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感冒,小孩不受鼻塞咳嗽諸多困擾,您也少操心。
16.新生兒鼻塞不通氣,艾葉來做通鼻枕
症狀:感冒鼻塞,流清涕
偏方:用生艾葉100克,辛夷20克,全部揀枝,揉碎成絨狀,用手絹包縫成枕,當枕頭用即可,兩天換一次。重者取艾葉10克,用紗布包敷於前囟處,這個方法對新生兒感冒鼻塞的效果最好。
以前實習的時候,看導師治一個新生兒感冒,學了一招,後來遇到類似的病例就能用上,效果真的不錯。這招就是用艾葉枕治感冒鼻塞。這個方子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它對成人的效果不好,最適合的就是新生兒、小寶貝。
那天來看病的寶寶才兩個月大,據媽媽說,出生以後一切正常,黃疸什麼的都沒有過,就是前幾天一個不留神,孩子受了涼,後來呼吸就不正常了,喝幾口奶就要停下來,張嘴吸吸氣,晚上更是被鼻塞折騰得睡不穩。孩子才這麼大,家裏老人不讓他們看西醫,讓抱到中醫院來看病。
感冒是引起新生兒鼻塞的主要原因之一。寶寶的鼻腔小,鼻黏膜嫩弱,感冒時由於鼻黏膜充血腫脹,鼻腔內的分泌物增多,很容易會導致鼻子不通氣。這種時候,不能因為心急,就給寶寶用普通的滴鼻藥。因為很多藥物中通常會有麻黃堿,滴藥時寶寶咽下這些藥汁,會產生一定的毒副作用。
導師當時給他們開了一個方子,用生艾葉100克,辛夷20克,碾碎成絨狀,揀去其中的硬梗枝,用手絹包縫成枕,當枕用即可,兩天換一次。重者取艾葉10克,用紗布包敷於前囟處。
中醫認為,鼻塞、流清涕多由於感受風寒濕邪所致,艾葉性溫,可溫經止血、散寒止痛,辛香可通經開竅。生艾葉性燥,祛寒燥濕力尤強。研究發現,艾葉含揮發油,可抗炎、抗過敏、抗病原微生物,用來煎湯熏洗,可治療過敏性鼻炎、預防感冒。辛夷別名木蘭、望春花,揉碎後香氣撲鼻,可散風寒、通鼻竅,常用來治風寒頭痛、鼻塞。藥理研究證明,辛夷有收縮鼻黏膜血管的作用,能保護鼻黏膜,並促進鼻黏膜分泌物的吸收,減輕炎症,使鼻腔通暢的同時又可抗病原微生物。辛夷與艾葉同用,有協同作用,增加了艾葉的療效。
導師後來向我們強調,用這個中藥藥枕不如麻黃堿的療效快,但安全無副作用,這是它的主要特點,所以應用在新生兒的治療上最好。我後來在臨床上,用這個方法來治療小孩因受涼而引起的打噴嚏、鼻塞、流清涕,效果真的不錯。我還發現,此方尤其對四個月以下的新生兒治療效果佳,對大一點的孩子療效差,成人就更不用說了。這是因為新生嬰兒睡眠時間長,接觸藥物時間長,黏膜血管豐富,藥物容易滲入。
為了加快療效,三到四個月大的孩子可以加大一號枕頭,藥物加量,用生艾葉200克、辛夷40克做藥枕。另外,最好選背麵灰白色、絨毛多、香氣濃鬱、質柔軟、葉厚色青的艾葉,這種艾葉效果更好。
小孩鼻塞的原因很多,除了感冒,鼻炎、鼻腔異物都可引起,媽媽們最好能夠依據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小孩鼻塞有的是屬於生理性的,也就是小孩的鼻腔發育不完全而導致分泌物堵塞,這樣的鼻塞情況,媽媽們可以自行處理,比如用嬰兒用棉簽,輕輕幫孩子把鼻涕清理出來。新生兒如果是輕微的鼻塞,可用溫熱的手輕輕按摩小孩的鼻子兩側,從上往下,從鼻梁到鼻翼部位,鼻翼兩側可以多按壓一會兒。也可以用熱水產生的蒸汽給孩子多吸會,再用熱毛巾敷在小孩鼻子上,一天三次,連敷兩天,可減輕鼻黏膜充血,注意不要燙傷小孩皮膚。
