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揉擦後背,別忘了給孩子拍拍前胸。用虛掌(空拳)輕叩輕拍胸部正中間的胸骨,每次拍3~5下,停10秒左右,每天3~5分鍾就可以了。前胸是人體陰氣所彙之處,拍前胸不但可以寬中理氣、活血化瘀,增強心肺功能,還可調節胸腺的應激係統,使“休眠”的胸腺細胞處於活躍狀態,同時使體液係統產生各種激素,作用於各種器官組織,提高免疫功能。
拍胸骨可順帶刺激膻中、天突穴,但重點按揉這兩個穴位效果更佳。膻中位於兩乳連線的中點,操作時家長先用掌根部貼在孩子的膻中穴上,旋轉揉動20~30次,再換另一手揉動相同的次數。而按天突穴更簡單,天突就在喉嚨下麵,兩鎖骨中間凹陷處。家長可用中指指端按這個穴約10次,可起到化痰、平喘、止嘔的作用。注意力道不要太大,否則馬上會引起咳嗽。
膻中穴是髒腑之氣彙聚的地方,所以膻中又被稱為氣會,但凡和氣有關的疾病,如氣虛、氣機瘀滯等都可以按揉它來調治,有寬胸利肺、理氣通絡的作用。《甲乙經》有載:“咳逆上氣,唾喘短氣,不得息,口不能言,膻中主之。”而天突穴是任脈腧穴,在胸腔最上麵的喉頭上,相當於肺與氣相通的通道,清氣從這裏進入肺,濁氣又從這裏呼出,治療肺病一般都要找到它。如果用天突穴來通痰、導氣,效果不錯。而常常按揉這個穴位,具有止咳化痰、清咽利喉的功效。
老同學邊聽我說,邊在本子上詳細記下穴位的位置、按揉的手法等,說回去一定按這個方法給孩子治。這個病把孩子真是折騰苦了,好不容易找到好辦法,哪有不堅持的道理。
過了半年,我再次接到她的電話,這段時間她真的堅持下來了,食療、按摩幾乎每天不斷,孩子的病情越來越有好轉,期間發病的次數明顯少了,她希望再堅持半年,讓孩子以後再也不犯這個病了。
24.白芥子敷穴位,治好小孩支氣管肺炎
症狀:支氣管肺炎早期或恢複期
老偏方:白芥子20克研粉末,加麵粉用溫水調成糊狀,攤在布上(8厘米×10厘米),貼在患兒兩肩胛骨內側的肺腧、定喘兩穴上,用膠布固定,兩小時後取下,每天一次,7天為一個療程,可止咳化痰,加速病情好轉。
連著好幾篇都在講小兒呼吸係統疾病,實在是因為這些病近年來太常見,發病率越來越高。這當然跟環境的變化有關,近年來城市裏的汽車成倍往上翻,天空越來越霧蒙蒙的,聞著都比以前臭,呼吸係統不得病才怪。
可能也有讀者會感到奇怪,就是肺炎、支氣管炎、氣管炎和支氣管肺炎,這麼些個病到底區別在哪兒?這要細說起來話就長了,可以簡單來理解,支氣管肺炎也是肺炎的一種,支氣管炎則是介於氣管炎和肺炎之間。最早往往是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感冒,接著發展到氣管、支氣管、肺部,從外到內逐步蔓延。如果出現肺氣腫,是很危險的。
劉女士以前是我的老病號,後來搬了家,聯係就少了。她的兒子剛兩歲半,有一次孩子感冒後反複咳嗽,劉女士想著是孩子感冒沒好徹底,在家調養一下就好。過了幾天,孩子突然呼吸急促、口唇發青,她這才急忙帶他上附近的醫院檢查。醫生診斷為急性支氣管肺炎,說要馬上用抗生素治療。劉女士覺得很奇怪,孩子沒發燒,怎麼可能得肺炎?她生怕醫院誤診了,連忙打電話谘詢我。
我告訴她,沒發熱的孩子也有可能得肺炎。發熱的原因,其實是人體在和入侵的病毒、細菌等在鬥爭,不發熱,那就是抵抗力太差,入侵的病菌占壓倒性優勢,連抵抗的信號都沒有。劉女士又問我,這個病中醫有沒有方法治療,畢竟給孩子用太多抗生素,還是讓人太擔心了。我讓她別太著急了,病情不急或處於恢複期,用中醫的方法調養效果最佳,如果是急性發作期,最好先用常規藥物治療,把病情先緩解,要不然問題更大。抗生素當然是越少用越好,但隻要不濫用,關鍵時候也要讓它發揮作用,具體怎麼用還是要聽醫生的。
劉女士聽了我的話,讓孩子先接受西醫治療。經過抗菌消炎的治療後,孩子的病情已經得到控製,但還會咳嗽咳痰。劉女士又帶孩子過來讓我看,我聽孩子肺部還有囉音,又發現他舌質淡,苔薄白,脈浮緊,就建議劉女士用白芥子敷穴配合治療,可止咳化痰,加速病情好轉。具體做法:白芥子20克研粉末,加麵粉用溫水調成糊狀,攤在手掌大小的一塊紗布上(8厘米×10厘米),貼在孩子兩肩胛骨內側的肺腧、定喘兩穴上,用膠布固定,兩小時後取下,每日一次,7天為一個療程。
