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強腰健腿老偏方,自己舒心,別人放心(1 / 3)

腿好腰好,走路神氣,生活就方便多了。

28.膝關節經常疼痛,腿部的問題從手肘治

症狀:中老年人膝關節疼痛

老偏方:用棉球或棉簽蘸滿酒精,在患部對側肘關節的肘橫紋區域用一定力量擦拭,一般可擦拭出部分紅斑樣區域,在此紅斑區域處一下一下地用手指向深處按壓,每下均要求按壓至骨膜麵,使局部有脹痛感為宜,每次按摩5~10分鍾,堅持一周。

“腰不酸了,腿不痛了”,這是一句很著名的廣告語。換個角度來說,也說明了腰酸腿痛的確是困擾很多老人家的大問題。中老年人腰腿疼痛的很多,甚至一部分要進行手術治療。不過,手術不是保證能夠解決問題,臨床上手術後疼痛不減甚至加重的病例也不少見。

有個劉阿姨來看我門診,今年50多歲。半年前,她不小心滑了一跤,左膝關節先著地,當時立刻出現了劇烈的疼痛,經過檢查後,發現是半月板損傷,立刻進行了手術治療。但手術過後劉阿姨仍然會感到左膝關節會疼痛,行走時疼痛明顯,甚至要拄著拐杖才能行走。她去了多家醫院骨科看,醫生看了她手術前後的片子,都說手術做得很成功,但為什麼術後還有疼痛,這個就不好解釋了,應該是手術後的正常反應,讓她再等等,應該再過一段時間疼痛就會消失了。但是她一直疼痛難受,隻好自己再想辦法尋醫問藥,一位朋友告訴她可以找我看看,於是她就專門來找我了。

一開始我聽劉阿姨說是膝關節疼痛,想這隻是個簡單的病,在局部治療一下不就行了嗎,但問上幾句,了解到劉阿姨的病史,得知她已經在膝關節局部應用過多種膏藥外貼、物理治療、針灸等方法,並服用過多種中西藥,但是都起不了效。聽到她這樣說,我就覺得局部治療的方法意義已經不大了,得從中醫“整體觀”的角度出發,換一個思維幫她治療。

我先用棉球蘸了些酒精,在劉阿姨的右側肘關節處的肘橫紋區域用力擦拭,過了一會兒,擦出了三處紅斑樣區域,每處大概2X2厘米大小。這時候我取出針,在每個紅斑處各紮一針,針尖抵達骨膜處,以患者產生酸脹感為度,留針20分鍾,然後讓劉阿姨下地行走。劉阿姨立刻就高興地說,膝關節輕鬆多了,並連忙問我,為什麼腿部的問題,會在手肘處治療呢?

我向她解釋,這種治療方法,是按照中醫學左病右取、下病上取的思維來進行的。在針灸學中,可以歸類為“平衡針灸法”,或者“八字治療法”。中醫針灸學有一種“病穴相應”的理論,意思是說身上某處有病,就一定會在其他地方某個穴位,或者某個區域反映出來,這種反應點或者反應區域,就可以用來治療疾病。如何找這種反應點呢,用酒精棉球擦拭,一般可以發現一些區域明顯發紅,這就是我們拿來治療的區域了。

劉阿姨聽完後,大歎中醫確實是精妙。我接著說,這個方法平時也可以自己操作,不一定用針灸。我先用筆幫她標記出紅斑區域,並要求其在此紅斑區域處一下一下地用手指向深處按壓,每下均要求按壓至骨膜麵,使局部有脹痛感為宜,每次按摩10分鍾,次數至少3次。另外,要注意的是,在疾病好轉或變化的過程中,反應區域的位置也可能會發生變化,此時就要根據新的紅斑點位置進行治療,如此才能最終達到理想效果。

