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覺異常其實是身體在暗示疾病
研究發現在糖尿病、甲狀腺腫瘤和青光眼的病人中,味盲者要比正常人高出許多倍。由此,科學家們認為,味覺異常可能是體內潛藏疾病的信號。
·口苦:人體惟一能產生苦味的器官是膽,若感到口苦,即肝膽出問題,多見於肝膽急性炎症。這常與膽汁的代謝有關。如果經常吃燥熱的食物,會引致肝火上升,也會因為燃燒體內津液,而感到口苦。還可見於癌症。癌症病人甜味起點閾值升高、苦味起點閾值降低,所以吃甜的東西也會感到舌頭發苦,而對食物發苦的感覺與日俱增。這與病人舌部血液循環障礙和唾液內成分改變有關。經常熬夜或抽煙的人,早上醒來亦會感到口苦。
·口甜:口中經常有甜味,即使飲白開水亦覺甜,或甜而帶酸。口甜常見於消化係統功能紊亂,引起各種消化酶的分泌異常,尤其是唾液中的澱粉酶含量增加,可以把更多的澱粉分解成葡萄糖,刺激舌上味蕾而感覺口甜。還可見於糖尿病。由於血糖增高,唾液內糖分亦增高,因而口內有甜味。
·口鹹:自覺口中有鹹味,猶如口中含鹽粒一般。中醫認為,口鹹多為腎虛所致,是腎液上泛引起的。多見於慢性咽喉炎、慢性腎炎、神經官能症或口腔潰瘍。測定口鹹患者的唾液,可見鈉、鉀、鈣、鎂的氯化物含量增多,pH值多偏於堿性。
·口酸:即使沒有進食酸性食物也感到口中有酸味。這種情況是因為肝胃不和,以致胃酸較正常多。多見於胃炎和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測定口酸患者的唾液,其中乳酸、磷酸酶、碳酸酐酶含量較常人增高,pH值多偏於酸性。
·口辣:口辣是鹹味、熱覺和痛覺的綜合。自覺口辣的人舌溫可能偏高,室溫18~22℃時,正常人的舌溫大多在33~35℃之間,口辣者有時可達36℃以上。中醫認為,口辣以腎陰不足、肝火偏旺為多,其次為肺熱。常見於高血壓、神經官能症、更年期綜合征及長期低熱者。
·口淡:口淡,對甜、酸、苦、鹹諸味均不敏感,味覺起點閾值普遍升高。多見於炎症的初起或消退期,而以消化係統疾病為多見,還見於內分泌疾病、維生素及微量元素鋅的缺乏。另外,口淡無味、味覺減弱甚至消失,還是癌症病人的特征之一。
·口澀:當舌頭味覺細胞苦味閾值降低,唾液腺分泌減少,舌觸覺感受異常時,可出現口澀。常見於神經官能症或通宵未眠者,一般隻要調整好睡眠時間,必要時用點鎮靜劑即可消除口澀。
Plan 9.快餐時代的5個生存法則
我們都知道應少攝入脂肪,多吃水果、蔬菜、魚,盡量食用有機食品。但這些健康原則往往就在你匆匆忙忙趕赴公司、饑腸轆轆尋找果腹食物時被拋之腦後。於是,你很可能就近買個漢堡包做午餐,晚上順道買上些半成品食物或熟食打發一家人的胃。
關於營養和健康,有許多問題。市麵上有如此眾多種類的有機食物,如何知道哪種有機食品值得多花錢?哪一種的魚能提供更好的脂肪酸來源?當自己想放縱一下的時候,哪些食品熱量更低?你需要了解的就是在快餐時代,如何聰明地選擇食物。
法則1:飽和脂肪還是不飽和脂肪?
食譜中脂肪是不可缺少的。脂肪也分為好(不飽和)脂肪和壞(飽和)脂肪。好脂肪來源於包括魚類、植物油、幹果,這些食物能幫助身體形成荷爾蒙並吸收維生素。壞脂肪通常來源於紅肉類,會提高患心髒病的風險。注意,每天攝入的飽和脂肪不要超過76克。
法則2:白麵包還是黑麵包?
多多攝入纖維素對於我們的身體有諸多好處:保護心髒,避免心髒病的襲擊;對抗荷爾蒙失調;通過減少澱粉、糖分的吸收和平衡血糖,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纖維素還能保持精力的穩定。
法則3:脂肪酸含量高的魚還是含量低的魚?
魚類作為健康脂肪的來源,能提升大腦與心髒的功能。每周吃2~3次魚是健康的選擇。不過金槍魚罐頭可不能算在裏頭,因為在加工過程中金槍魚中含有的脂肪酸都流失了。我們需要選擇的是含著滿滿脂肪酸的魚類。
法則4:有機食物值不值得買?
餐桌上擺滿了有機食物——想想就特別健康。不過,如果你真的那麼做的話,這個月的飲食支出肯定大大超標。所以,聰明主婦往往會先了解一下,哪些有機食物是值得買的,而那些食物“有機”與“無機”的營養價值差別不大,價格卻貴了許多,是沒有多大必要購買的。
法則5:蔬菜水果,如何能攝入多一些
每次超市采購時,蔬菜、水果是否總是你的首選?你對某幾種蔬菜和水果有特殊的偏好嗎?從營養角度而言,某些蔬菜和水果的營養價值一定高於其他的種類?答案是否定的。要獲得最佳效果,你需要選擇各種蔬菜和水果。這些食物都富含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和植物化學物質,這些物質不僅能保證你身體的營養供應,其中的植物傾瀉物質還能對抗心髒病和癌症。
既然蔬菜和水果對人身好處多多,那麼如何保證自己攝入更多種的蔬菜和水果呢?
·每天攝入5份不同種類的蔬菜和水果。
·如果飲用果汁,無論你喝了幾杯,隻能算一杯水果。