多好啊,“愛的牢籠”!連愛都成了牢籠,這豈不是世間悲劇?在一個家庭內,人際僵化,往往並不是彼此之間真有不共戴天之仇,或真是為了什麼非爭不可的大是大非的抉擇。畢竟都是至愛之人,不過屬於雞毛小事。其實,正是因為相互的關愛過重,成了一種壓力,將人給束縛了起來;加之各自的性格、文化、所處的角色、待人處事的方式不同,出現了差異與分歧,於是開始發生衝突。這時,被束縛的人誰不覺得累,誰不想衝出來?而這種衝突,大多並不純粹在夫妻之間,亦不在父母中的某一位與年輕夫妻中的某一位之間,全在父母輩與年輕夫妻輩之間。也就是說,這基本上是兩代人之間的矛盾。而且,這是由愛本身釀成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