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筋骨祛病】小偏方(1)(3 / 3)

茄汁墨魚花

【具體做法】墨魚500克,瘦豬肉200克,番茄醬50克,料酒、蔥段、水澱粉、植物油、肉湯、精鹽、白糖各適量。墨魚去板取肉撕去外皮,洗淨,剞花刀,再切成5厘米長、3.5厘米寬的塊,入沸水中焯一下撈出,瘦豬肉切大片。鍋置火上,倒油燒熱,下蔥段煸香,下豬肉片略炒出油,烹入料酒,加入番茄醬、肉湯炒勻,放入墨魚花,加精鹽、白糖,然後用水澱粉勾芡,出鍋裝盤即可。

【功效】補鐵補鈣,養血強身。

增效經穴方

【具體操作】

1.取穴:小腸俞、膀胱俞、足三裏、殷門、委中、承筋、承山、湧泉。

2.按壓小腸俞、膀胱俞各50次,力度稍重,以脹痛為限。

3.點揉殷門、委中、承筋、承山、足三裏各30~50次,力度以4為限。

4.搓揉湧泉100次,力度稍重,以有氣感為佳。

【功效】舒經活絡,養陰柔肝,解痙止痛。

風濕性關節炎,生薑大蔥助保暖

患者小檔案

症狀:風濕性關節炎。

管用小偏方:

取鮮生薑、鮮蔥白,按1∶3的比例配用,混合搗爛如泥,敷在患處,每48小時更換一次。

前一段時間,媽媽在小區公園散步的時候,在樓下碰見小區裏的程大媽,她與媽媽同歲,53歲,但穿得很厚,媽媽看見她,就上前調侃了一句:“怎麼穿這麼厚,你這準備過冬天啊?”程大媽不好意思地說,昨晚不是下雨了嘛,她風濕性關節炎的老毛病又犯了,左腿膝關節疼了一夜,看今天天好,太陽也大,於是便想著下來曬曬,暖和些。媽媽一聽心裏也挺同情的,並邀請程大媽去我診所看看,還陪著來了。程大媽告訴我,以前她也經常采取泡腳、理療之類的方法治療這關節炎,剛開始還挺管事,一兩次之後,腿的疼痛就能緩解,但現在卻不管事了。尤其是最近幾天下雨時,她的腿、臀部關節會又麻又癢的,還有點水腫,而且一點點冷都受不了,有時一碰冷水,手關節會不停地抖動。

聽了程大媽的敘述,我想她的關節應該是出現炎症了。既然是炎症,就要盡快消腫止痛,我告訴了程大媽一個值得試試的方法:取鮮生薑、鮮蔥白,按1∶3的比例配用,混合搗爛如泥,敷在患處,每48小時更換一次。生薑味辛性溫,能發散風寒,化痰止咳,還能溫中止嘔,解毒,刺激毛細血管的感官,加快血液循環,帶走血液中新陳代謝的垃圾,對於風濕性關節炎有很大的輔助療效。

此外,一些古方藥酒對風濕性關節炎也有不錯的治療效果。

在此為大家介紹兩種:

具體做法:

1.茄子根酒:茄子根90克,白酒500毫升,將茄子根浸白酒中,密封7天後即可飲用。每次25毫升,1日2次。益氣通絡,疏風散寒,去痛消腫,緩解風濕性關節炎。

2.石菖蒲酒:石菖蒲200克,白酒1000毫升。將石菖蒲裝入布袋,至於容器中,加入60度左右的白酒密封,半月後啟用。每天早、晚飲用2~3小杯,1000毫升藥酒可飲1個月。溫暖腰膝,去痛消腫,祛風散寒,疏通經絡,緩解風濕性關節炎。

古人常說“寒多自下而生”,這與現代醫學所認為的人體下部血液循環較上部為差,易受寒冷侵襲的觀點相吻合。因此,要預防風濕性關節炎,就要適時增添衣物,特別注意下半身保暖。

老中醫推薦方

增效食療方

骨碎補狗肉湯

【具體做法】骨碎補60克,狗肉100克,食鹽適量。將狗肉洗淨切碎,與骨碎補同入鍋內,加清水適量同煮,先用旺火煮沸後改用小火慢燉,至肉爛即可,加食鹽調味。每天1劑,早、晚喝湯吃肉,痛止停藥。

【功效】補腎壯骨,溫陽通絡。適用於風濕性關節炎之屬虛寒痹。

三七地黃湯

【具體做法】生地黃30克,三七12克,大棗4枚,瘦豬肉300克。將三七打碎,與生地黃、大棗、瘦豬肉入沙鍋,加適量水,大火煮沸後,再改為小火,煮至肉爛,然後放適量鹽調味。飲湯吃肉,隔天1次。

【功效】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治療風濕性關節炎。

鬆葉當歸酒

【具體做法】新鬆葉1000克,當歸150克,白酒1000毫升。將鬆葉洗淨切碎濾幹,與當歸一起裝入容器中,加入60度左右的白酒密封,40天後即可啟封,隨量飲用。

【功效】散風,活血,驅寒。適用於風濕性關節炎。症見關節疼痛,肢體不遂。

增效經穴方

【具體操作】

充分暴露酸痛部位,在皮膚上均勻塗上扶他林軟膏(雙氯芬酸)。用手掌握著刮痧板,開始用厚的一麵,手法宜輕、慢,待適應後,改用薄的一麵,手法可漸加重、加快,使刮痧部位產生熱感。刮拭方法宜單向、循經,遇痛點、穴位時多刮,以出痧為度。

注意事項:刮痧(出痧)時,應避寒冷,尤其在冬季應注意保暖;夏季刮痧時,應回避風扇直接吹向刮痧部位;刮痧出痧後30分鍾內忌洗涼水澡。

【功效】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祛濕散寒。

鹽水泡腳,讓你的腿不怕水腫

患者小檔案

症狀:腳酸痛、水腫,站立、行走時,腳痛加劇。

管用小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