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什麼補什麼,營養吸收合理,小孩身體最好。
27.孩子貧血臉蒼白,喝補血粥健脾益氣
症狀:缺鐵性貧血
偏方:
①鮮豬肝50克,鮮瘦豬肉50克,大米50克,油15毫升,鹽少許。將豬肝、瘦肉洗淨剁碎,加油、鹽適量拌勻;將大米洗幹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至粥將熟時加入拌好的豬肝、瘦肉,再煮至肉熟即可。每日一劑或隔日一劑,一次或兩次食完,可長期食用。
②黨參15克,紅棗20克,蓮子30克,粳米或大米30克。將黨參切成片,紅棗洗淨,剖開去核,蓮子打碎。將粳米淘洗幹淨與黨參、紅棗、蓮子一起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至米熟即可。嬰幼兒食粥漿,兒童食粥及紅棗,每日一劑,分兩次食完,食至貧血痊愈。
在我們的門診常常遇到家長帶孩子來看病,其中不少孩子是皮膚蒼白、口唇少血色、頭發幹枯的樣子。嚴重的甚至有呼吸、心跳增快,心髒可聽到雜音,肝髒、脾髒腫大的體征。對於這樣的孩子,我一般會要求家長帶孩子去化驗血,一旦查血發現紅細胞中血紅蛋白減少,紅細胞大小不等,血色素低於11克/分升(g/dl),基本上可以診斷,這孩子是缺鐵性貧血了。
缺鐵性貧血是一種全球性營養缺乏性疾病,尤以兒童多見。我一個親戚家的孩子妞妞,去年剛上幼兒園,此後就開始偏食,一年左右,就得了缺鐵性貧血。醫生建議妞妞服用補鐵劑補血,但這孩子耐受不了補鐵劑,每次吃完不久就會拉肚子。這下親戚頭疼了,想起我來,打電話來問怎麼補鐵更合適。
我告訴她,服用補鐵劑確實容易引起腸胃不適,而且大量、長期服用補鐵劑不但不能從根本上改善貧血,還可能會影響人體鋅的吸收,造成缺鋅。對於孩子來說,最好小劑量補鐵,這樣更容易吸收,且不易有不良反應。另外,用補鐵劑的同時,最好采用食療方法輔助補鐵,雖然不如補鐵劑治療速度快,但同樣能達到補鐵的效果,且沒有副作用。
中醫認為兒童缺鐵性貧血是血虛證。因喂養不當、病後失調出現脾胃虛弱或心脾兩虛所致。治療小兒貧血,健脾是第一要義,脾髒的消化吸收作用,關係到療效的好壞。臨床上切忌一見血虛,就給以補血。補血藥多屬於滋膩之品,容易損傷脾氣,導致運化失常,不能生血,反過來加重貧血。所以,健脾運土是治療的重要原則。我建議親戚的孩子不妨多吃容易健脾補血的食品,比如給孩子煮點豬肝菠菜粥,或者豬肝瘦肉粥。豬肝瘦肉粥可健脾益氣,適用於缺鐵性貧血、佝僂病及夜盲症等,可長期食用。
具體做法如下:鮮豬肝50克,鮮瘦豬肉50克,大米50克,油15毫升,鹽少許。將豬肝、瘦肉洗淨剁碎,加油、鹽適量拌勻;將大米洗幹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至粥將熟時,加入拌好的豬肝、瘦肉,再煮至肉熟即可。每日一劑,或隔日一劑,一次或兩次食完。
要預防嬰幼兒的缺鐵性貧血,必須選擇含鐵豐富的食物。動物肝髒和血含有豐富的血紅素鐵,每100克豬肝含鐵約22.6毫克。瘦肉、豬肝等天然肉食不僅含有大量容易吸收的血紅素鐵,且富含蛋白質,屬於動物性蛋白質,易於吸收,是缺鐵性貧血患兒的良好食療食品。同時動物性食品中鐵的吸收率較高,達10%~20%。由於這些天然食物補鐵的特點是循序漸進,短期吸收的量不會太大,不會產生其他問題。
研究發現,植物性食品鐵的吸收率則較低,不過如果將肉食加入植物性食品中同時食用時,就可促進植物性食品中的非血紅素鐵的吸收。而在給孩子吃豬肝瘦肉等肉食補鐵時,同時給孩子多吃點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也可以促進動物性食品中鐵的吸收。
另外,還可以常喝參棗蓮子粥,具體做法:黨參15克,紅棗20克,蓮子30克,粳米或大米30克。將黨參切成片,紅棗洗淨,剖開去核,蓮子打碎。將粳米淘洗幹淨與黨參、紅棗、蓮子一起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至米熟即可。嬰幼兒食粥漿,兒童食粥及紅棗,每日一劑,分兩次食完,食至貧血痊愈。
黨參是益氣補脾的上乘良藥,紅棗也能補脾益氣,改善血虛萎黃,其中的多糖成分能促進造血機能。蓮子清心醒脾,補脾止瀉。三種材料共同熬粥,可健脾益血,養血補虛,尤其適用於缺鐵性貧血、大細胞性貧血、病後體質虛弱。
