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中小曆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3 / 3)

(4)對舊城內的建築要控製其密度,以及改建的內容、高度和外形。對新城區、新建築,應該繼承和發揚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

(5)應堅決製止假古董建築,包括新建與國內名勝古跡同名的建築、寺廟道觀、傳統一條街等所謂人文景觀,避免既不能保護真正的文化價值,又浪費了大量人力、財力、物力的不明智之舉。

3對蘭溪古城保護與發展的具體意見

(1)暫時凍結某些傳統街區的建設工程

蘭溪古城是1990年7月申報省級曆史文化名城的。當時因種種原因未獲批準,造成了一個無法可依的真空期。從某種意義上說,現代化建設對傳統街區、古民居等文物建築造成的建設性破壞的程度,遠較曆史上無數次兵燹或自然災害的總和為烈。1990年以來,蘭溪市區先後拆除了何家巷、聚--星巷、福靈巷、鬥富巷、花園巷、和平北路等傳統街區和明代大文豪胡應麟故居、蔡氏宗祠、花園巷10號民居等一大批富有曆史、藝術價值的古建築,造成了無可挽回的損失。由此可見,在地方立法上凍結某些古街區的土地出讓、房屋拆遷,是切實做好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的必備條件。

(2)切實保護蘭溪古城的空間環境

中國傳統建築講究“勢”、“場”、“境”。勢是指建築的形態,顯示一種向地心或天空或與大氣環流相協同的力的趨勢,場是指勢所涉及的範圍,境是指由地理環境、空間環境與建築形態所達成的一種和諧。蘭溪古城從唐代建成以來,一直未有遷移,它的選址傍山臨水,建築上以臨江的西門城樓最為巍峨壯觀,城中則以告天台為製高點,城東有大雲山,海拔約120餘米,上建能仁塔,南門塔山建有同仁塔,而一般的民居多為兩層樓房,很少有超過三層的,所以整個古城高低錯落、層次分明,空間環境非常優美。但由於近年所建樓房多五、六層,蘭江大廈、三江大廈更是高達十六層以上,因此城東大雲山的林嵐翠色被湮沒在一片灰色樓群之中,而能仁塔、西門城樓、靠天台等也被高大的樓群壓得像個侏儒,這些都破壞了古城原有優美的空間環境,實在是城市建設中的敗筆。

從小範圍的空間環境來說,街道至巷坊至各院落,白牆青瓦、曲線山牆、披簷門罩、石板小路等,具有一種空間秩序的連續性,表現為尺度、圍合、領域的層次漸進。假如一幢很平凡的民宅,它的雕刻裝飾都說不上精美,但它曲線飛動的馬頭牆卻構成了街巷空間景觀的有機組成部分,這也是很值得保護的。總之,為了保護蘭溪古城的空間環境,嚴格控製所建建築的高度、體量,乃至追求風格的協調,都是當務之急。

(3)搶救與開發並重,保護與利用同步

可以現有景點為基礎,發揮各方麵積極性,招商引資,多方籌集資金,選擇適當時機推出“蘭溪古城一日遊”,其方式可以仿照北京的胡同一日遊,乘坐三輪車或人力手拉黃包車代步,車上掛“蘭溪古城一日遊”廣告標誌,車夫統一著古代服裝,可接待團體遊客,也可接待散客。初步設想的旅遊路線為:隆禮門一解放路一探花巷(參觀探花巷1號原江正和銀樓主人住宅)-人民南路(遊告天台、逛天一堂及花鳥古玩一條街、參觀萬通當鋪故址、忠錫巷、風箏巷、轉虹橋寧波會館花廳)-荷塘沿(參觀徐氏民居)-桃花塢(參觀唐壬森故居、桃花塢水榭)-農路(今雲山路,參觀章府裏章楓山故居、徐氏宗祠)-黑虎巷(參觀胡氏民居、廣慈醫院舊址)-東穀巷-星官巷-雀門巷(參觀藥皇廟)-廟前街(遠期可開發城隍廟)-世德巷(參觀嚴氏民居)-結束。遠期可增加世德巷-佳宅巷(參觀62號民居故居,恢複劉煜故居)-雲山路(參觀錢業公所、義烏會館、紹興會館)-大寺前路(遊覽東嶽廟靜性壇)-結束。