支氣管肺炎為小兒肺炎中最常見的,以三歲以下嬰幼兒最多見。起病急,臨床表現為發熱、咳嗽、咳痰、氣促等。中醫學認為,這個病是由於小兒肺脾氣弱,外邪侵肺,肺氣鬱阻,痰阻肺絡而致。現代醫學認為,這個病是因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影響,形成支氣管黏膜及肺泡毛細血管擴張充血,肺泡內水腫及炎症性滲出,導致氣道阻塞,通氣障礙而引起,跟中醫的認識比較接近。家長可能會經常看到,檢查單或病例中寫到“幹囉音”“濕囉音”,其實就是呼吸時氣體通過氣道,因為氣道變窄,有分泌的異物,發出來的異常呼吸聲。就像在肥皂泡裏吹氣,氣泡破裂了會發出聲響,或者像吹口哨一樣,原理是一樣的。
肺炎既然是炎症,西醫用抗生素治療就是常規方法,針對咳喘,會用止咳平喘的藥。中醫則是針對肺、腎、脾等綜合調理,在治療過程中,一些非藥物療法如按摩、敷穴也會派上用場,對早期和緩解期的康複非常有效。
敷貼療法又稱“膏藥療法”,是行氣活血、疏通經絡、驅邪的一種外治療法。上述方子提到的白芥子,辛溫氣銳,溫肺利氣,散結通絡止痛,主治寒痰喘咳、胸脅脹痛等症。《本草綱目》有說:“利氣豁痰,除寒暖中。”需要提醒的是,芥子揮發油有刺鼻辛辣味及刺激作用,敷在皮膚上有溫暖的感覺並使之發紅,一般敷的時間控製在15~30分鍾,過久會引起水泡、膿皰。
上方中提到的肺腧、定喘穴都是氣血輸注的地方,也是症候反應於腧穴的部位。腧穴貼藥,經藥物的發散、走竄及穿透力,借助穴位透到皮膚,通過經絡直達肺部病變部位,發揮藥物和經絡的雙重作用。定喘穴在第七頸椎棘突下,旁開0.5寸,主治哮喘、咳嗽、肩背痛等症。肺腧位於第三胸椎棘突旁開1.5寸(約兩個手指的寬度),主治肺炎、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研究發現,針灸刺激肺腧,可增強呼吸功能,使肺通氣量、肺活量及耗氧量增加,明顯減低氣道阻力。而藥物敷貼刺激,與針灸原理相似,同樣有療效且易為小孩接受。
臨床上,針對嬰幼兒肺炎肺部囉音明顯或持續時間長者,在常規抗生素及相應對症處理的基礎上,加白芥子敷穴位法能促進囉音吸收,症狀緩解較快,可縮短病程,減少抗生素的使用,減少菌群失調和耐藥性產生的概率,使患兒早日康複,優於單純藥物治療。不過正如我們前麵說過的一點,白芥子有刺激作用,皮膚敏感的小孩要慎用,可縮短敷貼時間或另選材料敷貼。
劉女士按我推薦的方法給孩子治療了三天,症狀有所減輕,她再給孩子堅持治療五天,上醫院檢查時,發現咳喘等症狀消失了,肺部聽診也沒聽到囉音,胸部X線檢查正常,孩子精神很好,晚上睡得安穩,食欲也恢複了正常。
25.呼吸道反複感染,喝雞湯糊就能預防
症狀:呼吸道反複感染,伴四肢冰涼、畏寒怕冷、舌苔薄白
偏方:母雞肉250克,豬腿肉250克,肉桂10克,黨參20克(肉桂和黨參可以包在紗布內),加水3000毫升煮湯,直至肉爛,取出肉及藥物後餘湯2000毫升左右,後將雞肉、豬肉切成絲。取麥片100克,放入鍋內煮沸後,再緩慢加入麵粉200克,調成均勻糊狀,最後加適量鹽及味精。食用時取適量加入碎雞肉、豬肉及少量香油即可食用。以冬季食用為佳,可預防呼吸道感染。
嬰幼兒的免疫係統還不完善,兩歲以下的孩子免疫力還不足成人一半,這在醫學上稱為“生理性免疫功能不安全期”。隨著年齡增長,孩子的免疫機能會逐漸成熟,不要輕易買些“提高孩子免疫力”的化學藥品來吃。
免疫力差的孩子,自然會常常出現各種身體不適,尤其是反複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讓家長相當頭疼。宋女士的女兒莉莉今年四歲,這孩子從小就愛感冒,特別是冬天要感冒好幾回。宋女士工作繁忙,沒太多時間照顧孩子,隻希望通過打針吃藥縮短病程,結果孩子一年到頭不停感冒,也就不停地吃藥打針。後來,她帶女兒過來找我看病,經診斷後,我告訴她,她女兒得了反複呼吸道感染,究其原因是濫用感冒藥造成的。
