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司長關強訪談錄
人物專訪
作者:
摘要:中國大遺址積澱了中華幾千年文明,對現在的社會、精神文明和核心價值都有很大作用。大遺址作為古代人類的重要居住點,大多位於現代城市之下或是臨近城市。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許多建設項目與大遺址相關聯,多數表現為一種對立的關係。城市化進程是不可阻擋的,而文物保護工作也是必須要做的,階段性目標的實現和最終的保護結果不是絕對意義,遺產保護過程本身就是意義。
關鍵詞:大遺址;文物古跡保護;城市現代化;意義;理念
中圖分類號:C91文獻標識碼:D文章編號:1674-4144(2010)03-54(4)
中國名城:
“十一五”期間,我國將100處重要的大遺址列入保護總體規劃,為此還設立了大遺址保護專項資金。為更好地探討大遺址保護工作,交流大遺址保護領域的研究成果,2008年在西安舉行了第一屆國家大遺址保護高峰論壇,2009年10月底又舉行了第二屆國家大遺址保護洛陽高峰論壇。請關司長介紹一下目前中國大遺址的概況。
關強:大遺址從概念上來說,是指價值重要、規模也大的遺址。經過5年努力,從南到北,由東到西,中國的大遺址保護已經形成以長城、大運河、絲綢之路、西安片區、洛陽片區“三線兩片”為核心,100處重要大遺址為重要節點的基本格局。
中國名城:國際視野下的當前中國大遺址保護水平如何?今後的打算是怎樣?
關強:世界上很多國家的文物古跡保護工作做得不錯,對遺址保護、遺址與環境方麵也很重視。中國這些年對大遺址做了些保護。以前各級政府,包括文物部門及廣大群眾對大遺址不了解,位於城市建成區內及城市近郊、遠郊的大遺址未得到重視,大遺址麵臨破敗的境況。看到這樣的情況,國家文物局很早就提出大遺址保護展示園區的構想,以期使那些價值大、規模也大的大遺址得到有效保護。自2005年國家設立大遺址保護專項經費以來,大遺址保護取得了一些成果。2008年在西安、今年在洛陽舉辦的大遺址保護高峰論壇規模都很大,北京、西安、洛陽、揚州等城市的代表詳細介紹了各地的措施、經驗和探索。總體來說,中國大遺址保護到了一個比較好的階段,但很多地方是剛剛啟動,完成的點還不多,中國大遺址保護的路很長,有很多工作要做。
對大遺址保護,我們打算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大遺址保護管理體係和相關法律法規。同時,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將作為“十二五”期間我國大遺址保護的重要內容得到大力推動和支持。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建成30處考古遺址公園和50處遺址博物館。
中國名城:現在是否有一、兩處保護得比較好的大遺址?
關強:這要看取的角度,總體來說,大遺址保護總體的量很大。集安高句麗遺址保護工作可以說相對做完了,因集安的區域小,加上通過2003年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做了大量工作,從國家到各級政府都給予了很大的投入。另外還有一些點,如安陽殷墟,它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區域保護和展示都做得不錯。縱觀下來,很多的點在大遺址的核心區或局部做了工作,因此我們隻能說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中國名城:城市現代化背景下的大遺址保護的意義為何?
關強:從文化角度來說,大遺址積澱了中華幾千年文明,對現在的社會精神文明建設有很大的價值。大遺址作為古代人類的重要居住點,大多位於現代城市之下或是臨近城市。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許多建設項目與大遺址相關聯,多數表現為一種對立的關係。城市化進程是不可阻擋的,而文物保護工作也是必須要做的,我們希望處理好兩者間的關係,通過考古遺址公園的形式,既可以使遺址得到保護,也能使遺址在城市整體功能上發揮作用。我們認為階段性目標的實現和最終的保護結果不是絕對意義,遺產保護過程本身就是意義。2008年通過的《大遺址保護西安共識》中提出:大遺址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是城市文化景觀的核心要素,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資本和動力。大遺址保護對建設城市文化,彰顯城市特色,保持文化多樣性,守望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具有重大意義。城市化現代化背景下大遺址保護是深入挖掘城市的文化內涵,它所實現的文化價值是一個長遠的價值、可循環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