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們中學同學組織聚會,還邀請了以前的一位數學老師。聚會時,這位老師悄悄把我拉到一邊,問我中醫治療心情抑鬱有沒有什麼好辦法,他自己感覺心情很是鬱悶,已經到無法排解的程度了。
我剛開始以為他在說笑。沒想到老師卻擺擺手,說起了他的“私事”。原來前幾年,老師家裏出了一些事情,令他煩惱不已。久而久之,他就發現自己開始胸悶,脅肋脹痛,平時睡眠也不好,總是夢到一些不吉利的事情,有時候還會頭痛頭暈,一丁點小事就容易發脾氣,說話也很大聲。家裏人以為他生病了,就帶他去做了個全身檢查。結果身體沒查出太大問題,倒是通過心理量表評測,發現他情緒不穩定,雖然不到嚴重的程度,仍然有些抑鬱傾向了。
我一聽,就說抑鬱症可不是小問題,問他有沒有接受治療。老師說醫生讓他吃藥穩定情緒,但他覺得沒必要吃藥,想開些就好了。可是自己還是像中了邪一樣,動不動就發脾氣,該怎麼辦呢?
聽到這裏,我就告訴老師,老年抑鬱症是老年期常見的一種精神疾病,在65歲人群中,每7個老人,就有1個有抑鬱症發病的可能。老師既然不願意服用抗抑鬱的西藥,我就讓他第二天來我門診看看,老師知道我精通針灸,連連擺手說他怕紮針。我告訴他盡管來就是了,除了紮針,我還有很多辦法。他這個情況,給他拔罐就可以治療。
老師來了之後,我讓他脫下上衣,俯臥在床上。然後從他的骶尾部開始,沿脊柱兩側從下至上挨個拔罐,一直拔到頸部為止。具體的拔罐方法是:每個罐先留罐5分鍾,觀察罐內的皮膚顏色,如果某個罐內的皮膚區域顏色沒有特別變化,則將此處火罐取掉。如果某個罐內的皮膚區域顏色明顯變紅,甚至變為淤黑,則繼續留罐5分鍾左右。
拔完之後,我發現老師的背部出現了十餘處明顯淤黑的罐印。我讓他先回家,待背部罐印消失後,再看看效果。一周之後,老師就來複診了,他說拔完罐之後,心情果然舒暢了很多,也很少懊惱和胸悶了,家裏人也說不見他怎麼發脾氣了。我看效果不錯,就進行了第二次拔罐。這一次,隻拔出了5處淤黑罐印。之後再進行兩次治療,完成一療程。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老師都說自己心情大爽,仿佛重獲新生了一樣。
為什麼區區幾個罐子,就能把困擾老人的憂鬱拔得煙消雲散了呢?因為拔罐,其實就是對背部的督脈、足太陽經脈進行刺激。從中醫理論來說,這兩條經脈均是統管著人體陽氣,且上通於腦,因此在此兩經處治療,能夠發揮“陽氣者,精則養神”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抑鬱可以說是腦病而引起的。“腦與五髒六腑相互為用”,因此此病實際上與全身五髒六腑均有聯係,常規來說,對一位有抑鬱症狀的患者,中醫強調具體分清該患者是哪個髒腑出了毛病,然後針對患病髒腑進行調治,從而達到個體化的“辨證論治”,這樣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但是說實話,要達到準確的辨證論治並不容易,然而拔火罐卻是一個簡單的辨證方法。中醫理論認為“諸病於內,必形於外”,意思就是說髒腑有病的話,總會在身體表麵表現出一些異常征兆來的。比如背部足太陽經上的背俞穴,是髒腑經氣輸注之處,與人體內髒相互對應聯係。背俞穴可以反映髒腑的問題,刺激相應的背俞穴,也能反過來達到調理髒腑之效。明顯的話,在相應的背俞穴上的皮膚處,可能會出現壓痛、隆起、硬結、癢、熱、淤點、丘疹等等。