因為劉阿姨住得比較遠,我讓她回家後自己多按摩,一周後再回來複診。誰知道三天後劉阿姨就跑回來了,說現在行走時膝關節疼痛已減輕了一半以上,所以她希望能多治療幾次,快點把病弄好。我又用酒精棉球於肘關節處擦拭檢查,發現可顯示出兩處紅斑,但紅斑位置已經偏移了一些。我在新的紅斑位置進行針刺,完畢後劉阿姨說膝疼又有好轉。我就為她標記出新的紅斑區域,讓她繼續按摩,並囑咐其紅斑區域是可能會發生變化的,需要隔一兩天自行擦拭,以確定是否移動。就這樣,劉阿姨隔上三四天,或者四五天過來找我一次,三個星期後,困擾她半年多的膝關節疼痛就已經消失,可以丟掉拐杖,隨意行走了。

最後強調一點,像膝關節疼痛這種疾病,一般最常用或者最首選的治療思維肯定還是在局部處理,但如果效果不佳的,按照中醫學左病右取、下病上取這種整體觀的思維進行治療,往往也能起到奇效。總之,臨床疾病千變萬化,當我們一條路走不通,達不到理想效果時,應該多想想其他路子,換一個思維來處理,往往就能達到目標。

29.腿腳抽筋,白酒加熱巧治療

症狀:腿腳抽筋

偏方:每天臨睡前,先用溫熱水泡腳5~10分鍾,再擦幹,將高度數的白酒加溫熱後,倒一些在手心上,在經常抽筋的部位用力揉搓幾分鍾,至局部皮膚發紅。如平時有飲酒,可再喝半兩白酒,然後入睡。

現在中老年人一有什麼腳軟、腿抽筋,就會想到補鈣。但這些問題,未必都是因為缺鈣引起的。比如前幾天在門診看的一位六十多歲的陳大娘,一來就問我怎麼補鈣,聊上一會兒我才明白,原來這位患者睡覺時小腿會經常抽筋,老伴買了幾瓶補鈣產品給她,連吃了一個多月,還是沒有解決抽筋這個問題。她想可能外麵賣的補鈣藥質量不好,所以就來醫院裏,希望醫生能夠推薦些靠譜的補鈣藥。

我告訴她醫院裏的補鈣藥和外麵藥房賣的差不了多少,都是各大知名藥廠生產的,所以要讓我給他推薦更好的補鈣藥可真做不到。不過她吃了幾個月補鈣藥還沒有效果,這說明她腿抽筋的原因應該並不是缺鈣引起。比如我在“很老很老的老偏方”係列書第三冊(《很老很老的老偏方,職場疲勞一掃光》,第100頁:《長時間站立引起小腿抽筋,記得按這兩個穴》)裏,就曾介紹過用陽陵泉、委中來治療腿抽筋,針對的就是腿部神經受壓、受刺激導致的腿部抽筋病症。但仔細檢查後,我發現老大娘在陽陵泉、委中兩穴附近並沒有明顯的壓痛點,看來她並不屬於這種情況。但我卻發現她小腿多處皮膚下隱約可見些小小的紫黑色血管,這在中醫看來,叫做“淤絡”。再用手摸腿上的皮膚,感覺溫度有些發涼。有了這些發現,我初步判斷陳大娘的腿抽筋可能是腿部血液循環欠佳而引起的。

老年人年紀增大,血管開始出現硬化,腿部局部的微循環功能就可能變差。這樣白天活動後,小腿部肌肉反複收縮後,產生了大量代謝產物,積聚在局部無法運走,在晚上就可能會刺激神經,導致小腿肌肉抽筋。這種情況在中醫看來,則是因為局部血淤,血淤日久容易生風,所以會產生抽筋這種“風”的表現了。

分析完病因後,我教了陳大娘一個最簡單的方法:每天臨睡前,先用溫熱水泡腳5~10分鍾,泡腳的盆要深一些,水要多一些,最好接近膝部。然後擦幹水,將高度數的白酒加溫熱後,倒一些在手心上,在經常抽筋的部位揉搓幾分鍾,要有一定的力度,揉搓至局部皮膚發紅。最後,喝上一小杯(半兩以內)白酒再入睡。