如果是鼻腔分泌物過多引起的鼻塞,不可用硬物或手挖寶寶的鼻子,以免損傷寶寶鼻黏膜,引起鼻出血。在這種情況下,最好在嬰兒鼻腔內滴一滴母乳,待分泌物軟化後,用一根細棉簽蘸一點水,探入鼻孔內輕輕旋轉,將鼻腔分泌物卷住,隨棉簽拖出來。如果上述方法都沒效果,而孩子的鼻塞又嚴重影響到呼吸時,家長最好帶孩子上醫院看看。
17.寶寶感冒流鼻涕,喂點蔥白水簡單有效
症狀:感冒流清白涕
偏方:取大蔥根部的一段蔥白,約手指頭的長度即可,加600毫升水煮約半小時,成300毫升左右藥汁,可放冰糖調味,給孩子喝1~2天可止鼻涕。
寶寶感冒後的症狀,除了鼻塞,還會有流鼻涕的症狀。雖然這是大家都明白的症狀,但是為什麼呢?簡單來說,感冒的實質是一種炎症,炎症的普遍表現,就是腫痛和滲出。鼻黏膜因為炎症水腫,會造成鼻塞,鼻黏膜滲出增加,就形成流鼻涕症狀。如果感冒病毒或細菌在不斷繁殖,釋放的毒素進入血液,就會出現發熱、乏力、酸痛等全身症狀。嬰兒免疫係統的發育尚未健全,比較容易感冒,而且症狀會拖得很久,經常一次感冒剛好,又接著鼻水流不停。感冒引起的鼻炎稱為急性鼻炎,這時鼻腔黏膜充血腫脹,腺體分泌增多即形成鼻涕。寶寶最初幾天流清水樣鼻涕,3~5天後轉為流膿涕,然後逐漸恢複。
有些小寶寶流涕不止,家長或許會緊張,怕孩子不是感冒,而是過敏或鼻炎引起的。其實一歲以下的嬰幼兒很少被診斷為鼻竇炎或過敏,因為寶寶的免疫係統還在發展,還不具備完善的抵抗力,不至於出現典型的過敏反應,同時因鼻竇也沒完成發育,因此很少會患上鼻竇炎。小兒的鼻腔黏膜血管較成人豐富,分泌物也較多,加上神經係統對鼻黏膜分泌及纖毛運動的調節功能尚未健全,因而經常流清鼻涕,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雖然家長不用過於擔心,但對於常常感冒流清涕的小寶寶,該怎麼辦呢?
我小時候去親戚家住過一段時間,親戚家有個小孩還不滿一歲,常常感冒流涕,每次剛流清涕時,小孩的爺爺就把兩根蔥白加大概兩碗水一起煮,再加些冰糖,小孩喝上一兩天就沒再流鼻涕。後來,我學醫後查了相關資料,終於明白了這個方法的原理。
蔥是烹飪中常用的調料,也是傳統的一味中藥。蔥的藥用部分指的是靠近根部的白色部分,稱為蔥白。蔥白辛溫,能通陽氣而散陰寒,適用於陰寒裏盛、陽氣不振的下利、脈微等症,主治風寒感冒。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蔥的辣味物質與蒜類似,是一種含硫化合物,它對痢疾杆菌、葡萄球菌及真菌都有抑製作用。我當醫生後也常常介紹蔥白煮水的偏方給朋友,叫他們用大蔥根部的一段蔥白,約手指頭的長度即可,加600毫升水煮約半小時,成300毫升左右藥汁,不時給孩子喂一些,對風寒感冒初起的流涕確實有療效。
除了上述方法,也可以多給孩子吃調理脾胃、補腎、補肺氣的食物,比如煮生薑紅糖水給孩子喝,一歲內的寶寶用1片薑,一歲以上的用2~3片,加半碗水煮開再小火五分鍾,放入小半勺紅糖再稍煮片刻即可,一般喝兩三天就好了。
最後,還要說一下擦鼻涕的問題,說起來像是沒人不懂,其實很多家長幫孩子擦鼻涕的方法都不正確。每次看到一些家長用紙巾捏緊孩子的兩個鼻孔,用力擦鼻涕的一幕,我都想上前阻止。千萬別這樣給孩子擤鼻涕!這樣做很容易使鼻腔、鼻咽腔壓力驟然升高,導致有細菌的分泌物壓入中耳或鼻竇腔,引起炎症擴散或急性發作。