所以有經驗的醫生,在診斷病情時,有時候就會在背部仔細觀察,以求準確發現病根所在,不過這需要多年的經驗積累。但如果簡單地在背部全部拔上罐,留上五分鍾,然後觀察每個罐下的皮膚,有問題的背俞穴,拔上罐後局部皮膚就會變得淤黑、紫紅等,無問題的背俞穴,則皮膚顏色變化並不明顯。此時把皮膚無明顯變化區域的罐取下,而把有明顯變化區域的罐繼續留著,就相當於對發現問題的背俞穴進行針對性治療,調整相應髒腑的功能,達到治療目的。這樣,就可以算是中醫所講的“辨證論治”“個體化治療”了。
現代科學研究發現,刺激背部的穴位,能夠調節與抑鬱症相關的腦部神經因子和體內激素,甚至還有減輕大腦神經元損傷、促進腦神經生長的功效。可見,用火罐拔走鬱悶,還是很有科學依據的。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拔罐的辦法,體質虛弱者要慎用,如接受上述治療,留罐時間要減半,以免出現頭暈不適感。另外,皮膚敏感的患者,留罐後皮膚可能會出現水泡,一般不必在意,可外塗燙傷膏藥,兩三天內可漸漸自行消失。
4.白蘿卜汁滴鼻,不怕偏頭痛
症狀:偏頭痛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取白蘿卜一小塊切碎、壓汁,患者取仰臥位,頭向後仰,每次滴鼻孔3~5滴(兩個鼻孔都滴),頭痛發作時,一般滴入10分鍾後可緩解,如無緩解可再滴一次。為預防發作,可連用2周為一療程,一般使用1~2療程。
去年坐火車回老家時,結識了一位鄰床的老伯,老伯今年50多,雖然年過半百了,但工作還是很忙。得知我是中醫師後,他就向我請教偏頭痛的問題。
老伯患有偏頭痛已經五六年了,每當精神緊張或天氣驟變時,頭痛就會發作,太陽穴及半邊頭就會一跳一跳地痛,並會一直持續幾個小時,甚至一兩天都難受,有時還伴有惡心嘔吐等症狀,雖然發作時吃頭痛藥有用,但這藥吃多了對身體總是不好的,後來他發作時也很少吃藥,發作時就睡覺,實在頂不住時才吃點頭痛藥。
這個病他去多家醫院的神經科都看過,照過CT,做過磁共振檢查,最後確診為血管神經性頭痛。醫生告訴他這個病治療辦法不多,叫他注意避免精神緊張,不要發怒或情緒波動,沒有提供實質性的治療方案。他後來也就不怎麼管了,這次遇到我,他突然想知道中醫有什麼好辦法沒有。
我笑著對他說,中醫治療偏頭痛辦法可多了,隻是效果因人而異。我叫他不妨試試用白蘿卜汁滴鼻,具體方法:取白蘿卜一小塊,切碎、壓汁,患者取仰臥位,頭向後仰,每次滴鼻孔3~5滴,要注意兩個鼻孔都滴,頭痛發作時,一般滴入10分鍾後可緩解,如無緩解可再滴一次。我囑咐老伯,為預防發作,可連用2周為一療程,一般使用1~2個療程。可減少偏頭痛發作的頻率,甚至可以預防以後的發作。
蘿卜汁滴鼻這個方法,據說早在北宋王安石時期就開始應用,中醫藥古籍《本草備要》是這樣記載的:“王荊公患偏頭痛,搗萊菔汁,仰臥……兩鼻齊注,數十年患,二注而愈。”這裏所說的萊菔汁就是白蘿卜汁。
從中醫理論講,白蘿卜為順氣之品,而頭痛主要原因是氣滯血淤,不通則痛,因此,在鼻部局部用藥,利用白蘿卜的順氣之性,就能起到疏氣、解淤、止痛之效。現代研究則發現,白蘿卜含有消炎、止痛、調節血管功能的效果,這可能就是其治療偏頭痛的機製。
老伯聽了表示願意一試,又問白蘿卜汁上班時不好找,還有什麼辦法呢?我想了想,又說用麻黃素滴鼻也可以。具體做法:采用1%麻黃素滴鼻液滴入雙鼻孔,每鼻孔滴入2~3滴。頭痛發作時,如滴入後10分鍾仍未緩解,可再滴一次。這個藥在各大藥房裏都容易買得到,是治療鼻炎的常用藥,而且價格很便宜,一般一元錢左右就買得到了。