白酒有活血化淤,改善微循環的功效,在睡前外搓,能夠促進局部的血液流動,加速代謝產物的運走、分解。此外,小量飲酒,同樣有改善血液循環,活血化淤之效,這已被現代醫學家廣泛認可。睡前少量飲酒,還有一定的安神效果,能夠降低神經的興奮性。這樣幾方麵作用加起來,內服外用,自然就能迅速起效了。當然了,如果老人不能飲酒,也可以取消內服的步驟。

幾天後大娘複診,說方法很靈,用了以後當晚就不抽筋了,而且至今也沒有發作過。我再摸摸她的小腿皮膚,發現手感也不涼了。這說明陳大娘的病情還不算嚴重,局部循環在白酒的刺激下迅速得到了改善。我讓大娘以後可以養成習慣,1~2周這樣操作一次,肯定能夠有良好的預防保健作用。

30.按摩陰陽經,對付中風後走路打圈

症狀:中風後遺症走路腿打圈、上肢彎曲不能伸直(中風後肌強直狀態)

老偏方:按摩上肢陽經,即依次按摩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再按摩下肢陰經,即依次按摩足厥陰肝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

中風病發病的時候十分迅速,如疾風來襲,如不及時治療,重者甚至有生命危險。不過,現代急救醫療技術已經非常發達,所以中風急性期往往並不算是難題,但等病情穩定下來了,中風引起的後遺症狀,如肢體偏癱、二便失禁、言語不能等等,這些才是真正令醫生頭痛,較難對付的病症。本篇主要介紹一下中風後遺症中走路腿打圈、上肢彎曲無法伸直的病症,這種病在醫學上也稱為“中風後肌強直狀態”。

前幾年回老家,一位老鄉上門找我,他進入屋子的時候,我發現他左腿總是無法彎曲,要走路時必須先用腿劃個圈圈。剛開始我以為他的腿出了毛病,但仔細一看,發現他的左臂也是彎曲著伸不直。一問之下,果然不出我所料,這位老鄉兩三個月前曾經得過一次中風,在醫院住了一個多月,出院時就是這個樣子,現在還沒什麼改善。出院時醫生告訴老鄉,讓他還需要繼續治療上幾個月,才有可能恢複。但老鄉家裏沒什麼錢,問了下醫生,得知未來康複費用還不小,而且還不能保證治好,於是就打消了繼續去醫院的念頭。這次是聽說我回來了,能免費幫老鄉看病,這才由夫人陪伴著過來。

我給他檢查了一下,告訴老鄉這可不太好辦,他現在是處於中風後肌強直狀態,這是中風後出現的一種異常運動模式,具體是上肢屈肌群優勢屈曲性痙攣,所以他的上肢就會彎曲,難以伸直;下肢則是伸肌群優勢強直性痙攣,所以才會向前走路時腿向外劃圈。見老鄉聽不太明白,我就簡單地跟他解釋:上肢和下肢,上麵都長著伸肌、屈肌兩組肌肉,這兩組肌肉功能上是互相抑製的,可以理解為一陰、一陽。現在他的情況是陰、陽不平衡,下麵治療的目標就是要讓陰陽重新平衡才行,如果能夠達到這個目標,他以後就可能基本康複到正常人水平。但這並不容易達到,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也需要一大筆醫療康複費用。

考慮到這位老鄉的經濟水平,我決定教他夫人一個“陰陽經按摩”的方法,如果她能夠每天勤快地給丈夫治療,治愈的希望還是存在的。

首先講下肢,下肢需要從陰論治。

按摩足部厥陰肝經。從大腳趾趾甲的外側緣開始,沿著與大腳趾縱軸平行的方向按摩至踝關節處,然後沿著小腿內側麵的最前緣向上按摩,過了膝關節後,亦沿著大腿內側麵的前緣向上按摩,直至大腿根部處為止。