怎樣給小孩擦鼻涕呢?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按住一側鼻孔,再讓孩子輕輕吹氣,使鼻腔內的分泌物隨之而出,擦完一側鼻孔的鼻涕,再擦另一側。如果寶寶還太小,不懂得控製呼氣,家長可以用吸鼻器,或將醫用棉球撚成小棒狀,沾出鼻子裏的鼻涕。擦鼻涕後可用濕毛巾捂一捂,再輕輕地塗上一點油脂,防止孩子鼻子皮膚皸裂疼痛。注意不要用硬杆的成人棉簽,很容易擦傷寶寶的鼻黏膜。
18.寶寶發燒別急捂汗,溫水散熱最安全
症狀:小孩發高燒,出汗,手足發熱
偏方:小孩體溫超過38.5℃以上,可選擇溫水浴降溫。若室溫太冷,或夜間怕小孩洗澡著涼,不宜洗澡,可用溫水在孩子的前額、脖子、腋窩、大腿根部擦拭一下散熱。
去年夏天的一個下午,天氣炎熱,我剛要出家門,門鈴就響了起來。打開門一看,是住我們樓下的小美。她上氣不接下氣地告訴我,她家裏的寶寶發燒到38.5℃,用退熱貼也降不下去,老人現在準備用被子給寶寶捂汗,自己則想用冰塊給孩子敷,誰也說服不了誰,就上樓來找醫生支招了。
小美的寶寶剛滿一周歲,看她那麼著急,我連忙跟她下樓去看看。進門後,看到孩子身上蓋了厚厚的被子,揭開再看,衣服也穿著不少。我看孩子臉上紅彤彤的,手足心熱,額頭也很燙,出了不少汗,連忙把被子掀開了。
我用小勺當成壓舌板,看了一下孩子的嗓子,沒見紅腫,又趴在孩子胸口聽了聽心肺,心音、呼吸音都沒問題。這些檢查把寶寶惹惱了,大哭起來,哭聲嘹亮,中氣十足,毫無沙啞衰弱的表現。看來孩子的病不嚴重,隻是普通的感冒發燒。
我對一旁的老人家說,孩子發燒超過38℃時不要蓋那麼嚴實,應該把孩子的衣服略微解開,讓寶寶充分散熱,手腳部位要適當保暖,最好用物理降溫。物理降溫的方法有很多種,由於孩子小,不宜冰敷或冷水敷,冰敷、冷敷會引起小兒血管強力收縮,導致孩子渾身發抖,也不要用酒精擦拭降溫,比例掌握不好,會引起酒精中毒。這個時候,最安全的辦法就是給孩子洗溫水澡降溫。
有些媽媽也許會擔心,小孩發燒期間洗澡,會進一步著涼和加重症狀,其實這得視情況而定。感冒分為風寒型、風熱型,一般冷敷、溫水浴降溫多指風熱型感冒(出汗)。發燒後出很多汗,如果不保持清潔,很容易引起其他病菌的感染,所以洗澡是必要的,但要用溫水(38℃~39℃最佳)。溫水擦浴或泡澡,可使小孩的皮膚血管擴張,增加散熱。洗完澡後,要及時用大毛巾將小孩包裹住,以免受涼。當然,如果小孩手腳冰涼、打寒戰,就不要給小孩洗澡,更不能冰敷、冷敷。
小孩的爺爺有點不服氣,說自己捂汗治好多次發燒。發燒“捂汗”究竟有沒有效果,一直存在著爭議。其實,這種方法的確有一定科學性,因為實踐中很多人這麼做,確實有一定效果。通過“捂汗”,汗液蒸發會從體表帶走體內熱量,可散熱退燒。但這個方法對於三歲以下的孩子來說,就不合適了。因為嬰兒的體溫調節中樞不完善,且自主神經的調節功能比較差,捂汗會導致體溫急劇上升,甚至引發高熱驚厥。
我告訴孩子的爺爺,對於體質較好且大於三歲的孩子來說,在體溫不超過39℃時,並且屬於外感風寒表實症時(孩子打寒戰、手腳冰冷、舌苔白),可以嚐試“捂汗”。但捂汗時不能將孩子裏外三層裹著,這是不靠譜的。正確的捂汗是適當添加衣服、蓋被等,以達到體表發汗為準,並且要及時擦幹汗液和多補充水分,切忌大汗淋漓,那樣更容易加重感冒。