宋女士想不明白,感冒藥是用來治感冒的,怎麼還會引起反複感冒呢。我告訴她,小兒反複呼吸道感染是一種比較複雜的病證,現代醫學認為與多種因素有關,免疫功能低下或紊亂,感染,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等都可導致發病,而免疫功能低下是主因。反複呼吸道感染的孩子往往反複使用抗菌、退熱藥物,有的甚至濫用激素來退熱,這些藥物多苦寒,易損傷免疫功能,結果是按下葫蘆浮起瓢,感冒就成了孩子的“家常便飯”了。
我給孩子檢查了一下,發現她舌苔薄白,四肢冰涼,還有輕微貧血的表現。又從宋女士口中得知,孩子感冒好了之後,身體也很虛弱,常常畏寒怕冷。於是我開了一些常規藥物後,又推薦一個食療方子,讓宋女士回去給孩子調養身體。
這個方子叫溫肺雞湯糊,以冬季食用為佳,經常食用有預防呼吸道感染的作用。具體做法:母雞肉250克,豬腿肉250克,肉桂10克,黨參20克(肉桂和黨參可以包在紗布內),加水3000毫升煮湯,直至肉爛,取出肉及藥物後剩下2000毫升左右的湯。取出的肉切成絲備用,取麥片100克,放入鍋內煮沸後,加入適量的麵粉調成糊狀,最後加一點點鹽就行了。食用時加入碎雞肉、豬肉及少量香油,味道更香,容易被小孩接受。
中醫認為,肺虛不固、營衛不和是這個病的發病機理。孩子髒腑嬌嫩,肺氣更虛,對外邪的抵抗力差,加上孩子不知寒熱,一不小心,外邪很容易乘虛侵襲肺部,導致感冒。再加上治療如果圖方便,長期用苦寒的藥物(如抗生素),孩子的肺氣受損嚴重,從而出現麵色少華、四肢發涼、汗出不溫、舌苔薄白、脈無力的症狀。對於這樣的孩子,治療的思路應該是益肺固表、健脾補氣,這樣才能防、治一體,減少反複發病率。
近年來國內外有關研究認為,呼吸道感染與維生素缺乏也有關。維生素A缺乏的孩子,得呼吸道感染及消化道感染的幾率日益增高,這是因為維生素A能降低淋巴細胞的死亡速度。反複呼吸道感染的患兒,血清中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B2的含量為低水平。維生素C參與體內氧化還原反應,促進膠原蛋白的合成,在免疫和抗氧化防禦係統起重要作用,缺乏時會降低機體抗感染、抗病毒的能力。而維生素B對物質代謝過程有重大影響,能促進上皮細胞的修複。因此,對反複呼吸道感染患兒,補充多種維生素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醫生對感冒兒童所開的最多的“藥”是維生素,就是這個道理。
溫肺雞湯糊可給久病體虛的孩子補充營養,起到溫肺健脾的作用。中醫認為,雞肉有溫中益氣、健脾胃、活血脈、強筋骨的功效。母雞肉性屬陰,是體弱多病者較為理想的調補食品,而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1、B2、C、E和蛋白質等,脂肪含量低,其營養很容易被人體吸收。而豬肉可提供血紅素(有機鐵),能改善缺鐵性貧血,具有補虛強身、滋陰潤燥的作用。這個方子我建議用豬腿肉,是因為這個部位全瘦,脂肪含量極少,屬於高蛋白、低脂肪且高維生素的豬肉。
這個方子中的幾味藥材也各有作用,黨參性味甘、性平,歸脾經、肺經,可健脾補肺、益氣生津,主治脾胃虛弱、食少便溏、肺虛喘咳等。現代研究發現,黨參具有增強免疫力、擴張血管、降壓、改善微循環、增強造血功能等作用。至於肉桂,性熱、味辛,可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可治腎陽不足、畏寒肢冷。
我囑咐宋女士,在孩子不感冒不發燒、手腳冰冷時,可以用這個方子調理身體,一旦有感冒發熱、陰虛火旺、手足心熱、喉嚨腫痛的情況,就不能服用了,免得孩子“上火”加重病情。另外,還要注意加強營養,多換食譜,預防貧血。平時還可以給孩子多吃補氣雙菇麵:取黃芪10克煎湯50毫升,再取鮮蘑菇及水發蘑菇各25克,加油適量,炒後再加黃芪湯煮熟。掛麵適量煮熟後,撈出放在黃芪雙菇湯內,再加調料直至熟爛即可。這個雙菇麵沒什麼禁忌,作為主食經常食用可增加抵抗力,預防呼吸道疾病。