按摩足太陰脾經。具體是從大腳趾趾甲的內側緣開始,沿著與大腳趾縱軸平行的方向按摩至踝關節處,然後沿著小腿內側麵的中線向上按摩,過了膝關節後,亦沿著大腿內側麵的中線向上按摩,直至大腿根部處為止。

按摩足少陰腎經。從腳底的湧泉穴開始,按摩至踝關節的跟健後沿處,然後沿著小腿內側麵的最後緣向上按摩,過了膝關節後,亦沿著大腿內側麵的後緣向上按摩,直至大腿根部處為止。

然後講上肢,上肢需要從陽論治。

按摩手陽明大腸經。具體是沿手背食指末端,沿著與食指縱軸平行的方向按摩至手腕關節處,然後沿著前臂的橈側緣向上按摩,過了肘關節後,再沿著橈側緣向上按摩,直至肩關節處為止。

按摩手少陽三焦經。具體是沿著與無名指縱軸平行的方向按摩至手腕關節處,然後沿著前臂的中線向上按摩,過了肘關節後,亦沿著中線向上按摩,直至肩關節處為止。

按摩手太陽小腸經。沿著與尾指縱軸平行的方向按摩至手腕關節處,然後沿著前臂的尺側緣向上按摩,過了肘關節後,亦沿著尺側緣向上按摩,直至肩關節處為止。

我一邊說,一邊給老鄉的夫人示範,叮囑她按摩時,用大拇指按壓為佳,每個區域向深層按壓3~5下,然後上移一個拇指的長度,再按壓3~5下,如此慢慢按完整條線。按完一次後,可以從頭再來,再把整個經絡線按完。每條經絡線最好反複按上3次以上。這樣的治療每天建議進行3次,每次估計需要花上30分鍾左右。

這個陰陽經按摩的方法,從中醫的角度說,伸肌可視為“陽”,屈肌群可視為“陰”,現在上肢是“陰盛陽衰”,下肢則是“陽盛陰衰”,所以上肢要按摩陽經,增強陽的力量;下肢按摩陰經,增強陰的力量,從而達到陰陽的平衡。而從現代醫學角度看,則是通過穴位刺激,來調整和平衡他上下肢伸肌和屈肌的力量,從而達到治療目標。這個方法,在醫院中也是常用的方法,隻是一般由專業的治療師來完成。但這個陰陽經按摩的方法比較簡單,一般人隻要用心學上幾分鍾,也很快就能掌握了。

需要說明一下的是,下肢按摩的三條線,並非完全對應於三條陰經,但對於普通人來說,不必太去細細研究,隻需按上麵三條線按摩,就可以把三條陰經均刺激上了。

一年後我又回老家,那位老鄉專門再次來我家找我,不過這次是表示感謝,原來這位老鄉的夫人非常賢惠,從我這學會按摩法後,每天都堅持給丈夫治療,這樣兩個多月後,老鄉的上肢也不彎了,下肢也走得利落了。後來他又堅持鍛煉,現在早已完全恢複正常,重新上班掙錢養家啦。

31.甩甩手臂行氣活血,甩掉肩周炎

症狀:肩周炎

偏方:姿勢不限,先向前甩手,握拳,向胸前區域屈曲手肘,然後向身體前方把手甩出,同時五指張開,甩至盡頭時,再握拳,屈肘收回至胸前區域。如此為一下,反複做100下。再向後甩手,操作時基本同上,反複做100下。一般以每天2次為佳。