用滴鼻液來治療偏頭痛,老伯聽了覺得有點奇怪,其實是有科學道理的。血管神經性頭痛的現代機製其實不是很明顯,研究顯示可能與血管擴張,還有血管運動有關的中樞神經部分功能失調有關。這個病在發作初期會使顱內血管和眼底血管收縮,此時會出現視力障礙及眼前不適感等。大概幾分鍾後,頸外動脈係統血管擴張,這時就會出現明顯的頭痛、跳痛感,還可伴有惡心症狀。可持續數小時至數日。
1%麻黃素滴鼻液一般用於鼻塞、流涕,因為它有收縮血管的作用,能使鼻黏膜下血管收縮,減少液體滲出,迅速緩解鼻塞、流鼻涕的症狀。把它用於治療偏頭痛,就是靠它這個收縮血管的特性。要知道,鼻腔其實是顱內外小血管交織的場所,經鼻腔黏膜給1%麻黃素滴鼻液後,藥物迅速被鼻黏膜吸收,並擴散至顱腦血管,可使顱內外血管均收縮,這樣就可以對抗偏頭痛的血管擴張,迅速減輕頭痛了。臨床試驗證實,連續使用麻黃素滴鼻液一個療程,大約是2周左右,就能夠有效減少偏頭痛發作的概率,其機理可能是對血管擴張及血管運動有關的中樞神經部分功能失調產生了良性調整。
值得一提的是,麻黃素使用過量,是有可能造成心率增快、血壓升高等副作用的。不過,上述方子含有的麻黃素量很小,1%麻黃素滴鼻液每次使用幾滴,這樣人體攝入的麻黃素劑量是很小的,基本上不會出現副作用,但萬一有上述反應,則需要注意慎用。
老伯聽了我的話決定回去試用,他還問了我的聯係方式,我就告訴了他自己的電子郵箱。過了幾個月,我郵箱裏收到一封信件,正是老伯寫來的。他告訴我,他回去不久後便頭痛又犯了,想起我說的方法,剛好家裏藥箱裏有麻黃素滴鼻液,就正好拿來用了,果然一滴下去,過了兩三分鍾,頭痛就迅速減輕了。用了一周後,他又改用蘿卜汁滴鼻預防偏頭痛,想不到後麵的幾個月裏,他的偏頭痛都沒有再犯過,所以專門讓他孩子上網,寫了封信來表示感謝。
5.年紀大了頭昏沉,“咬牙切齒”治一治
症狀:長期頭昏沉
偏方:緊閉雙唇,忍氣咬牙,把上下牙齒整口緊緊合攏,且用力一緊一鬆地咬牙切齒,如此反複30次以上,每天進行3次。
我剛從大學畢業沒多久當住院醫生的時候,曾收治過一位患者陳大媽。她當時62歲,因為長期感到頭昏沉而入院治療。一年多來,她一直覺得頭昏昏沉沉的,像是戴了個孫悟空的緊箍咒,每天早上起來時,她的症狀會輕些,然後慢慢加重,越到晚上越嚴重,但如果整個白天她一直躺在床上休息,那就會覺得比較舒服。
在進行了多項檢查後,最終確定她的病因是腦動脈硬化狹窄,造成腦部供血不足,導致她頭昏沉感。每天早上起來,由於她已經平躺了一個晚上,這時候腦部供血尚可,所以她的症狀還比較輕,但隨著她直立起來走路、活動,受重力的影響,腦部的供血肯定比平躺的時候差,因此她的頭昏症狀就會加重。一般來說,這個病通過活血化淤的方法治療效果是不錯的,但奇怪的是,陳大媽卻一直反應不好,直到出院時,她的症狀也沒有改善。
多年後我開始出門診,一天看病時,陳大媽出現了,由於她是我剛畢業時治療過的患者,所以印象特別深刻,一下就認出來她來,就問她的頭昏沉這些年怎麼樣了,陳大媽說早已經沒事了。原來她當年住院期間沒有解決問題,出院後又找了不少醫生看,最後經人介紹找了個有名的中醫師,中醫師看了也說比較麻煩,但告訴了她一個偏方,讓她每天堅持。陳大媽堅持這個方法,神奇的是,一兩個月後,她漸漸覺得頭昏沒那麼明顯了,繼續堅持直到半年後,她就基本恢複正常了。她一直堅持這個偏方,直到現在,也沒有再複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