為了使蘭溪古城一日遊能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建議在現有告天台等景點的基礎上,利用古城眾多的文物古跡,挽救與開發並重,保護與利用同步,點、線、麵開發相結合,發揮各方麵積極性:

①修複隆禮門城樓。隆禮門是元至正年間開辟的城門,在省內已絕無僅有。作為蘭溪古城一日遊的始入口,應使遊客有一種進入六百年前時光隧道的感覺。在修複時必須保護隆禮門城門的原樣。

②開放探花巷1號江氏民居。該民居雕梁畫棟,稍加修繕即可開放。

③擴建告天台花園為天福山花園,拆除告天台山後麵的一些現代建築,在此範圍內複原胡應麟二酉山房故居,可以和名人史跡陳列聯係在一起。胡應麟是明代著名詩人、文學家、藏書家。他的二酉山房藏書樓當時與寧波天一閣齊名。遠期可在天福山花園內集中陳列蘭溪現存的古碑、古石刻等。

④恢複木橋巷1號中共縣委舊址、百步梯中共金衢特委機關、轉虹橋寧波會館花廳、忠錫巷萬通當鋪的曆史原貌,供參觀遊覽。

⑤修繕、布置桃花塢唐壬森故居,搬遷桃花塢水榭內居民。遠期可興建位於大雲山麓的桃花塢公園,恢複蘭城八景之一的桃塢尋芳勝景。

⑥修複章府裏章楓山花園。章府裏章楓山故居原有花園、振衣閣等景,現尚存明代磚雕門樓、石筍及門前的古井等。以後可修複花園、振衣閣及門前的古井亭、大秩宗石坊。

⑦搬遷徐氏宗祠及工農路51號錢業公所中的居民。徐氏宗祠可舉辦文物、書畫等展覽。51號民居原錢業公所可辟為金融陳列館或古鏢局、武館,供人參觀。

⑧開辟美食一條街。蘭溪風味小吃雖名聲遠揚,但經營分散,不成氣候。可在章府裏至牛角尖開辟一條美食小街,集中蘭城的佳肴美味,與人民南路的古玩花鳥一條街相互輝映。同時,在遠期可將散布於鄉間的40餘座古牌坊中的精華部分搬遷至此集中,其他地方已有先例。

⑨修繕黑虎巷胡氏民居、廣慈醫院舊址、世德巷1—4號嚴氏民居等,開放參觀,亦可辟為旅館供遊客住宿,以發思古之幽情(如世德巷1—4號曾辟為市府招待所)。

⑩恢複劉煜東園故居。可陳列劉煜遺著及放映根據他的《庚子西狩叢談》改編的電視劇《慈禧西行》錄像。隔壁的62號民居雕刻精美,可一並開放參觀,也可辟蘭溪曆代先賢事跡陳列館,供人參觀。

(11)修複紹興會館(現為蘭一中校辦工廠),和已修複的義烏會館一起,展示古會館文化。現義烏會館由民間義烏籍人士捐資修複後,已恢複演戲、民間說唱、小吃、茶食等休閑娛樂功能。

(12)開發利用三座古廟。道教的藥皇信仰和東嶽天齊聖帝信仰及城隍信仰,在民間都有深厚的基礎。藥皇廟現已辟為老年活動室,可遷出後進的住戶,重塑藥皇神農氏及扁鵲、華佗、張仲景、孫思邈塑像,還可請名中醫坐堂門診,遠期可辟為中醫藥博物館。東嶽廟靜性壇可辟為道教活動場所,重塑東嶽天齊聖帝及碧霞元君神像,遠期應拆除門前的一些現代建築:城隍廟遠期可搬遷延安路小學。建國近50年了,延安路小學還放在古廟裏,是十分不合適的。小學搬遷後,可如上海城隍廟及寧波城隍廟一樣,將其廟內及周邊辟為小商品市場,將三座古廟變為集休閑、遊覽、參拜、購物、娛樂、品味為一體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