小美晚上又找到我,說我走了之後,她立刻給孩子調好溫水洗澡,再給他擦幹,沒多久孩子就睡著了。過一段時間再去量體溫,孩子的溫度降下來了。
她又問我,如果夜裏再發熱,要不要給孩子吃退燒藥,我告訴她,38.5℃以下不必服退熱藥,三歲以內的嬰幼兒發燒超過38.5℃,應首先采用物理降溫方法,一般不打退燒針,不吃退燒藥,以免發生虛脫及藥物毒性反應,其他藥物的使用同樣要慎重。夜間不宜給孩子洗澡退燒,可以用溫水給孩子擦擦前額、脖子、腋窩、大腿根,尤其腋窩處可多擦拭幾下,但不要擦腹部和胸前區。孩子夜間高燒(39℃以上)不退,讓孩子無法安睡,實在沒條件去醫院時,可考慮適當用退燒藥,但不能用阿司匹林、安乃近等成人藥,可用小兒美林糖漿、小兒百服寧滴劑等嬰幼兒用藥(兩個月以上的孩子適用)。
我還囑咐小美,小孩如沒有嚴重的並發症,先別給小孩吃太多藥,給小孩多喝溫水,吃點米湯。小美點點頭,按我的吩咐,結果第二天孩子就沒發燒了。
普通感冒是一種上呼吸道感染,俗稱“傷風”,多半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時的發燒,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機製,可以有效抑製病原菌的生長繁殖。大部分病原微生物最合適的生長溫度是37℃,溫度升高,病原繁殖能力會明顯降低。所以,隻要不是39℃以上的持續高燒,先不用太緊張。
如果孩子感冒發燒,先采用物理降溫的方法,是比較適宜的。切忌一感冒就給孩子吃消炎藥,如先鋒黴素、阿奇黴素等,長期使用消炎藥,對兒童有副作用,會降低免疫力。
如果孩子出現多種症狀,反複發高燒,而父母沒辦法判斷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可以先給孩子物理降溫,等孩子溫度降下來一點,再帶孩子上醫院確診,對引起發燒的原發病進行治療。
19.治療咳嗽吐黃痰,黃芩板藍根是經典
症狀:風熱咳嗽,伴痰黃黏稠、咽紅充血
老偏方:黃芩10克、板藍根12克、金銀花8克、連翹8克,水煎取汁200毫升,分早、晚兩次服,每日一劑。這個方子適合八歲及以上的小孩,八歲以下的小孩可適當減藥量,加飴糖適量,分多次少量服用。本方苦寒,不宜久用,脾胃虛寒或已服過其他寒涼藥物的患兒慎用,痰稀色淡、腹瀉的患兒忌服。
黃女士常來我的門診看病,時間長了,大家成了熟人。她女兒瑤瑤今年九歲,前一陣兒感冒了,本來她想著最多一周左右,就會自己扛過去,不想給孩子再吃藥。沒想到過了好幾周都沒好,還不斷咳嗽,反複發熱流鼻涕,咳的痰又黃又黏稠,於是趕緊帶她過來找我看病。
我給瑤瑤檢查,發現她咽部紅腫充血,咳嗽氣急,舌質紅、苔黃,脈搏跳動快,屬於風熱咳嗽。這種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風熱咳嗽,如果免疫力稍低,靠自己扛往往頂不住。我給她開了個清熱解毒的方子:黃芩10克、板藍根12克、金銀花8克、連翹8克,水煎取汁200毫升,分早、晚兩次服,每日一劑,先喝上5天再看效果。
中醫認為,咳嗽分為外感、內傷兩大類,外感咳嗽分為風熱、風寒型,而內傷咳嗽又分為痰濕、痰熱、陰虛三類。名醫張仲景認為咳嗽均屬肺病所致,《景嶽全書?咳嗽》有說:“咳證雖多,無非肺病。”小孩子的體質陽氣較盛,一旦患病,病邪易從陽化熱,熱邪又易化火,所以臨床咳嗽以熱證最多。治療上以疏風清熱、宣肺止咳為要點。
