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尾聲(2)(3 / 3)

年輕人有他們自己的想法、做法,而長輩總以為他們才是百分之百正確,惟一正確。他們喜歡指手劃腳,橫加幹涉。長者認為這是關心,並以權威自居;年輕人是因為他們古董而不服氣,還是徹底地表示感謝與接受?再則,年輕人有自己的天地,長者若過於注意,那年輕人有啥隱私可言?兒子、媳婦跟公公、婆婆一起過,兒子便愛跟公公、婆婆“彙報”如何與媳婦相處;女兒、女婿跟嶽父、嶽母一起過,女兒也愛給嶽父、嶽母“交流”怎麼同女婿生活。這樣,另一方,即媳婦、女婿豈不覺得到處是眼睛、耳朵在看著、聽著,哪有心思談情說愛?甚至MakeLove都不盡性了。

長輩本來是愛自己的子女的。但是,如果這種愛及其派生的關心、幹涉、了解太多、太重,那便成了負擔,讓子女覺得既不自由,又無自主。家庭問題大多由此產生。“兒孫自有兒孫福。”年輕人需要自己的空間,並能有自己的處事方式。所以筆者敬勸父母們一句:對年輕人的世界別了解太多;對年輕人的事別幹涉太多。

男人,你的名字是什麼?

英國大詩人莎士比亞說過一句“女人,你的名字是弱者”,數百年來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批評;尤其是女人們。與此句相對的是:“男人,你的名字是強者。”男人頂天立地,縱橫開闔,的確具有陽剛之氣。然而,在當今社會生活中,此言並非正確。男人,你的名字是什麼?一言難以蔽之。

我們一般所見,男人是幹大事業的,風光得很;卻沒想到,正同為如此,男人活得很艱難,很累。特別在家庭關係上,男人麵對著兩個甚至三個女人,即母親、妻子(還有女兒),夾在中間捱日子,滋味委實不好受。電視劇《婆婆、媳婦、小姑》中的家寶,最近上映的38集台灣係列片《百合花》中的孟勤等,就在熒屏上活畫出了可憐男人的形象。

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你的母親與妻子同時掉落水中,你先救誰?救母親?得罪妻子。救妻子?得罪母親。兩人都救?不可能。據說最好的答案是救離自己近、容易救的那一個。這種選擇倒是很明智,但其中是否有百分之百的感情成分?

曆來婆媳關係是家庭中最棘手的問題。婆媳關係好,則家和萬事興;婆媳關係僵,則家亂萬事敗。而如何處理好婆媳關係,除了她們自己努力外,一個重要的問題是,還得看夾在她們中間的這個男人(兒子與丈夫)如何處理。逃避?不可能。不在乎?更沒辦法。男人在外大風大雨,操勞一天回來,希望有個溫馨的港灣。一旦家中婆媳不和,這男人便脾氣暴躁,造成惡性循環。殊不知,這個局麵正是男人自己調節不周的結果呢!家庭糾紛往往並非重大矛盾,也無須分清誰是誰非,若男人稍失公正,或“上綱上線”,或東拉西扯,那簡直是攪渾水,更加無法收拾。

一個女人說你“有了老婆忘了娘”;另一個女人說你“隻關心你媽不關心我”——你怎麼辦?

做人難,做男人更難,做夾在兩個女人之間的男人尤難。“男人統治世界,而女人統治男人。”可謂一針見血。

不過話說回來,男人難是自找的,誰要你既當兒子又當丈夫。同時,男人難也是值得的,有兩個女人愛你,她們都是為了你活著的,你吃點苦又有啥?

在自己家裏,男人的角色就是個弱者。那你便甘心當弱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