肩周炎一般好發於50歲左右的中年人,所以又有“五十肩”之說。關於此病的發病原因,現代醫學的解釋不是很明確,一般認為是在這個年紀時,人體的內分泌情況變化很大,身體無法適應,而在肩關節及周圍軟組織處發生了無菌性炎症,從而導致疼痛、活動受限。而當機體漸漸適應這種內分泌改變後,肩關節周圍的炎症就會消失,疼痛、活動受限的不適也可能會自動痊愈。一般認為,肩周炎如果不治療的話,一年左右也可能會自己治愈,原因就是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身體漸漸適應了體內的變化,肩周炎就會自動消失了。

但也有些老人患上此病很難好起來,我認識的一位患者鍾大叔就是這樣。鍾大叔今年70歲,患肩周炎已兩年多了。手臂向後伸約45度時就會疼痛,向上抬舉時也會疼痛不適。

鍾大叔是被他夫人強行拉來的,他夫人在我這解決了久治不愈的病,所以對我非常信服。但鍾大叔就不一樣了,他告訴我,之前他已經嚐試過各種方法,各種膏藥貼過,活血化淤、止痛的藥吃了不少,各種牌子的治療儀也試過,甚至買過幾台。雖然都有一定效果,但停用一段時間之後,受點風寒,或者搬點重物,勞累一些,就會複發,總是不能根除。所以他已經失去了信心,也不想再到醫院來看這個病了。

我理解鍾大叔的心情,不過他既然已經來了,我總不能讓他空手而歸。於是我問他如果在家自己治療,他有沒有興趣。鍾大叔說如果不麻煩,倒可以試試。我就教了他一個甩手療法,操作很簡單:姿勢不限,先向前甩手,握拳,向胸前區域屈曲手肘,然後向身體前方把手甩出,同時五指張開,甩至盡頭時,再握拳,屈肘收回至胸前區域。如此為一下,反複做100下。再向後甩手,操作時基本同上,反複做100下。一般以每天2次為佳。

鍾大叔聽我介紹完,說這方法不麻煩,答應回去試試。過了一個多月,我又見到他夫人,她告訴我那個方法果真有效,鍾大叔天天堅持鍛煉,疼痛越來越輕,現在已經基本恢複正常了。

中醫學對於肩周炎的解釋,一般認為是由於年老體衰,肩關節周圍的氣血淤滯,經絡受阻,不通則痛,所以導致肩關節疼痛的症狀。因此中醫治療本病的指導原則,基本是萬變不離其宗,總離不了疏經通絡,行氣活血。而甩手療法通過甩手運動,甩出去,收回來,反複這樣的動作,能起到疏通手部經絡、行氣活血之效,隻要堅持進行,一般都會有成效的。

甩手的次數可以由少到多,逐漸增加。正常情況下,甩手運動之後,一般都會覺得精神飽滿,如果覺得頭暈、胸悶、兩臂酸沉、精神不振等現象,說明甩手次數過量,應適當減少次數,一定不能操之過急。一般以每天2次為佳。另外,老年人肩關節周圍的疼痛,也有可能是肺癌等其他嚴重疾病的先兆,所以應注意先進行X光片等檢查,以免漏診。

32.喝當歸四逆湯,手腳不再冷冰冰

症狀:中老年人四肢冰涼、麻木(血虛寒滯引起)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取當歸12克、桂枝9克、芍藥9克、細辛1克、通草6克、大棗8枚、炙甘草6克,3碗水煎成1碗飲用。5天為一療程。

很多老人家都抱怨自己手腳沒過去靈活了,還容易怕冷、僵硬。這其實是年紀增大的正常現象。身體在老化的過程中,血管和肢體的末端微循環都會變差。如果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下,這種情況會更加明顯。

我有一位患者,以前是在江邊打漁,後來江水汙染了,又跑到海邊辦了個養殖場,養生蠔之類的海產品。現在五十多歲了,還是閑不下來,每天都要泡在海水裏工作。近一年來她手腳經常感到冰涼、麻木,甚至感覺不到痛癢,尤其到了冬天,或者接觸到冷水或冷風就會更加嚴重。她來到我門診前,已經服用過一段時間的西藥,但起效不大。於是想試試中醫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