現代研究曾對咳嗽患兒進行細菌培養及病毒分離,結果發現多為病毒及細菌感染。病毒一般以流感病毒、腺病毒及合胞病毒為多見,而細菌以肺炎雙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葡萄球菌為多見,而且多是病毒、細菌混合感染,發病初期以病毒感染為主,隨後是細菌感染。
小孩患咳嗽容易出現熱毒的症狀,治療時應該先清熱解毒。上述方子中,黃芩、板藍根等都是中醫師清熱解毒的經典用藥。黃芩味苦性寒,清熱燥濕、瀉火,用於濕熱痞滿、肺熱咳嗽、高熱煩渴等症;板藍根味苦性寒,清熱利咽、涼血解毒;金銀花味甘性微寒,氣芳香,清熱解毒、涼血化瘀,用於各種熱性病;而連翹味苦性微寒,氣微香,主治熱病初起、風熱感冒、發熱、咽喉腫痛等。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芩的有效成分為黃酮類化合物,具有解熱、利尿、抗病毒、抗真菌、鎮靜及較廣的抗菌作用,對痢疾杆菌、綠膿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及肺炎雙球菌等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對甲型流行性感冒病毒有抑製作用;而板藍根對多種細菌及病毒均有抑製作用,如枯草杆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至於金銀花、連翹,同樣具有抑製、殺菌的效果,幾味藥加在一起可加強抗菌抗炎的作用,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臨床上,用這個方子治療小兒風熱咳嗽,療效也很顯著。我注意到,目前有些中成藥像小兒清熱止咳口服液,其中的主要成分也是黃芩和板藍根,隻是另外加了杏仁、甘草等輔藥。市場上流行的治療風熱感冒的抗病毒口服液,基本上也都包括板藍根和連翹等。
後來黃女士回去後按我的吩咐,給孩子服用了三天,咽喉不再幹痛,咳嗽逐漸少了,痰由稠變稀。再次來複診時,我告訴黃女士,這個方子用藥比較苦寒,適合病初發時,不宜久用,連服最好不超過5天,一旦清熱下火後就要停服,後期治療應以補為主,回去給孩子多吃點潤肺滋陰、健脾補肺的食物、湯水,少吃辛辣甜膩的食物,孩子很快就痊愈了。
兒童用藥不同於成人,前一陣媒體呼籲增加兒童專用藥品,也是同樣的道理,主要原因就是兒童身體還遠未成熟,遠比大人要嬌弱。像上述方子,不僅不能長時間用,而且在服用本方期間,要慎用其他清熱解毒藥物,絕對不能同時給孩子服用太多苦寒、滋膩、鎮咳的藥物,以免留邪或產生藥物相互作用。上述方子適合八歲及以上小孩,八歲以下的小孩可適當減藥量,加飴糖適量,分多次少量服用。飴糖又稱餳膠飴,性溫,主要含麥芽糖,並含維生素B和鐵等,能補中緩急,潤肺止咳。
另外,脾胃虛寒的小孩若得了風熱咳嗽,不能服太多寒涼藥物。為安全起見,最好采用食療方,可用連須蔥白3根,梨1個,切片,加白糖10克,水煎服用,雖見效慢,但也有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