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優質睡眠計劃(1)(1 / 3)

Plan 1.業餘睡眠vs專業睡眠

睡眠對我們,像食物、空氣和水一樣,是生活的必需品。可它偏偏不肯合作,總在最暗的夜裏,離我遠去。或者在陽光明媚的午後,捉我在手,任意搓揉。失眠與嗜睡,讓我在睡眠麵前顯得好“業餘”。如何才能擁有“專業”睡眠?不再讓它在別人的鼾聲裏與我捉迷藏。

我們為什麼會失眠﹖

如果睡前大腦仍處於興奮狀態,特別是白天高強度腦力工作讓緊張的神經仍處於強大的慣性中,無法真正放鬆下來就無法入睡。無論是聽音樂、看書、做瑜伽,都是通過巧妙轉移注意力到聽覺、視覺和身體上,而不是繼續集中於思維上,從而放鬆下來,讓大腦休息不再運轉,興奮轉移產生疲勞,才能入睡。

有的人並不是真的失眠,隻是有失眠感。因為曾有過失眠史而焦慮,擔心自己還會睡不著。或者規定自己睡眠時間8小時,萬一完不成這個“任務”,就認為自己沒睡好,感到睡眠不安不實,醒來疲勞未能解除。事實上這隻是主觀感覺,其實睡眠質量沒有問題,這是“為睡眠而睡眠”觀念下所出現的一種保護性心理反應。

嗜睡自測

你在下列情況下打瞌睡嗎?程度如何?這是指你最近幾個月的通常生活情況,請在四個答案中選擇一個最符合你情況的答案。

·坐著閱讀書刊時

·看電視時

·在公共場合坐著不動(如劇院、開會)時

·乘坐汽車超過一小時,中間不休息時

·環境許可,在下午躺下休息時

·坐下與人談話時

·午餐未喝酒,餐後安靜地坐著時

·遇堵車時停車數分鍾以上時

0分表示從不打瞌睡,1分表示輕度打瞌睡,2分表示中度打瞌睡,3分表示嚴重打瞌睡。

評分標準:8種情況的分數相加,總分大於6為嗜睡;大於10為非常嗜睡;大於16為有危險性嗜睡。如果在今後兩周內每晚睡足8小時,評分沒有改善,建議看醫生。

睡眠進展時期

慢波睡眠占每晚的75%。當我們開始入睡時,就進入慢波睡眠,它包含四個階段。

第一、二階段淺睡眠期:在清醒和睡眠之間,呼吸和心率逐漸規則,體溫開始下降。第三、四階段深睡眠期:血壓下降、呼吸變慢、恢複活力、生長發育激素釋放。這個時期用來休息身體,恢複疲勞。

快波睡眠占每晚的25%。隨著眼睛飛快地運動,大腦變得活躍,開始做夢。身體逐漸放鬆,呼吸和心率變得不規則。這個時期用來休息大腦,恢複記憶。

Plan 2.我的睡眠方式

世界衛生組織和SFSRS的聯合報告《sleep and

health》中指出:“睡眠和空氣、食物、水一樣,是人類生活的基本必需品。”一個人7天隻喝水不進食還能存活,可是不睡眠,就隻能活4天。

保證睡眠質量,也並不就是說睡得越多越長就越好。有人一天睡9個小時還不夠,有人睡5個小時精力就很充沛。就和各人的飯量不一樣,各人所需的睡眠時間也是不同的。不能以睡眠時間長短來評判一個人是否有充足的睡眠。

隻要醒後精力旺盛,頭腦敏捷,那就是睡好了。有的人睡眠質量很差,不是多夢就是早醒,這種睡眠就是很長,白天還是沒精打采。

根據入睡和起床時間,大致可以將睡眠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早睡早起型:夜裏10點上床,早上5點左右起床的類型。這種類型的人比較符合我國傳統,一直被視為一種健康的睡眠模式。這種人在中午前精神特別好,下午稍差,中午若能適當午睡,則可改變這種狀況,使全天精力充沛。

·早睡晚起型:夜裏10點上床,早上7點以後起床的類型。這種類型由於睡眠時間長,因此,入睡較遲,熟睡時間相對較短,整夜睡眠比較淺。白天的精神較好,傍晚或晚飯後,則開始變差。

·晚睡早起型:這種類型的人通常在深夜12點以後上床,早上6點左右即起床。這種類型的人一般容易入睡,睡得也很熟,但早上睡眠變淺。

白天的精力不如晚上,大多在夜間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或活動。這些人過早上床也無法入睡,反而容易造成失眠。

·晚睡晚起型:即“貓頭鷹”型睡眠,通常夜裏12點以後上床,早上9點左右起床。這種類型的人多數有睡眠不足的感覺,整個上午會感到頭腦不清醒,精力不充沛,下午會稍好些。

無論哪一種睡眠類型,都是經過長期適應養成的睡眠習慣,而不是與生俱來的,因此,睡眠類型是可以改變的。最明顯的例子是學生在校期間和走上工作崗位之後,睡眠類型會發生較大改變,原因是環境變了,主客觀要求也變了。

盡管睡眠是一種個人行為,但工作性質和環境條件對睡眠都有影響,因此,適應或選擇何種睡眠類型,還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