宋女士按我的吩咐回去給小孩調養身體,一年多來,小孩的感冒次數明顯減少了,體質有了明顯的改善。
26.搓搓手,揉揉腳,增強體質不感冒
症狀:經常感冒
偏方:
①對搓兩手大魚際,兩手上下交替,直到搓熱為止。搓1~2分鍾,整個手掌便會發熱,可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體質。
②按摩足心,重點揉凹陷處的湧泉穴,直至發熱,可使經絡通暢、氣血運行,預防風寒感冒。
不管春夏秋冬,以前經常會在路上看到老人家一邊走路一邊搓手。這可不是怕冷,而是老人家們常做的保健運動。比如,常搓手掌上的大魚際,就有預防感冒的功效。這個方法對孩子照樣有效,而且比起食療來更加簡便,隨時隨地都能做。
我認識一個對中醫有研究的學者,她有一個兒子,孩子還小的時候,她就給孩子按摩手掌治療小病小痛,等孩子大了一點,她就跟孩子說,每天閑時搓搓手,這樣就不會感冒,不感冒就不用打針吃藥了。孩子很怕打針,就相信了媽媽的話,果然,日複一日堅持下來,這孩子果真比其他孩子少感冒。
教孩子搓手可不是忽悠小孩,這是有醫學原理的。根據中醫理論,人體內髒與手掌密切相連,內髒有病,可通過經絡把信息傳到手掌,而對手掌的良性刺激,又可以通過經絡傳導治療疾病。
手拇指根部肌肉豐富,伸開手掌時,明顯突起,占手掌很大麵積,這部分在醫學上稱為大魚際。大魚際與呼吸器官關係密切,這個地方有肺經的滎穴,是專門治熱病的穴位。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關聯,大腸的疾病可通過治肺來消除,按摩肺經的滎穴可起到清腸熱、化腸燥、通大便的作用。每天搓搓手,可促進血液循環,預防便秘,強化身體新陳代謝,提高自身免疫力,對於改善易感冒的體質大有益處。
搓手的方法太簡單了,小孩子都會,就是對搓兩手大魚際,直到搓熱為止。搓法像用雙掌搓洗筷子一樣。兩手的大魚際相貼,一隻手不動,用另一隻手的大魚際來搓,兩手上下交替。搓1~2分鍾,整個手掌便會發熱。一般搓夠五分鍾,效果最佳。如果孩子還小,父母也可以用拇指給孩子每天搓搓大魚際。
除了上述方法,最好配合另一個方法——揉足心。對於常受風寒引起感冒、體質虛寒的孩子,這個方法最有療效。具體操作:按摩湧泉穴和足心,直至發熱,使這兩個區域的經絡通暢,氣血運行正常,這樣可預防風寒侵入,拒敵於大門之外。
中醫認為,足與人體的健康長壽關係密切。人的心、肝、肺、腎、胃、腸等數十個髒器,在足底有特定的反射區。足部與上呼吸道黏膜之間有著極為密切的神經聯係,如果足部受涼,則局部血管收縮,血液減少,就會反射性地引起鼻咽、氣管等上呼吸道黏膜的毛細血管收縮,纖毛擺動減弱,致使局部抵抗力降低,細菌病毒乘虛而入,使人容易感冒。
湧泉穴是人體足底穴位,位於足前部凹陷處,從第二和第三腳趾之間到足跟畫一條連線,這個穴就在連線向腳趾方的三分之一處,是全身腧穴的最下部,也是腎經的首穴。重點按摩湧泉穴,有利於補腎強身。《黃帝內經》中說:“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於足下,湧出灌溉周身四肢百骸。針刺、按摩、熱敷或熏洗這個穴位,均有益精補腎的作用,可治療神經衰弱、倦怠感、暈眩、過敏性鼻炎、怕冷症等,能增強人體的免疫能力,對冬春季節易引起的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腦、甲肝、非典及禽流感等傳染性疾病有一定的抵禦作用。
如果父母覺得按摩腳心麻煩,還可以用溫水給孩子泡腳,這樣能加快血液循環,具有按摩足心的同等效果,同樣預防風寒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