我囑咐親戚,不僅要常給孩子喝補血粥,還要注意多補充其他富含鐵、維生素、蛋白質的食物,如動物內髒(心、肝、腎)、雞蛋、大豆、麥芽、木耳、海帶、紫菜、玉米、菠菜、芝麻醬等。總的來說,缺鐵性貧血根源是營養吸收不均衡,要想徹底解決問題,還是得從飲食上著手,長期堅持自然能見到效果,不能怕麻煩。親戚聽了我的話,給孩子合理調整膳食結構,一個月後,孩子的貧血就有所改善。過了幾個月,她帶孩子去醫院一查,紅細胞增加,孩子的氣色明顯好多了,貧血的症狀也消失了。
值得提醒的是,缺血性貧血還可能與核黃素缺乏有關,補鐵的同時要注意補充核黃素。另外,有研究發現,兒童缺血性貧血與幽門螺旋杆菌(HP)感染有一定關係,HP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病因。一定要帶孩子上醫院檢查清楚,如果確定是HP感染,要先治療,以免影響到鐵吸收,增加鐵的流失。
最後提醒一句,除了缺鐵、貧血的原因還有很多,一定要先帶小孩到醫院檢查,以免延誤病情。
28.孩子缺鈣不用愁,蛋殼醋補鈣吸收快
症狀:缺鈣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取新鮮雞蛋殼清洗幹淨,加熱焙幹,碾碎備用。將適量蛋殼碎倒入陳醋中浸泡(100毫升醋加入8克左右的蛋殼),浸泡三天後即成,在烹飪食物出鍋前加入少許蛋殼醋就可以了。
一直有家長來問怎麼補鈣才有效果,因為不少孩子鈣片吃了不少,但吸收效果差,有的孩子甚至出現便秘、食欲下降等不良反應。事實上有報道顯示,單純補鈣並不能治療兒童缺鈣。兒童過量服用鈣劑,會抑製鋅的吸收而導致鋅缺乏,出現身材矮小、性器官發育不良、免疫力低下等症狀。長期大量補鈣,還會導致血管鈣化和腎髒損害。因此,我一般建議家長合理補鈣,最好通過食療達到補鈣的效果。
眾所周知,牛奶、豆漿是最好的補鈣食物,蝦皮也是不錯的鈣源,100克蝦皮含鈣多達1760毫克。不過,各種海產品和肉製品都含有大量有毒性的亞硝胺類物質,多吃不僅帶來致癌危險,還會帶來鹽過量的問題,所以不能每頓給孩子吃蝦皮。蝦皮每天用量最好不要超過2~3克,這幾克的分量,並非補鈣的主要途徑。我認為,科學補鈣的方法應該是從多種途徑去補充鈣,不建議從單方麵攝鈣含量。補鈣的食品太多了,有些常常被人們忽視。
我學醫時曾聽一個同學說,她認識的一個韓國人家裏很喜歡吃一種補鈣飯,這補鈣的材料很常見,就是普通的雞蛋殼。做法超簡單,將新鮮雞蛋殼清洗幹淨,幹炒成金黃色,等涼了後磨碎成粉,跟淘好的米一起煮飯就行了。韓國人很少人缺鈣,這大概就是因為他們常吃這種蛋殼飯吧。我聽同學說了後,很驚訝,沒想到雞蛋殼還有這種妙用。後來,我把這個方法講給了一個缺鈣的遠方親戚聽,她年紀大了,腿也不好,聽了我的方法她很願意回去試試。結果她吃了一段時間蛋殼飯,缺鈣的症狀有所好轉了。
那麼普通的雞蛋殼怎麼會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呢?為了尋找答案,我查了不少文獻資料。雞蛋殼其實是一種取材廣泛的民間中藥,雞蛋殼入藥首見於唐《大明本草》,其後曆代本草也間有記載。經文獻查閱,其藥用多為民間作單方、驗方供內服、外用。根據文獻記載,它具有燥濕化飲、製酸止痛、益腎壯骨、收斂止血、消癰解毒斂瘡等功效,主治胃脘痛、反酸、吐酸、小兒軟骨症及骨折、肺結核等。
現在市麵上補鈣的產品五花八門,但並非所有都適合小兒用。有些鈣源對孩子的胃腸道刺激大,小孩服用後常會出現胃腸道不適、便秘等現象。目前,最適合小兒的鈣源是碳酸鈣,而雞蛋就含有大量這種鈣。有研究發現,雞蛋殼含有大量的碳酸鈣,約91.56%~95.76%,有機物3.55%~6.45%,還有碳酸鎂、磷酸鈣、膠質等。
含鈣量高的雞蛋殼是一種取材廣泛的天然鈣劑,在門診給孩子看病時,我也推薦過家長用雞蛋殼給孩子補鈣,可將新鮮雞蛋殼清洗幹淨,加熱焙幹,碾碎備用,用少許烙餅、蒸饅頭或煮米飯。如果孩子胃酸過少,怕孩子吸收不佳,還可以將碎雞蛋殼倒入陳醋中浸泡,100毫升醋加入8~10克蛋殼,浸泡三天後即成,在烹飪食物時加入幾滴就可以了。
不過有的家長怕給孩子吃醋會對腸胃產生不良影響。關於這點,家長也不用擔心,隻要不過量,一般不會刺激孩子的腸胃。醋味酸、性平,歸胃、肝經,有助於消食開胃。嬰幼兒的胃液的成分和成人基本相同,但胃酸比成人要低。給小孩烹調食物時加幾滴醋,一方麵可以開胃、增加食欲、促進消化,另一方麵可使肉類中的鈣溶解,有利於小腸吸收。用醋泡雞蛋殼,可有效溶解雞蛋殼,使碳酸鈣轉變為醋酸鈣,更容易被人體吸收。蛋殼裏的鈣進入人體內,不會打亂血鈣的水平,也不會對人體產生不良反應,可以放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